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农村初中生语文阅读能力提升的教学策略

2018-06-29 09:28罗杰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农村初中阅读能力教学策略

罗杰

内容摘要:学生学会学会有效地阅读,语文教学中头等重要任务。当前的农村初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存在只注重课内范文学习忽视课外阅读、学生阅读量不足、阅读无法深入理解、阅读水平低下等不足,进而影响语文学科甚至所有学生的学习效果。文章结合我十七年的农村语文教育教学实践,提出“激发、质疑、拓展”阅读能力提升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农村初中 语文 阅读能力 教学策略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人类进入网络信息社会,阅读成为人人必备的生活技能,谁的阅读能力强,谁就能把握最新信息,因此,帮助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学会学会有效地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以便使他们在未来生活中成为学习的强者,社会发展的主人,这是语文教学中头等重要任务。《语文新课程标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章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性质的定位充分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同时强调了语文阅读的重要性。但当前的农村初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存在只注重课内范文学习忽视课外阅读、学生阅读量不足、阅读无法深入理解、阅读水平低下等都是是语文学习中最薄软的环节,进而影响语文学科甚至所有学生的学习效果。那么,如何提升农村初中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笔者结合自己十多年的农村语文教育教学实践,提出“激发、质疑、拓展”三个方面的教学策略。

一.沟通生活、启发引导、任务达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语文学科与生活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新课标理念之下,把语文课堂和生活紧密联系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语文与读教学中对阅读材料进行感悟分析,就是拉近与生活距离的过程,因为阅读教学课内外的文章都是反映各方面生活的,学生在阅读这些文章的过程中,会更加了解生活中传统的、民族的、经典的、文学的等方方面面的知识,所以从这个层面而言,将语文课堂与生活联系起来,注重语文教学的生活化。

阅读是从书面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教会学生找到质疑点,按照语文朗读和默读环节可以在字、词、句、段、篇四个方面进行启发引导。引导学生集中精力地阅读。如字不会读可以提出“这个字怎么读?”的问题;词不懂意思可以提出“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这话怎么理解,这段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好处,这篇文章主旨是什么,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等都是常见质疑方式。质疑点较多时可能教学生先在书本上圈点批画,边读边做记号,读完再一一提出。在小组学习活动中应要求学生在小组内宣布自已的问题。

另外在教学中还要跟学生约定,提出切合学生实际的任务并督促任务的达成。比如规定:保证阅读的时间和数量 要求学生每周进行课外阅读不少于3个小时,阅读量不少于10000字;培养阅读时勤动笔的良好习惯 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时要做好摘记,可以摘录书中的名言警句,也可以是精彩片段;以写促读 要求学生每周至少写一篇读书笔记(心得或评析),每篇不少于300字;定期进行交流与互查 每周专门安排一节阅读课,用来组织对阅读摘记和读书笔记的交流和互查,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二.民主和谐、及时释疑、探究实践,培养学生的阅读质疑能力

农村学生由于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的原因,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为主,学生在课堂中很少提问甚至没有提问。传统的教学模式影响下,学生没有质疑的习惯,久而久之,连提问的勇气都没有了。这样学生更少提问,老师满堂灌情况更加严重,形成了恶性循环。特别是性格内向的学生,表现更为突出,这必造成学生的个性很难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也违背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所以教学中应构建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阅读质疑能力。例如,在教学《愚公移山》时,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山难移,是不是有更好的办法解决出行的困难?我鼓励大家回答,结果众说纷纭。有个学生说,可以搬家。有一个平时内向不常发言的学生发言,他说,他认为搬家不好,因为要从此会有背井离乡的痛苦,也是对困难的逃避,愚公是做不到的,但是,如果把交通搞好却比较实在,例如修一条路。还有些同学就说那还可以造一架飞机。他也反对他们的说法,认为没有技术条件,那是不现实的事情。这个学生的表现得到了充分地肯定,后来能更积极主动地参加学习活动了。而且他还带动了几个内向的同学和他一起进步。和谐的课堂要体现老师引导学生学习的和谐。

学生的质疑要得到及时的解决,才能让学生学有所得,增长识。也就是说质疑是学习的开始,要到“无疑”的地步,才能让学生提高能力增长知识。释疑过程应以学生个体为主进行探索,学生可以结为互助组,及时地在小组内宣读自己的释疑结果,以征求他人的意见,修订完善自己的答案。个人不能解决的,可以由小组员协助教师帮助完成。少数课内不能的解决的,到课外阅读资料解决。此外还要注意好释疑的分寸。

新课标也指出,“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可见积极开展探究性阅读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教师自身首先要创造性地理解并使用教材,不单是对教材做合理的扩展、补充、比较,更重要是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推动他们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做到举一反三,最终使其达到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钻研、自主开拓的效果,例如在学习课文《邓稼先》时,教师可事前请同学们通过上网、图书馆、书籍等各种途径查找有关邓稼先的资料,了解邓稼先先生的生平经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有意识的引导同学们把教材作为参照物,仔细对比一下自己头脑中所形成的邓稼先的印象与课文描述的有哪些方面的不同,为什么会存在这种差别等,在这一过程中,无形中就实现了课内向课外的延伸,让学生对邓稼先这个人物及课文内容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三.专题阅读、实施联想、课外交流,拓展学生阅读能力的范围

专题阅读是一种要求比较高的阅读形式,当然它在拓展学生阅读广度及深度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也是其它阅读形式所无法比拟的。通过专题性阅读,学生既能丰富阅读积累,又能对一些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的了解和思考,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深入挖掘和总结课文内容之间的异同,以此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比如在学完《变色龙》这篇小说之后,教师可请同学们把它和以前学过的《我的叔叔于勒》进行全面分析、比较和研究,结果同学们在查阅资料对比的过程中发现二者存在诸多惊人相似之处,例如两位作家都是19世纪后期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两篇小说的情节构思都突出了一个“巧”字,在对人物性格进行描写时都突出了一个“变”字,在表现主题上都突出了一个“大”字等,经过这一系列的专题比较和阅读,学生很自然就对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流派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又或者在学习居里夫人的文章《我的信念》一文时,教师可提前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读一读《居里夫人传》及爱因斯坦的《悼念玛丽·居里》,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加客观、全面、深刻的认识居里夫人,当然也更容易使之理解居里夫人所指的“信念”。总之通过专题性阅读训练,有利于学生把教材读“厚”,有利于拓展学生思想的深度,有利于其深刻体会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我们在学习某一位作家的文章时,可适当向该作家的其它文章或与文章存在一定联系的其它作品进行拓展,这样可以更加全面、系统的了解作者的文风及作品的特点,比如在学完老舍先生的文章《济南的冬天》之后,教师可鼓励同学们课余再读一下老舍先生的其它散文,学完鲁迅先生的《社戏》之后,请同学们阅读一下少年鲁迅的故事,又或者学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教師可这样对同学们予以必要的启发和引导,“通过这篇课文我们只能了解到鲁提辖这个英雄人物的一个侧面,要想更加全面深入的对他进行了解及108个类似鲁提辖似的英雄好汉,请课外阅读一下《水浒传》”,相信老师的这一提议,势必可有效激起同学们的好奇心及阅读欲望,进而怀着极其期待的心理投入到对名著的阅读之中。

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是对课内资源进行拓展,是提高学生综合阅读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教师一定要对课外阅读活动的组织和开展给予足够的重视,比如教师可定期组织开展读书交流会,请同学们畅谈一下最近读书心得,互相推荐一下优秀书籍,还可经常开展一些朗诵会、讲故事比赛等类似活动,以此推动学生进行广泛阅读,除此之外,教师还可向同学们推荐一些古今中外名著,请他们进行仔细阅读,例如读读《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四大名著,余华的《活着》、巴金的《家》、钱钟书的《围城》、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埃里·居里的《居里夫人传》、雨果的《悲惨世界》等,通过阅读这些优秀书籍,相信同学们的眼界、文字掌控能力、阅读素养等都会得到飞跃式提高。从以上内容的论述中我们可知,在中学语文阶段的阅读教学中实施拓展性教学并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老师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从学生实际出发,就一定能够开展高效的拓展性阅读教学。

参考文献

[1]李红献.如何提高中学生的阅读能力[J].吉林教育.2011(16).

[2]侯军.初中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上).2011(06).

[3]王贻新.浅谈初中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0(4).

(作者单位:广西巴马县所略乡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农村初中阅读能力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农村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之我见
浅谈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效率的提高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