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建设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问题与对策

2018-07-02 00:42:06马玉清谈先球杨圣春
关键词:学习者院校高职

马玉清, 谈先球, 杨圣春

(1.安徽工商职业学院,安徽 合肥 231131;2.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1;3.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0051)

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是一种面向社会公众的开放教育资源。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也就是MOOC(Massive Online Open Courses),我国的MOOC课程资源是从本科院校课程开始萌芽的,但是随着它的不断建设和应用,MOOC有逐渐在高等教育领域全面建设的趋势[1]。

在MOOC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作为高等教育一部分的高职院校也开始纷纷建设MOOC,成为当前高职院校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发展趋势之一。因此,针对高职院校的学生,将复杂的知识点分割成一段段经典的短小视频,便利于学生学习,经过讨论得到了教育界的普遍认可。高职院校可以将原有的通识课程资源库经过加工处理、补充资源等,转变为MOOC课程,采取课堂面授和在线学习相结合方式,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课程资源库转化为MOOC的流程

一、MOOC特点

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相比,MOOC的主要特点有如下几个方面:MOOC课程多数以短小的视频方式体现;视频播放过程中有互动性,比如若有测验,学生必须做完测验的题目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操作学习;授课过程中老师引导讨论,可以进行师生互动,也可以学生间互动。通过对MOOC的推进,可以对教学模式与学生学习方式产生新的思考,通过资源共享,提高教学质量。[1]

(1)互动性强。在MOOC上,学习者和老师可以产生互动。在学习中遇到问题,不仅老师可以留言解答,还有课程助教和其他学习者也可以解答,互动交流响应及时,不同的学习者通过在MOOC共同学习交流,能够成为朋友。

(2)单课时长度短。以往的传统网络课程通常是实际课堂实录或者专门录制的课程,一次课程的长度通常在40分钟以上,有时学习者很难专注地投入长时间的学习时间,因此使得学习效果大幅度降低。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视频一般在10~20分钟内,可以充分考虑到时间不够和不能长时间专注的学习者。从而使得学习可以利用个人的碎片化时间来进行学习,例如在公交车上、上班闲暇时等。

(3)开课时间。传统网络公开课一般是可以随时在网站上点击视频进行学习,没有对上课时间要求,学习者可能连上课账号都不需要。但是MOOC课程一般都规定具体的开课时间和结束时间,只有在开课时间内才可以学习,错过了一次开课时间,就要等到下一次开课时间,所以学习时需要有时间概念,需要合理规划课程学习时间。

(4)作业、考试。传统的网络公开课主要是知识分享,无需学习者在线完成作业和测试等。而在MOOC课程中,老师会在每一学习任务或知识点后布置相应的作业,并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在课程结束前进行综合考试,通过考试,方能认为课程学习合格。通过作业和考试,老师可以监测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并及时在下次课对大家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析。

二、高职院校建设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必要性

(1)可以借鉴吸收本科院校MOOC建设经验,为高职院校师生提供了免费教育资源。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7年,我国高等院校建设的MOOC数量有1400多门,大多数为一流本科建立,讲课者主要为知名专家或行业领军人物,课程内容丰富,质量高,给高职院校师生提供了很好的资源学习机会。高职院校的整体师资力量、实力要弱于本科院校,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引入,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2)比较适合高职院校学生学习。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能力层次不齐,对于理论知识或实践技能难度较大的课程,在课堂上未能及时消化,课下需要再学习,并且提供了答疑交流,给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平台,促进了可以选择任何时间和空间,最大限度地利用碎片时间来提高学习效率。目前高职学生有良好的互联网使用习惯,随身携带用智能手机,可以在手机上在线学习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因此MOOC能够起到激发学生兴趣,起到辅助学习的效果。

(3)搭建了高职院校课程交流学习的平台。高职院校的学习属性偏重“技能知识”,融合了原理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与工作过程知识。现代生产技能型知识更新快,应用于生产的周期短。在高职院校课程传统的教学中传授的技能知识往往远落后于生产应用。在MOOC上,采用技术手段,授课老师可以远程连线企业生产现场,让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和现场技术人员交流,解决了传统课堂教学传授技能的有限性和滞后性。

三、高职院校在建设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1)重立项,轻建设。很多院校在申报省级、校级MOOC时,很重视申报书的提交。申报书上只是规定了建设的方案和要求,比如录制视频数量、习题数量等。当项目立项后,会在项目的拍摄视频质量、经典案例素材等方面降低要求,使得最终的建设与计划相差甚远,甚至有的院校MOOC立项建设后,并未投入到实际教学应用。

学校投入的MOOC实际建设经费有限。一门MOOC课程,从制作和资源完善,需要不少资金投入,如果学校在项目配套经费上支持很少,最终的课程资源和质量也就自然受到很大影响。

(2)MOOC课程资源重复建设明显,资源共享不够。同一门课程,有很多学校都在建设MOOC,大部分知识内容是一致的,但不同学校上线的MOOC平台不一致,使得无法共享课程资源,造成了建设经费的浪费。

(3)教学资源较少,课程师资力量有限,MOOC课程效果有限。课程团队师资力量不足,制作MOOC需要课程教师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同时MOOC开课时还需要保持维护、更新、答疑等,单独依靠一两位教师往往是不够的,因此需要有课程教师团队的协作。精力不够,课程资源质量不高,最后学生在MOOC平台上学习时兴趣不大,从而影响到学习者学习接收效果。

(4)占用了学生更多时间,加重学习负担。高职院校学生课程安排饱满,空闲时间有限,加上各门课程课后作业较多,因此学生学习压力较大。当高职院校的某门课程采用MOOC加传统方式教学时,在教室里传统课程总学时并未改变,一个知识点让所有学生线上线下分别学习一遍,需要占用学生较多的课余时间,一定程度上使得学生的学习负担变重,同时使得部分优秀学生课堂学习兴趣下降。

四、解决对策

高职院校在建设MOOC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但总体来说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当前“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笔者认为高职院校MOOC建设中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建设思想,并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建设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

(1)学校重视,制定政策,提供支持服务和经费保障。结合高职院校自身的定位与需要,制定MOOC建设的规划,明确学校各部门的职责任务,避免“重立项、轻建设”现象。由于建设一门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需要课程团队老师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学校在人、财、物上确保可以长期持续投入,鼓励课程教师建设和使用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需要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制度保障教学,给予课程建设团队在政策和资金上的大力支持,鼓励教师在开放课程等信息化教学方面改革创新[2],比如采用大规模MOOC教学课程老师课酬更高,在职称评定时优先推荐等。

(2)合作交流,共建共享。加强学校与区域相关企业合作,共同建设好MOOC。一个学校某门课程的师资团队实力可能是有限的,通过联合企业技术工程师、产品专家等,提高课程内容的现实接近性。

与其他高职院校进行MOOC课程共建、共享,避免重复建设。积极与国内或省内一流高职院校相关课程老师建立联系,探索合作共建MOOC课程,这样使得每一个参与建设老师的任务压力减轻,并且能充分发挥各自的长处。吸纳先进的课程建设理念,通过网络课程教学平台实现传统课堂教育教学模式与现代网络学习模式的有机融合,逐步推广应用翻转课堂教育教学模式和混合学习模式。

(3)有效使用MOOC,线下课堂重在互动交流。一门课程采用MOOC后,线下课堂学时应该有效减少。MOOC上已包含所有需要学习的知识和案例等,资源丰富,教师在课堂上重在对线上学习情况的跟踪情况进行答疑以及重难点知识再进行解析。让学生学习MOOC有压力和动力,一个知识第一遍没能学习掌握,可以再观看一遍,然后通过自测来反映。学习能力强的同学学一遍可能就已经掌握。

(4)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水平。教师是MOOC建设好的关键,需要定期参加校内外教学能力培训,尤其是信息化技术使用能力。制作一门MOOC,光有专业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教师掌握资源素材的加工、课程平台的使用与维护,以及教育学、大学生心理学、设计与美学等方面的知识[3],才能使得制作的MOOC教学效果达到良好效果。教师需要对课程知识点进行重新梳理和设计,符合“碎片化”学习特点,更要体现课程知识体系的系统化学习本质;课程活动设计从课程学习者的角度出发,充分体现网络环境下同伴互助和远程协作的特点。使学习者能很快熟悉课程结构设计、教学活动实施设计,快速掌握课程使用方法,做到方便快捷,易学易用。

总之高职院校建设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育成本,促进了教育公平,提高了教学质量。在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院校重视、教师支持、学生有效参与学习的方式能够解决,也能更好达到MOOC的建设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慧慧.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s)背景下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模式的反思与构建[J].科技风,2017(15).

[2] 高亚红.地方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市场, 2017(13):336-338.

[3] 张时珍.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7(3):87-89.

猜你喜欢
学习者院校高职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学生天地(2020年15期)2020-08-25 09:22:02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 12:18:24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论远程学习者的归属感及其培养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教育与职业(2014年4期)2014-01-19 09:08:24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