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君茹
(新疆师范大学,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63)
《当代修辞学》(原名《修辞学习》)创刊于1982年,不仅是语言学中文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也是国内唯一的修辞学专业学术期刊。其中不仅关注修辞学理论的建构,而且也关注修辞研究方法的创新和修辞现象的解释。因此对《当代修辞学》所收录的修辞学论文加以研究,可以探讨当前的修辞学发展趋势。
笔者以2013~2017年刊载在《当代修辞学》上的修辞学论文为研究对象,期望通过具有代表性的修辞学类研究论文的统计,观察近五年来我国修辞学研究的前沿动态、发展趋势以及研究热点,为当前研究修辞学的学者提供最新的参考[1]。
本文以《当代修辞学》2013~2017年间收录的修辞学论文为研究对象。选取论文的步骤如下:通过中国知网(CNKI)的文献来源搜索《当代修辞学》[2],对搜索出的论文进行筛选,在此环节笔者剔除了目录汇编、本刊声明、会议通知的相关文章以及与修辞学无关的语音、词汇、语法的相关论文。
截止2017年12月笔者共收集修辞学研究论文298篇。本文以这298篇论文为研究对象,通过年代的分布、对论文题目进行主题词分解,对当前修辞学研究热点进行数据分析,探讨近年来我国修辞学的发展趋势[3]。
表1 《当代修辞学》刊载修辞学论文发表的时间分布
如表1所示,对《当代修辞学》中的修辞学论文进行数据统计。2013~2017年5年内,收录于《当代修辞学》论文为409篇,其中修辞学论文为298篇,修辞学论文的篇数占总篇数的72.9%(保留一位小数点)。2013年收录的论文为89篇,其中修辞学论文为66篇,占总篇数的74.2%;2014年收录的论文为85篇,其中修辞学论文为62篇,占总篇数的72.9%;2015年收录的论文为76篇,其中修辞学论文为55篇,占总篇数的72.4%;2016年收录的论文为86篇,其中修辞学论文为63篇,占总篇数的73.3%;2017年收录的论文为73篇,其中修辞学论文为52篇,占总篇数的71.2%。
从上表可以得出,2013~2017年收录修辞学论文就整体而言逐年减少了,仅在2016年有所回升,这与这5年收录论文的总篇数密切相关。经分析得出,2013~2017年收录修辞学论文的整体变化趋势同《当代修辞学》收录总论文基本是一致的。其中2013年,无论是论文的总篇数还是修辞学的篇数都是这5年最高的。以2013年为参照点,2014年收录论文数目较前一年减少了4篇,收录修辞学论文的数量较前一年减少了4篇,所占比例较前一年下降了约1.3个百分点。2015年收录论文数目较前一年减少了9篇,收录修辞学论文的数量较前一年减少了7篇,所占比例较前一年下降了约0.5个百分点。到2016年,收录论文的数目有所回升,较前一年增加了10篇论文,收录修辞学论文的数量较前一年增加了8篇,所占比例较前一年上升了约0.9个百分点。2017年收录的论文最少,修辞学论文的篇数占总篇数的71.2%。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虽然我国修辞学研究论文数量上有所下降,但是所占的比例都在71%~74%之间,变化幅度较小,近年来修辞学研究呈较为稳定的发展状态[4]。
为了进一步了解近五年来修辞学研究的热点,本文对收集到的298篇论文采取人工提词的方法进行主题词提取[5]。具体提词的方式法如下:(1)去除功能词:排除题名中的虚词,如“话语情态与人物性格塑造”中的“与”,“否定词后置处置式功能特点及历史发展”中的“及”。(2)去除与研究内容无关的词语,如“研究”“方法”等。(3)去除涉及语种名、专著名、人名、地名、民族名等过于具体的词语。(4)同一个题目中涉及多个关键词的,都统一予以保留。(5)同一个题目中出现同一个关键词多次,算作一词统计。(6)主题词长短不等。文章将单字词、双字词、三字词、短语都纳入统计范围之内。
笔者通过excel处理软件对所提取的主题词进行统计后,本文仅列出出现频次在5次以上的前30位的主题词如表2。
表2 《当代修辞学》收录修辞学研究主题词词频统计表(2013~2017)
由表3的主题词可知,话语研究是近五年来研究者非常关注的内容,成为修辞学类第一大研究热点,出现了35次。从语种上看,以汉语话语为主,同时也包括一些双语(基本上是英汉双语)。话语研究的内容涉及到:话语情态、话语功能、话语标记、话语分析、话语结构、话语意义等方面,比如杨才英和赵春利的《话语情态与人物性格塑造》(2013)、朱军和史沛沛的《“那什么”的话语功能》(2014)、张滟的《结构性话语标记:语义-句法-话语界面——“以‘A就A’为例”》(2014)、周明强的《断言类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功能与认知特征》(2015)、李战子的《话语分析与新媒体研究》(2016)、陈平的《话语的结构与意义及话语分析的应用》(2017)、王建华和周毅的《政务网站图像话语的政治功能初探》(2017)、任为的《新修辞学的落地与批评话语分析的兴起》(2017)等。
语体研究也在修辞学中有着较高的热度,频次为28次。语体研究的领域涉及到:语体研究方法、语体考察、语体变量、语体习得以及语体分化等方面,如赵雪和李平的《语体研究方法回顾与瞻望——基于CNKI语体研究论文样本的统计分析》(2013)、吴春相的《现代汉语介词结构的语体考察》(2013)、刘大为的《论语体与语体变量》(2013)、李熙宗的《语体的形成与语体的习得》(2016)、朱庆洪的《恒常义时间副词的语体分化》(2017)等。
语篇研究成为修辞学研究中的第三大研究热点,频次为26次。语篇方面的研究主要关注语篇模式、语篇特征、语篇功能、新闻语篇、法律语篇、教学语篇等方面,比如金春岚的《“起承转合”与西方语篇模式理论》(2013)、吕晶晶的《庭审转述的语篇特征》(2013)、杨海明和周静的《使因悬疑标题的语义与语篇功能研究》(2014)、董育宁和黄小平的《新闻语篇副文性研究——以<人民日报>为例》(2015)、王品和王振华的《作为社会过程的法律语篇与概念意义研究——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为例》(2016)、姚远的《教学语篇的承文性研究》(2017)等。
言语研究是第四大研究热点,频次是25次。言语研究的内容主要涉及到转述言语、思想言语、不同言语之间的对比等。如辛斌的《中文报纸新闻标题中的转述言语(上)》(2013)《汉英报纸新闻中转述言语的对比研究》(2014)、张东荪的《思想言语与文化(节选)》(2013)等。
新领域修辞学研究排在第五位,频次是20次,其研究内容包括问题学的新修辞学、国家和机构形象修辞学、广告修辞学等方面,比如米歇尔·梅耶、史忠义和赵国军《布鲁塞尔修辞学派:从新修辞学到问题学》(2013)、樊小玲和张虹倩的《国家形象修辞:网络时代的“说”与“听”——第四届国家和机构形象修辞学学术研讨会述评》(2014)、吴春容和侯国金的《仿拟广告的语用修辞学解读和仿拟译观》(2015)等。
“修辞构式”“修辞动因”是一组相关的词,分别排在第6,10;频次分别为18,10。由此可知,又是一研究热点。修辞构式研究覆盖到方言中的修辞构式、修辞构式的变化、修辞构式的效应等。如蔡瑱的《舟山话中的修辞构式“X勒呒处去”》(2013)、吴春相的《现代汉语“数+量+形”结构的机制和动因——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2015)、施春宏的《修辞构式的增殖效应及相关问题——以变零构式为例》(2017)等。修辞成因研究的内容主要关注方言中的修辞动因、修辞动因的特点、修辞动因的认知等。如曾达之和罗昕如的《湘语“头”“背”类人体词语的语义演变与修辞动因》(2013)、李宗宏的《主观归因构式及其修辞动因》(2013)、温锁林和行玉华的《当代汉语排除式范畴化现象的认知与修辞动因》(2013)等。
语境研究的频次为15次,排名第七。语境研究主要在于语境框架、语境范畴、动态语境等方面。如王建华的《认知模型、语用标记和语境框架——语用意义的认知语用分析》(2013)、陈佳璇的《场域:一个与语境、语域、语体相类而不同的范畴——兼论布迪厄语用学思想对修辞研究的意义》(2013)、李强的《动态语境与无指成分的非指称性》(2015)等。
语言风格的研究排在第9位,频次是13次。语言风格的研究主要涉及到语言风格的异同性、语言风格学的综述、语言风格的理论等。语言风格的研究也包括语体风格的研究,语体风格就不归纳到语体的研究当中。如丁金国的《语体风格的共性与个性——试论“自己的样子”的语体风格学》(2013)、陈志芳和储丹丹的《语体风格学研究的新进展——第十一届汉语语体与风格学学术研讨会述评》(2016)、《论语体风格研究的理论与实践——纪念陈望道先生逝世四十周年》(2017)等。
“互文”是第十大研究热点,频次为11次。“互文”是修辞格的一种,研究内容包括互文性理论、互文的用法、互文结构等方面。
根据以上对数据的归纳、整理、统计,分析我国修辞学发展趋势、研究热点,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我国修辞学发展趋势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言语行为研究、语体研究、语篇研究、新领域修辞学研究是当前十分热门的研究方向。(2)修辞规律、篇章、修辞学种类研究相对较少,未来几年,学界的目光可能会更多地转向这些方面。
我国修辞学研究的热点主要是:(1)研究话语、语体、语篇、言语、语境;(2)修辞构式、修辞动因、语言风格、互文;(3)新领域修辞学也是我国修辞学关注的热点问题。
参考文献:
[1] 张路路.近五年(2011~2015)国内方言研究热点分析[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93-97.
[2] 中国知网: http://cnki.net/
[3] 江结宝.修辞学基本概念的再认识——修辞、修辞学、修辞学研究对象[J].毕节学院学报,2014(11):5- 8.
[4] 吴珊.中国语言学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近十年(2001~2010)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的统计分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2(1):94-97.
[5] 张世渊.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语言学发展趋势及研究热点分析——基于2011年~2015年数据[J].成都大学学报,2016(4):10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