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版普通高中英语课标的重大变化及其意义
——解读课程性质、理念、目标、内容

2018-07-05 08:16:58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卓俊斌
新教育 2018年13期
关键词:修订版课标课程内容

□ 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 卓俊斌

一、引言

2018年1月16日,教育部发布了2017版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修订版课标)是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实验版课标)的基础上进行修订的。这次课程标准的修订可以说是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在理论和实践的层面上贯彻了十八大、十九大关于教育改革的目标和要求,将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到实处的一个重要举措。实验版课标自2004年启动使用以来,经过十余年的实践,对推动高中英语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评价方式的改革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面对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面对新时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学科育人的要求以及基础教育人才培养的国际趋势,高中英语课程如何帮助学生通过学科学习,逐步形成参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所必需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梅德明,2018),实验版课标还有一些不相适应和亟待改进之处,这就是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修订的背景。

二、修订版课标的重大变化及其意义

与实验版课标相比,修订版课标主要呈现出以下变化:1.进一步明确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强调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和职业发展做准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2.提炼了学科核心素养。明确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学习相应学科课程后应达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科教学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的独特育人价值。3.更新了教学内容。以学科核心素养为纲,进一步精选、重组、更新教学内容。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活动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4.补充了学业质量要求。明确学生完成本学科学习任务后,学科核心素养应该达到的水平。树立新的质量观,引导教学更加关注育人目的,更加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更加强调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文主要对两个版本课标在课程性质、理念、目标、课程内容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其中的变化,并结合实际提出个人的理解和认识。

课程性质

实验版课标高中英语课程是普通高中的一门主要课程。一方面可以促进心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和综合人文素养的提高,另一方面,掌握一门国际通用语种可以为学习国外先进的文化、科学、技术和进行国际交往创造条件。开设英语课程有利于提高民族素质,有利于我国对外开放和国际交往,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修订版课标高中英语课程是高中阶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础文化课程。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和运用外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跨文化交流能力,学习其他学科知识、汲取世界文化精华、传播中华文化,为继续学习和职业发展提供更多机会。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和多元文化意识,形成开放包容的发展健康审美情趣和良好鉴赏能力态度,加深理解祖国文化,增强爱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

对于课程要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两个版本的课标都强调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融合统一,但修订版课标更加明确课程的定位,凸显其育人价值。关于学科的工具属性,修订版课标不但强调英语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吸收世界文化精华,还可以通过英语媒介传播中华文明;而对于其人文属性,修订版课标对综合人文素养的描述更为具体,特别强调课程应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祖国文化,增强爱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

基本理念

实验版课标1.重视共同基础,构建发展平台2.提供多种选择,适应个性需求3.优化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4.关注学生情感,提高人文素养5.完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不断发展修订版课标1.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构建高中英语共同基础,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3.实践英语学习活动观,着力提高学生学用能力4.完善英语课程评价体系,促进核心素养有效形成5.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丰富英语课程学习资源

修订版课标更加强调实施课程应以 “德育为魂,能力为重,基础为先,创新为上”(梅德明,2018),逐步提升跨文化沟通能力、思辨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修订版课标在继承实验版课标的基础上,更加凸显学科的育人价值,从“关注学生情感,提高人文素养”,提升到“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于优化学习方式修订版课标倡导“英语学习活动观”,着力提升学生的 “学用”能力,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拓宽了获取英语课程学习资源的渠道。

课程目标

总目标实验版课标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修订版课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体目标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一步拓宽国际视野,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使命感,形成健全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和发展学生在接受高中英语教育后应具备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学科核心素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达到本学段英语课程标准所设定的四项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目标

修订版课标的最大突破就是调整了英语课程总目标,从聚焦学科本位到聚焦人的全面发展,由培养学科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转为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比较起来,修订版课标更鲜明地突出了英语课程育人的总目标。四大核心素养(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定为英语课程的具体目标,体现了英语学科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总目标提供重要保障。虽然在实验版课标中,作为总课程目标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的形成和发展是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合发展的基础上的,但对语言能力的界定及其涉及各种素养之间关系的描述上不够清晰。

课程内容

实验版语言技能 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语言知识 语言基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等五个方面的内容情感态度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学习策略指学生为了有效地学习语言和使用语言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英语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等文化意识 包括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主题语境 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涉及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等内容,为学科育人提供话题和语境语篇类型包括口语和书面语篇以及不同的文体形式,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访谈等连续性文本,以及图表、图示、漫画等非连续性文本语言知识 涵盖语音知识、词汇知识、语法知识、语篇知识和语用知识文化知识 涵盖语音知识、词汇知识、语法知识、语篇知识和语用知识语言技能 分理解性技能和表达性技能,具体包括听、说、读、看、写等学习策略 包括元认知策路、认知策略、交际策略、情感策略等

比较起来,修订版课标与实验版课标在知识、技能、策略、文化等内容的界定上基本相同或接近,但它们的内涵和外延还是有一些重要的变化的。

语言知识。在实验版课标中“语言知识”板块里的“话题”和“功能”两项内容在修订版课标中的“语言知识”板块里没有出现,取而代之的是 “语篇知识”和“语用知识”。那么“话题”和“功能”这一重要的内容到底去了哪儿呢?修订版课标对“话题”的内涵和外延都进行拓展,使之跳出了“语言知识”的范畴,上升为课程内容的另一个重要板块——“主题语境”。这样的调整,大大突出“主题语境”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地位。“主题语境”为学科育人提供话题和语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实验版课标中“语言知识”板块里的“功能”其实并没有真的消失了,而是经过提炼和归类,成为了修订版课标中“语言知识”板块里的“语用知识”。 修订版课标明确提出“语言知识”包括语言本身的知识(也称之为语言的结构性知识)和语言的运用性知识,即“语篇知识和语用知识”。实验版课标虽然也关注到语言的运用性知识,但界定比较模糊,内容也不够完整,为此修订版课标在“语言知识”板块中增加了“语篇知识”,最终补齐了语言的运用性知识内容,同时也刷新了我们对“语言知识”的认识。语篇知识是关于语篇是如何构成、语篇是如何表达意义以及人们在交流过程中如何使用语篇的知识。语用知识指在特定语境中准确理解他人和得体表达自己的知识。运用性语言知识的纳入,犹如在语音、词汇、语法和语言运用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因为仅有语言的本体知识是不能理解和产出语篇的,是语言的运用,也就是语篇意义的构建,才赋予语音、词汇、语法在语篇中运作导向,盘活了这些知识,使它们在意义构建中相辅相成,整合性地发挥作用。

语言技能。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看、写等方面的技能。听、读、看是理解性技能,说和写是表达性技能。理解性技能和表达性技能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修订版课标在以往听、说、读、写的基础上增加了“看”,是因为现代技术的发展使语言表达的方式更加丰富,多模态语篇在当今已属常见,伴随语篇文字的还常有图例、表格、视频、动画或符号等表达方式,需要我们去观察和理解,才能有效地理解多模态语篇。

文化知识。实验版课标用的是“文化意识”,而修订版课标中用的是“文化知识”,这两者的变化到底是出于什么样的考量呢?实验版课标中的 “文化意识”实际上已经包含了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而修订版课标把“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从课程内容中剥离,并把它们归置到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文化意识”里,也就是说“文化意识”不是具体的课程内容,而是通过课程学习后形成的必备品格,是学生在学习课程内容的经历和经验中点滴养成的气质和素质,它不仅包括对中外文化知识的了解,还包括了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跨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取向。

学习策略。实验版课标中的英语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而修订版课标中的英语学习策略包括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交际策略、情感策略等。认知策略和交际策略是两个版本的课标中共有的,不同的是实验版课标中调控策略和资源策略被修订版课标中的元认知策略和情感策略所替代,这又是为什么呢?个人认为主要的原因是元认知策略涵盖了调控策略,而资源策略与元认知策略、交际策略等均有许多的交集之处。修订版课标在学习策略里增加了“情感策略”,很大程度上是整合了实验版课标里课程内容板块中“情感态度”的部分内容,“情感态度”修订版课标里不再作为一项独立的课程内容单列,但其承载的内容变成学科核心素养里的“学习能力”(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和“文化意识”(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实际上“情感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从课程内容升级为课程目标。

主题语境。主题语境是修订版课标中新添加的一个重要的课程内容要素,涵盖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涉及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等内容,为学科育人提供话题和语境。主题是学习语言的最重要内容,英语学习活动就是对有关中外文化的主题意义探究。“所有的语言学习活动都应该是在一定的主题语境下进行的,即学生围绕某一具体主题的语境,基于不同类型的语篇,通过听说读看写等语言技能,获取、梳理、整合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深化对语言的理解和赏析,比较和探究文化内涵,吸取文化精华”。主题语境不仅规约着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学习范围,还为语言学习提供意义语境,并有机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对主题语境和语篇理解的深度,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和语言学习成效。

语篇类型。语篇类型包括口语和书面语篇以及不同的文体形式,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访谈、对话等连续性文本,以及图表、图示、网页、广告、漫画等非连续性文本,为语言学习提供文体素材。语篇作为课程内容,它的意义在于:接触和学习不同类型的语篇,熟悉生活中常见的语篇形式,把握不同语篇的特定结构、文体特征和表达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语篇意义的理解,还有助于他们使用不同类型的语篇进行有效的表达与交流。

猜你喜欢
修订版课标课程内容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依托课标 夯实基础 精准备考
高中生物新旧课标比较——以实验版课标和2017版课标为例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5:34
当代诗学研究的可喜收获——评李元洛《诗美学》修订版
中华诗词(2017年3期)2017-11-27 03:44:14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
基于课标“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
长征(修订版)
学习月刊(2016年20期)2016-07-11 02:00:18
《核材料实物保护公约》修订版正式生效
国外核新闻(2016年6期)2016-03-17 11:21:26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
依标明辨 巧用萃取——谈如何将文本内容萃取成课程内容
语文知识(2015年9期)2015-02-28 2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