浅谈初中语文课中的情感教学

2018-07-05 08:02刘豫红
读写算 2018年1期
关键词:激发情感

刘豫红

摘 要 教育不能没有情感,没有情感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更是不能没有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灵魂。因为,只有充分激发起学生的内在情感,才能使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只有唤起学生对教材内容和作者感情的共鸣,才能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因此,新课标一再强调要重视和培养学生的情感。

关键词 激发情感;培养情感;感受情感;升华情感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2-7661(2018)01-0096-01

情感教育作为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在教育当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有助于学生个体的发展,可使他们对学习形成良好的积极情感。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以便激励他们更好地学习语文,增强语文教学效果。那么,如何才能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更好地实施情感教学呢?

一、在情境中激发情感

现代心理学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所保持的态度和体验,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一个因素。

在现代语文教学中,学生面对的是白纸黑字,方方正正的文字。要想使学生对这些文字产生情感,并能熟练地读和背,快速地写和记从而更深一层地去体验,去感悟,还必须创设一定的情境。

只有在一定的情境中才能激发起学生的情感,才能对课文有更深刻的理解。因此,在每节语文课的开始,我都根据课文的感情基础,运用形象生动,感染力强的语言或相关的资料,营造情绪氛围,让学生置身一定的情境中,感受体验,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情感。例如:在教学《黎明的通知》一课时,如何把握“黎明”的象征意义,是这首诗歌的难点。为突破难点,我给学生放了一段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烧杀抢掠的影视片段。战争的硝烟,低沉的音乐,凄凉的画面,把同学们带进了那战火纷飞的年代。日本侵略者的暴行,人民惨遭杀害的场面,使他们幼小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有的咬牙切齿,有的紧握拳头,有的……我问同学们:“处在光明到来前的黑暗中的人们,最渴望的是什么?”“是光明的到来!”“那么在日本帝国主义奴役下的中国人,最渴盼的又是什么呢?”“是自由、是胜利,是民族的解放”。这样为学生创设了情境,学生就很容易联系自身感受到的,赋予“黎明”的全新的含义。同时对学生自身来说,是情境的熏陶,同化了学生的情感。

二、在交流中培养情感

语文课没有很好的课堂交流,就不是一节完美的语文课。没有在平等交谈中进行的情感交流,则这节语文课即是失败的一节课。因此新课标要求语文课堂上要进行平等的情感交流。如:学习完《在山的那一边》后,我让学生畅谈自己的理想。起初,学生们有些胆怯,腼腆,不好意思地说。我于是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去,谈了自己的理想。我说:“我以前的理想是当一名老师,通过努力我实现了。现在,我的理想是当一名同学们喜欢的好老师,能引导同学们畅游美丽而神奇的语文天地的好老师。不知道同学们给不给我这次机会。”我的语音刚落,教室里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我竖起拇指做了一个鼓励大家的手势,接着说:“谁来说说你的理想是什么?”此时,教室里几乎沸腾了,学生们个个把手举得高高的。“看来,同学们对自己的明天充满了信心。”说完,我回到讲台上,交流热火朝天地进行着。一位同学说:“我会用不懈的努力翻越人生的一座座山,相信我一定能登上理想的山巅。”另一位同学说:“我坚信山那边一定是成功的彼岸,我会一步一步地翻越高山,接近成功。这是真诚的交流,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这种情感的交流,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了触动,拨动心中的理想之弦,他们才会扬帆远航,通向理想的港湾。

三、在体验中感受情感

只有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感受才是真切的、深刻的。因此,让学生联系自身的体验去体会课文的情感,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教《春》一课时,首先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春,欣赏春天的自然景物、花草、树木以及农民的耕作,孩子们放风筝得意玩耍的情景。感受春的气息,通过观察、体验,大家把春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真切地让人感受到春天是希望,春天处处充满生机和活力,从而更增加了人们对春天,对大自然的热爱。又如,在学习《我爱我家》综合活动课时,我充满激情地说:“同学们,大家都有一个家,一个快乐的童年,从小都是在父母的关爱,呵护下成长起来的。今天我们就来谈谈世间最真挚的情感一亲情。同学们满怀激情地谈了父母无私的爱,幸福满足地讲述着温暖的家庭,那一个个“家庭”简直就是爱的港湾。有的同学说:“亲情是无价的,我要加倍地珍惜;有的说,我以后一定要体谅父母,用一生的付出去收获亲情,延续亲情。”多么朴实的话语,多么动人的感情。这是教学的成功,也是我们的目的所在。

四、在朗读中升华情感

语文课程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学生领会语言文字的内涵进行的,而不是靠教师的说教。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反复朗读,在朗读中感受景物的美,领略语言的美,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课文情感,同时在朗读中升华自己的情感。

俗话说:“感人心者莫先于情”而情正是源于反复地读,有感情地朗读。如在学习《背影》一课时,我让学生在默读中了解“父亲”,在朗读中体会“父亲”的伟大,在有感情地朗读中将父爱升华。大家被这伟大、无私的爱感染着、激励着。使同学们感动地流下泪水,“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奋发向上。”个个心中都矗立起了一座高高的父爱的丰碑。同学们感动地流着泪说:“我一定要把父爱化作巨大的力量,以优异的成绩报答伟大的父爱。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无不渗透着情感教育,因为我们的语文教材本身就包含着各种各样的感情色彩,这就更需要我们语文老师进一步的去感悟、去体味、去引导、去准确地表述复杂的情感,使学生在这些复杂的情感中受到教育,得到启发。进而为他们的成才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也正是我们的语文教学目的之所在。

参考文献:

[1]王宜刚.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中学教学参考,2012.

[2]董印发.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学周刊,2015.

猜你喜欢
激发情感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情感激发的方法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情感目标
小学作文情境教学浅探
构建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
谈谈激活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有效策略
教给学生有生命的语文
浅谈如何在课堂上提高阅读能力
课堂因朗读而精彩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
创造充满语文味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