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大一附中屯昌思源实验中学 虞道求
一直以来,数学作为一门理科课程,在思维方面有着较高的要求,特别是在高中,在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后,高中学生开始接触高中数学,在内容上有了质的变化,相应的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数学思想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这种情况,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往往采用填鸭式教学方式向学生进行教授,学生在课堂下被动听讲,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进行自主思考,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只会照抄照搬,片面地记忆课本上的公式概念,很难将其灵活运用,更不用说发掘蕴含在其中的深层次数学思想了。面对这种情况,新课标中明确要求将课堂的主体地位由教师转移到学生身上,由教师灌输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将学生自身的主动性调动起来,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同时还能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有效培养。但是根据目前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仍然无法开展自主学习,在数学课堂教学方面,大部分学生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开展自主学习,很多地方的教师只能采用了过去的方式进行教学,因此必须对导致学生无法开展自主学习的原因进行探究,并加以排除,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实现个人素质水平的均衡发展,而不是成为只能照搬照抄的书呆子。
目前在大多数的高中里,不同年级的学生在自主学习方面存在着不同的梯度递增态势,从整体上来看,高三年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强于高二年级的学生,而高二年级的学生在自主学习方面的能力比高一年级学生要更强。根据研究发现,这种情况和学生在初中阶段接受的教育有着一定的关联。在初中时期,大部分学生是在教师的看管下进行学习的,承担着较大的升学压力和来自家庭及学校方面的管控,在进入高中阶段后,对于自主学习仍未能完全适应,随着高中生活的不断推进,才逐渐适应了高中时期的自主学习模式,能够开展自主学习,这也是三个年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水平呈现出递增态势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逐渐临近高考,相应的压力也会随着不断上涨,在高考带来的影响下,学生也会逐步开始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尽可能地让自己的学习成绩提升,在这种背景条件下,学生除了在课堂上听从教师讲解以外,还会在课下时间开始自主学习,这也是使得不同年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呈现不同的原因之一。从学生个体来看,根据调查显示,大多数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其自主学习能力要比学习成绩比较一般的学生要强,而学习成绩较为普通的学生其自主学习能力又比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要强,由此可以得知,自主学习能力在某种程度上来讲和学生学习成绩之间有着很大的联系,自主学习能力越好,相应的学习成绩就越高,因此为了实现全面素质教育,帮助学生们更好地进行发展成长,就必须对其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培养,才能使其可以适应社会发展潮流,成为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1.学生缺乏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目前大多数对高中数学掌握情况较差的学生中,有很多都是因为缺乏对数学学习兴趣才学不好的,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的原因有很多,有的学生是因为认为学习数学没有实际用处,例如在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中,有着关于微积分、三角函数等不同的知识点,在进行这些知识点的学习时,学生由于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触到与之相关的事物,再加上这些知识点在理解上可能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导致学生认为这些知识点学起来困难又没有用处,在开展自主学习课程时自然会出现走神、开小差等现象,无法实现有效的自主学习,白白浪费了时间。有的学生则是认为数学学习难度较大,枯燥乏味,进而导致的自主学习开展不力。高中数学各个知识点抽象程度较高,在理性思维上有着较大的难度,知识点之间独立性较强,知识容量也比较大,往往是某个知识点尚未入门,就跳到了下一个新的知识点,进而造成很多学生无法对学习的知识进行彻底掌握,缺乏牢固的基础,自然无法开展自主学习。
2.学生缺乏自主学习执行力。自主学习并不是如同吃饭睡觉一般自然而然就可以做到,很多学生在自主学习方面存在着执行力不足的现象,造成这一点的原因在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一种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型,很多学生知道自主学习的好处,也愿意开展相应的自主学习,但是在每天沉重的课业负担下,光是上课、测试、写作业等就花去了十多个小时,在刨去维持生理活动的睡眠、进食等时间,所剩了可以自行安排的时间已经支离破碎,寥寥无几,自然无法开展良好的自主学习活动。另一种是手足无措型,根据相关调查显示,约占70%的学生对自主学习的概念仍然停留在独立自主完成教师布置作业及预习任务上面,对自身学习情况缺乏相应的认知,未曾制定过相应的学习计划,寻找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学习之道来,被动地任由教师来安排学习任务。最后一种就是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由于当前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的家庭环境,不少学生缺乏担当,无法做到吃苦耐劳,在进行自主学习探索时,稍有挫折就会放弃。
3.学生自主学习难以坚持。高中数学和初中数学相比,在深度与广度上更深了一个层次,想要学好高中数学,就必须做到吃苦耐劳,但根据调查显示,大多数的学生缺乏相应的学习动机,为了考出好成绩而进行学习,虽然他们了解自主学习的必要性,也经常进行自主学习,但是往往会出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情况,自然无法取得理想的自主学习效果。此外,如果学生在考试时考出了不理想的成绩,往往会给心理上带来一定的不良影响,长期以往地进行累积,将导致学生对于数学学习失去信心,有很多学生在数学上面投入了大量精力,结果却不如人意,严重打击了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信息和动力。
1.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难免会发现学生在进行思考或者解答时出现各种失误,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出自身的教学技巧,在肯定学生优点的基础上,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机会,引导其走出误区,使其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思考。并且在进行自主学习时,教师应当对学习小组作用进行重视,发现不同学生在个体上存在的差异,引导其进行求同存异,实现民主平等,可以主动和同学共同进行探讨学习,实现一同进步。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中,有一节是关于对数函数的课程,在进行这一知识点的学习时,教师可以布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开展小组学习。有的学生提出了意见,其他学生经过讨论后进行补全,并进行课堂发言,教师在听取学生的解答后,鼓励学生换种方式来解题,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实现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更好地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2.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愿。针对于学生中存在的数学学习无用思想,教师应当将数学知识和生活进行联系起来,引导学生通过具体形象的生活常见事物来进行学习,正视数学学科的重要性,更好地对数学知识点机箱内正确了解,实现良好的自主学习。
例如在学习三角函数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通过三角函数知识来进行家居模拟,让他们对使用掌握的数学知识来搭建自己心目中最好的房屋。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将被有效激发出来,自主进行探究学习,同时还可以实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锻炼。
3.鼓励学生进行坚持。开展自主学习离不开学生自身的意志力,这方面教师应当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多加注意,及时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并给以相应的引导鼓励,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和家长共同合作,全方面地进行教育评价,实现学生主动进行长期自主学习活动,养成良好的学习模式。
自主学习作为一种能力,是新时期教学工作的重点教育目标之一,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进行引导,做到数学学习和实际生活相联系,巧妙诱发学生对高中数学的学习兴趣,并和家长合作鼓励学生进行坚持,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学好高中数学,成长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