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梅
摘 要 培养学生数学课堂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可以通过课堂氛围、情景的创设,开展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活动,最后师生交流、定论的模式来实现。自主探索,动手操作的课堂模式能使学生获取大量的感性知识,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 教学模式;自主探索;动手操作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1-0066-0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放手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动手实践,通过观察、推理等方法发现对象的特点或与其他对象的差异与联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但长期以来,我们数学的教学模式常常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以及大量演练习题,导致了数学课堂枯燥无味,学生学无兴趣,难以成为课堂的学习主人。新课程实施后,教师可以适时转换角色,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充分发挥自身创造性,设计一些探索性、开放性的问题,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观察试验,猜测归纳的过程中理解一个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一个概念是如何形成的,一个结论是怎样探索和归纳的,以及这个结论是如何被应用的。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的探索精神可以得到了较好的落实。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动手操作能力呢?
一、营造氛围,使学生萌发自主探索学习的念头
氛围的营造是课堂内容的第一个环节,起着源头活水的重要作用。“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良好氛围的营造不仅能提高师生的兴奋度,参与度,而且还能提高对问题的达成度,能直接有效地解决课堂内容。因此,要想学生学有所获,必须重视对课堂氛围的。
那么怎样才能要营造宽松、和谐的自主探索良好学习氛围呢?教师首先要充分尊重学生,把学生视作有人格的、平等的、自主的人,这样他们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其次,教师要支持、鼓励、肯定、欣赏学生在课堂上一切为探索知识而做出的言行及稚嫩的结论,使学生始终处在一种心理安全、心灵自由的精神状态,这样才能使学生敢于参与,乐于参与。久而久之,就会自然而然形成主动探索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可以让学生自由地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已学习过的长方形后再解答。课堂中可以鼓励学生动手实践,自由发表见解,组内交流,最后总结发言。这一流程包括了动手实践和主动探索两个教学流程,可以让学生充分自主思考,自主讨论,自主探索,自主浅归纳,从而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掌握例题、概念。
二、创设教学情景,使“数学教学生活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创设教学情境是模拟生活,使课堂教学更贴近现实生活,让学生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从而激发兴趣,感知难点,开发思维。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呢?我认为:
1.运用实例创设情境。如在教学克和千克时,可以由游戏引入,让学生做“压背山PK”的游戏,通过“玩一玩”活动,让学生在玩中感受到质量的不同,体会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此外,用多媒体展示超市图,让学生回到熟悉的生活情境——超市购物,引导学生寻找克和千克的影子,再次让学生进一步感知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运用实物(挂图)创设情境。在“圆的认识”教学时,不妨这样引入:先出示一辆用正方形做轮子的颜色鲜艳的自行车,然后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此自行车跟生活中的自行车有什么不一样?漂亮吗?靠谱吗?假如把正方形车轮换成椭圆呢?此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讨论,发现,发言。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回想现实中的自行车轮子是什么形状的,从而自然地把圆形概念引出。課堂上,通过让学生对生活经验的回忆,对不同形状车轮的利弊进行探索思考,最后得出圆形车轮是最好的结论,加深了对圆形概念的理解。
三、小组合作,积极为学生自主探索提供舞台,提高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是立足于学生的发展,构建主体参与、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形式,可以增强学生自主、参与、竞争、合作的学习意识,可以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参与探索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
例如,在教学“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时,16减9怎么算?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拿出16根小棒(1捆,加上6根散开的),试着从里面拿走9根,想想该怎么拿?学生自己会发现从散开的6根中减9根不够减,通过动手操作找到几种不同的摆法:
(1)将1捆小棒全部打开为10根,与散开的6根结合起来是16根,从10根中直接拿走9根,剩下1根;再把这1根和6根合起来就是7根。
(2)从16根小棒中先去掉6根,剩下10根,然后再去掉3根,最后就剩下7根。
(3)先把9根看成10根,从10根里去掉10根,剩下6根然后再加1根就是7根……
随后,教师引导学生把自己探讨的过程和结论有序、完整地口述出来,然后集体评议哪种方法最好。这样就可以热烈课堂气氛,促使学生积极讨论,交流观点,收集信息,到最后,师生交流示范,推出算理,导出十几减几最合适的算法。
四、放手操作,培养学生实操能力
动手操作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教学的有效手段之一。在知识的传授中,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数学知识自身特点,有意识地设置学生动手操作的情境,使课堂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的有序状态。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规律,结合教学内容,多让学生在课堂上分一分、画一画、量一量。通过动手操作,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自主探索新知识,这样,不但可以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而且有利于减轻学生思想负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