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入今
摘 要: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它是一种反映客观事物、充分展现内心活动的过程。作文贵在创新,突出个性,力求别具一格。作文可从情感真实、语言生动、见解新颖、材料新颖、构思新颖等方面更好地展示个性,从而写出充满个性、新颖的文章。
关键词:写作;个性;创新
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个性是独特生命的标志,是文章的灵魂,创新是写出新颖的所想所悟,不断推陈出新,只有创作角度新颖、具有独特个性的文章才能使人眼前一亮,让人更好地理解所表达的内涵。那么如何才能达到这一目的呢?
一、展示自我,表现个性
1.情感真实,自我求真
为做到情感真实,首先要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和人,写熟悉的生活,久而久之即可熟能生巧。在熟悉的周边环境浸染下,在大的文化环境熏陶下,有了足够的素材积累,才可做到素材和题目紧扣,充分表达真情实感。现实生活是一个大课堂,是写作素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富源泉,通过观察,总能找出让人触动的点,然后通过语言表达,运用具体、丰富的细节描写,将所观察到的点真实细致地描写出来,并有所感悟,做到情感真切,感动自己,进而引发他人的共鸣。
2.语言生动,活灵活现
语言是思维和情感表达的主要载体,文章的表达最终是通过语言来进行的,语言的个性和鲜活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可以通过生动的词语、多变的句式和恰当的修辞手法来进行写作。许多大师都是学生写作学习的榜样和楷模,学生可以学习名人的写作风格,学习如何将静态的事物写得活灵活现,将动态的事物写得栩栩如生,将平常的故事写得跌宕起伏。通过喜欢、模仿、探寻,使自己的文字具有更多的可变性,最后创造出自己独特的叙事方式和风格。
二、多角度展开,力求创新
创新,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展开,更具新意和特点的活动。每一次写作是新的,这个“新”主要体现在见解新颖,材料新颖,构思新颖。创新应该从点滴抓起,多鼓励,少批评,以免束缚学生的创新个性发展。
1.见解新颖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说明一个事物的表达不仅仅只有一个方面,还要通过多观察、多想,细心挖掘更深层次的东西,方能找出与众不同的角度,来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样的文章既有深度又不会落入俗套,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可以通过训练来强化,如对同一个作文题目尽可能列举出多个写作角度,或者将大家都熟悉的事物列举出来,从新的角度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用前所未有的新角度来进行大胆设想和改造,这种思维训练避免了人云亦云的情况,通过思维的碰撞,促使思維变得灵活,不断拓展思维空间。
2.材料新颖
材料是指写作时运用的素材,可以在旧材料中做到熟中取新,抓住不同的触发点、感悟点;还可以运用逆向思维、多角度意识,发掘一些老题材的内在潜质,进行再创作出新。新鲜事物往往能引起观者的兴趣,素材的新颖并非是要费尽心思去寻找奇特怪异的材料,而是要视角新颖,多关注时事热点,多读书报,有新的发现、新的感受、新的闪光点。同时,做到多看多听多问多想多记,有自己的素材库,做到时常更新,时常积累;看到好的材料可以拿出本子记录下来,并且归类,这样才能做到写作的时候有理有据,言之有物,具有说服力。
3.构思新颖
写作以前先确定主题思想,也就是文章要表达的精髓和主要观点,围绕主题思想确定清晰的思路,做到心中有数,要写什么、用什么来写,都一清二楚,并力争有独创性。尝试打破以往的叙事方式,通过锻炼将作文内容按照新的方式排列,从新的视角进行表达。例如,大部分人一般通过第一人称的方法来叙述,而我们也可以从第三人称的角度来展开。同时还可以通过情节设计的一波三折,结构安排的新意和主题的不同来运作。或者模仿学习名人作家的文章结构来达到“新”这一特点,如鲁迅的《祝福》倒叙穿插、孙犁的《荷花淀》巧合取胜、铺垫渲染等,从而使文章独具匠心、不落窠臼。
4.语言创新
个性化的语言需要生动活泼的写作风格,使文章文采飞扬,丰富而深刻的蕴意。语言应该有个性,与活泼的写作风格是分不开的,这就要求作者打破常规思维,让他的写作风格飞起来。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内涵丰富,富有灵气,是一种重要的书写手段。该方法的实质是旁征博引,不拘一格,将丰富的文化信息展示出来,将个人喜好融入作文中,就可以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文章才会给人一种独特的风格,惟有如此,才能改变学生“空洞无物,无病呻吟”“千篇一律,千人一腔”的作文现状。
总之,写作需要个性和创新,不能千篇一律,需要打破原有的思维僵局来展现自己的个性,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跳出“套路”写作,注重发展自己的特色。学生要学会运用一些技巧和方法,吸引读者的兴趣。个性和创新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所在,具有个性和创新的文章才能够鲜活生动,摇曳生姿。
参考文献:
[1]林敏.中学生写作主体性的实现策略研究[J].现代交际,2017(20).
[2]冯秀娟.追求新 “意”成就美文——浅谈作文创新立意的几种方法[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