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欣赏模糊教法的创新应用

2018-06-30 06:23李峰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8年4期
关键词:欣赏小学音乐

李峰

[摘 要]小學音乐欣赏引入模糊教法,给学生带来了丰富的认知机会。音乐欣赏本身具有个性特征,不同欣赏者有不同感知。小学生音乐基础有限,思想认知也存在短板,引入模糊教法,给学生提供自由欣赏机会,可以成功激活课堂的积极因素,促使学生形成新的音乐欣赏体验,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欣赏思维,使音乐认知顺利内化。

[关键词]小学音乐;欣赏;模糊教法

[中图分类号] G62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12005602

小学生音乐欣赏能力有限,对音乐内涵的感知呈现感性化的特征,教师适时引入模糊欣赏方法,可以大大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学生从自由欣赏中获得丰富的欣赏认知。所谓模糊教法,是指没有特定的、明晰的欣赏目的,让学生自由地欣赏,并形成个性感知体验的方法。模糊教法非常适合小学生的音乐欣赏,不仅能够给学生带来欣赏思维自由发展的机会,还可以极大提升学生参与音乐欣赏的主动性,养成良好的音乐学习意识和习惯,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适时引入模糊教法

小学音乐欣赏不需要体现专业性,适时引入模糊欣赏方法势在必行。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精选投放时机,给学生明确的欣赏范围,为学生的欣赏创造良好条件。

1.精选投放时机

教师要综合考量多种制约因素,为模糊欣赏教法的实际操作寻找适合时机。音乐欣赏是学生音乐认知成长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如音乐作品展示时、学生开始欣赏时、教师给出针对性引导时、学生进行巩固训练时,都属于音乐欣赏操作节点。如果在音乐作品展示时引入模糊欣赏,学生音乐欣赏思维会呈现模糊性,自然将音乐欣赏变成自由活动。如果模糊欣赏放在教师引导环节,可以给学生带来重要启迪,因为学生已对音乐作品有了一些感性认知,此时展开模糊欣赏,能够充分激活学生的欣赏思维。

2.明确欣赏范围

模糊欣赏虽然没有固定和明确的欣赏目的,但欣赏也不是随便听听音乐这样简单,需要教师给出范围,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的方向。音乐作品呈现个性化,音乐欣赏也是这样。教师在欣赏范围规划时,需要给学生传递一个大致的方向信息,或者是给出几个方面的启示,让学生自由选择行进方向。学生音乐认知的基础不同,所以教师要对不同学生的音乐基础有深入的了解,这样才能给出最为精准的欣赏范围设计。

如《火车向着韶山跑》是一首领唱、合唱歌曲,教师先让学生聆听歌曲,然后让学生自由欣赏,对歌曲旋律、节奏、情感等因素展开自由讨论。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学习研究气氛渐浓。为让学生获得更为到位的欣赏认知,教师给出模糊欣赏设计:“这首歌曲是儿童歌曲,旋律灵动,而且有丰富的拟声词,增加了歌曲的生动性。认真聆听歌曲,仔细研究歌词,你从中获得哪些有价值的信息呢?”学生重新聆听歌曲,欣赏认知丰富起来:“我从歌曲中感受到了特定年代的气息,听大人常常讲到毛主席的伟大,从歌曲中,我们听出了人民对生活的信心。”教师对学生的个性欣赏给予积极评价。

二、创新模糊欣赏引导

模糊欣赏虽然没有固定的目的,但欣赏有一定的范围,学生认知也需要理顺,教师对模糊欣赏操作方式展开创新实践,符合音乐欣赏教学的切实需要。

1.调动欣赏兴趣

模糊欣赏是一种音乐学习方式,给不同认知基础的学生创造学习便利。同时,学生的欣赏不存在太多压力,其参与兴趣很高,也为自由欣赏带来支持。音乐作品内涵丰富,学生站在不同视角展开欣赏,自然会给出个性理解。教师要对学生音乐感知进行科学分析,然后利用多种教学设计,为学生创设适合度更高的欣赏情境。如讲述音乐故事、展示音乐背景、展开律动训练、组织课堂演绎、收集音乐信息等,都可以给学生带来个性音乐感知体验,顺利激活学生的音乐欣赏思维。

2.优化引导方法

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教师占据信息认知高点,自然会比学生更专业。因此,在引导方法选择时,教师需要有优化意识,针对学生不同的认知需求展开引导,以提升音乐赏析指导的有效性。学生对不同音乐作品也有不同的认知习惯,如节奏欢快、旋律优美、歌词通俗等,都是学生欣赏的重要视角。教师要从音乐情感、节奏、内涵等方面展开引导和启迪,让学生全面感受音乐内质的感染力,获得丰富的音乐认知历练机会。

如欣赏《放风筝》歌曲时,教师给出引导:“古人云,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最美丽的季节,在美丽的春光里,我们可以去野外放风筝。请同学们听一听《放风筝》这首歌曲,感受音乐旋律的欢快气氛。”歌曲播放时,教师继续予以启示:“同学们都放过风筝,歌曲伴奏声音很清脆,旋律也很灵动活泼,你们听到这样的旋律,是不是也有想去放风筝的冲动呢?”学生展开热议。有学生说:“天气很好,小朋友都想去放风筝,看到高高的风筝飞上了天空,真让人高兴。这风筝仿佛带着我们的梦想在空中劲舞。”教师也给出自己的欣赏,启迪学生:“这首歌曲虽然是一个小朋友的独唱,却让人产生无限遐想,因为风筝代表着童年生活,那生动的旋律令人回味。”

教师与学生展开互动性欣赏,给学生带来舒适感,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给音乐欣赏更多个性认知和理解。不管学生的认知是不是深刻,都属于模糊欣赏的范围,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师在具体设计引导时,能够关注学生情绪,让音乐旋律节奏成为赏析重点,这对学生音乐感知的成长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拓展模糊欣赏训练

模糊欣赏是一种音乐感知方法,在具体训练设计时,教师要注意筛选训练内容,提升训练的匹配度,创新训练形式,给学生音乐欣赏提供更多的思维切入点。

1.筛选训练内容

音乐欣赏有比较固定的教材内容,教师要注意整合欣赏资源,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音乐作品,发动学生展开主动欣赏训练,并利用模糊欣赏操作方法,为欣赏训练创造更多学习机会。精心选择音乐作品,这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因为小学生音乐审美价值取向比较单一,特别青睐流行歌曲,对有较深内涵的交响曲、戏曲普遍存在排斥感。所以,教师要针对性地给出设计,让更多学生能够迅速进入欣赏学习环节,逐渐形成欣赏认知。

2.创新训练形式

音乐欣赏没有固定格式,特别是启动模糊欣赏教法之后,学生的欣赏呈现自由性、开放性。为进一步提升学生音乐欣赏品质,教师要在音乐欣赏形式上展开创新实践。如让学生自由展示欣赏成果,发动学生展开课堂演绎,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辩论,收集音乐作品相关信息……都可以为模糊欣赏带来更多助力。拓展训练要体现拓展性,让学生展开音乐再创作,改编音乐节奏、歌词,也能够为学生的音乐欣赏带来更多启迪。

如《森林水车》里有多种森林声音的模拟,这是重要的训练发动点。教师给出训练设计:“这首曲子再现了森林水车的运行场景,仔细聆听,你能够听出多少种森林声音?请用舞蹈的形式对乐曲内容进行形象解读。”学生听说要用舞蹈形式来展示音乐内涵都紧张起来,仔细聆听乐曲,展开讨论。展示环节开始,教师先给学生示范操作,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对乐曲展开形体解读。不管是参与演绎的学生还是观众,情绪都被点燃了,课堂气氛热烈起来。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给出修改建议。

教师让学生以舞蹈的形式展开音乐欣赏,这无疑是一种创新尝试。学生感觉这样的展示方式很新颖,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从中获得的音乐感知当然是非常丰富的。

适时引入模糊教法,为学生创设更多音乐欣赏机会,符合学生音乐学习的认知需求。因此,教师要对模糊教法展开多元创新实践,为学生提供更多适宜的学习时机。

(特约编辑 木 清)

猜你喜欢
欣赏小学音乐
侧重欣赏实效,着眼音乐创造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德媒:中印尚难以做到彼此“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