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平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高中教学越来越追求课堂的有效化,这一目标的实现,不仅要求教师做好课堂教学,还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进行知识的意义建构,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设自主学习的情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本文主要对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进行探究,并提出有效策略。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 自主学习 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一直都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受教育者,教师教育教学的活动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学的目标才能得以实现。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主体意识,但在长期的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大多数学生习惯于被动地去接受知识,丧失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创设有效的自主学习的环境,尽量给学生提供一些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逐步理解高中数学知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1]
一、自主学习的内涵
1.主动性
主动性是自主学习的基本品质,它表现为学生对于学习的内在需求,只有内心产生了对于学习的渴望,才能真正地去主动学习。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学生学习也是同样的道理,学生在被逼迫的状态下被动学习,最后的结果只会有两个状态,要么学习效果事半功倍;要么产生叛逆心理,堕落到底,最后只能事倍功半。学生内心产生了主动学习的需求,说明他对这个知识点感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个愉悦的情感体验的过程,这个活动的完成所带给学生的是对知识探究需求的满足,引发的是美好的感受。
2.独立性
独立性是自主学习的灵魂,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一种重要品质。它表现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学”,在主动去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进行自主探究,独立的解决问题。如果学生在做题或研究一个问题时,经常性地去询问他人答案,可能会形成一种习惯性的依赖,遇到不会的问题自己不加思索就去询问别人,丧失了自主学习的独立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正确引导学生发挥独立性。
3.自控性
学生在自主学习时要有自控性,要有自主意识的基础上建立自我计划,确定好自己的学习目标,制定好学习计划。学习时要选择好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法,并能对自己的学习问题、学习状态及时地进行自我反馈,在一个阶段的学习活动完成后,能够进行自我总结和反思,整个过程是对自己学习行为的自我监控。
二、自主学习的意义
1.有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具有新时代课程改革精神的课堂应该是“体现自主、创设合作、引导探究、注重过程”的教学,首先应注重的就是体现自主。对高中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行培养,教师由一个学习的预设者转变为一个学习的引导者,促进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深入探究,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体现了新课改精神。运用合理的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仅能有效实现整个班级的教学小目标,更能更好地实现整个学校甚至整个区域的教学目标。传统的教学把目标定位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上,既重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更注重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教学目标实现的同时,更有利于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2.激发学生学习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兴趣之后,自我内驱力得到提升,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学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用,激发了其学习潜能,启迪学生心智,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和教学原则,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高中数学这一学科的特殊性和学生原有的基础,做出相应的教学调整,促进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在课堂中,用最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老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开心,思维得到开发,知识得到扩展,潜能得到激发,符合素质教育中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三、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1.创建自主学习的情境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首先要给学生创建一个独立自主学习的情境,给予学生思考问题、主动探究的空间。当学生进入教学课堂后,教师不能把学生限制在固定的教学框架里,要积极地去创造一个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进行主动思考、主动去获取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引起学生动脑思考,不断地提问才能引发不断的思考,再加上教师一步一步的引导,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后会不由自主地去进行下一步思考。在课堂中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主体,通过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表达自己的见解,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意识。
2.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只有这种动力被激发出来了,学生才能自主地去进行学习。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的重要性,清楚地知道自己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和进行学习活动的意义,并以此来推动自己去进行学习。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向学生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使学生一直保持这种求知的动力。其次,师生关系的好坏也会影响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如果学生喜欢数学教师,课堂上认真听讲,自然会主动进行学习,所以教师要经常与学生进行交流,除了一起探讨数学问题,平时课下也可以多与学生沟通,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在教学时也要多鼓励学生,有时一句赞扬的话也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
3.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
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要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习惯重在养成,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首先要养成自主做作业的习惯。课后作业、课后习题都是评价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理解程度的反馈,学生通过课后练习,能知道自己哪些知识还掌握地不够牢固,哪些方法还不能理解,得到了这些问题的反馈后,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生就会自主地进行相应知识点的查找,培养自主能力的同时,也加深了对于不懂知识的理解。在一个课时结束后,学生在总结内容后还要主动进行预习,有效的预习能大大提升课堂效率,促进对下一节知识的理解。每次在讲新课程前,都花费上一段时间进行预习,持之以恒,久而久之,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结语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究,能真正从学习中获得知识,获得学习的乐趣,学生只有时刻注意自己的学习行为,才能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杨丹;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科技世界2015-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