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网络自制悬疑剧的艺术特色

2018-06-28 16:46刘帅新
神州·下旬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推理

摘要:随着网络文艺题材的不断发展,网络自制剧也逐渐受到了人们的追捧和喜爱,悬疑类题材的自制剧利用悬念的设置、曲折离奇的剧情推理以及不同于电视剧的表现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不少观众点击并持续收看的热情,本文将以悬疑类网络自制剧《灵魂摆渡》《暗黑者》为例,试图深入分析及探讨此类网络剧的剧情结构及主题倾向。

关键词:网络悬疑剧;灵异;推理

伴随互联网的不断发展,随时性和随意性的网络点播观剧成为了许多人们的青睐,其中的自制剧更是丰富了网剧内容,而对于悬疑剧这种类型,网络自制剧相较于传统电视平台拓宽了其题材范围,所以针对悬疑类自制剧大体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灵异题材,即剧情内容建立在“鬼神”论的基础之上,注重设置悬疑氛围;另一种则是探案题材,故事内容以刑侦案件为主,重视推理探索过程。

灵异类题材的影视作品往往会受审查制约,在其戏剧结尾都将以梦境、幻觉、催眠等相对科学合理的方式诠释种种离奇现象,而在网络自制剧中,却将这种奇幻色彩作为推动整部戏剧内容进程的大背景,成为网络自制剧的题材优势,但涉及灵异题材的悬疑剧与恐怖、惊悚类型的作品相比还是存在一定差别的,恐怖题材作品大多利用外部感官刺激使观众产生强烈的神经反射,例如血腥诡异的造型、突然来袭的声响等;而灵异题材的悬疑剧一方面利用镜头语言和戏剧场景制造惊悚刺激的氛围,对观众造成心理暗示,比如在《盗墓笔记》中吴邪一行人划船在黑暗、空旷又异常寂静的尸洞水道里前行,势必营造出古墓探险的氛围,预示暴风雨来临前的平静,使观众参与到紧张的剧情之中;另一方面借助“鬼神”之说,将无法被科学证实之物形象化,满足受众的窥视和好奇心理,而此时观众所产生的恐惧来源于对未知事物的恐慌,越是无形存在的物体,越会引发观众的不安情绪,因为它会以受众心中最为恐怖的形象显现,所以前者带给观众的是直接的感官刺激,而后者带给观众更多的是心理体验和同步思考的空间,期间所产生的畏惧来源于内心,正如《探灵档案》中所说“原来每个人都有一个扎根内心的恐惧”。

影视作品的灵魂在于其所要表达的主题倾向,对于网络自制悬疑剧而言,其创作目的并非在于激发观众的感官和心理刺激,甚至尝试传统电视中不曾展现的灵异元素,而是借助“灵”的存在更为直接地传递情感,触动观众的内心世界,不拘泥于借事说理式的教诲,更多的是通过故事让观众去感悟,达到心灵启迪的意图,以《灵魂摆渡》为例,它不以惊悚、玄幻的形式娱乐观众,而是通过一双“通灵”的眼睛,见常人所不可见之物,帮助灵魂完成未了心愿,达到人灵相通,以温情的故事感染观众,传递亲情、爱情、正义等社会关注热点;世间万物皆有情,灵魂亦是如此,涉及灵异题材的作品不以过分的制造惊悚情境引起观众好奇博取点击率,而是以灵异元素为“外衣”,在剧情中巧妙的设置悬念和转折,调动观众情绪并带领其感受故事内容,从中传递温情,放大生活中的美好,也会借“鬼仙”之说展现人性中的贪婪和欲望,有对美貌虚荣的渴望,也有对美食的无尽贪享,用另一维度的现象映射生活现状,使看似惊悚的内容有了社会意义。

对于自制悬疑剧中的探案题材,与灵异题材相比更加趋近真实,其所涉及的剧情以刑事案件为主,多为连环杀人案,一方面连环性杀人案件会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警方的高度重视,且案件疑团重重、错综复杂,环环相扣具有较强的戏剧表现性;另一方面连环性案件会强化犯罪和推理的过程,当每次凶案发生时,其间都会存有一定的共性特征,例如《暗黑者》中的“死亡名单”,《心理罪》“画像”案中预示着死亡顺序的数字编号……规律的探索和破解是解开连环杀人案的关键,也是推理剧中的主体部分,在悬念的安排和逻辑推理中更易调动起观众的收看情绪,使受众进入角色同步“侦破”。

探案题材的悬疑剧在推理的过程中,除了会用到痕迹学的相关科学理论,心理学的应用也为案件的侦破提供了很大帮助,近年来为适应当下快节奏的生活,人们精神压力普遍增加,也开始意识到心理问题对正常生活的影响,于是悬疑剧中有关心理学的应用使其拥有了更为宽泛的叙事背景,而犯罪心理学在剧情中的展现一方面为案件的合理推断提供相对科学的依据,从心理学的角度对案件进行分析的过程会增强戏剧悬疑氛围,其中通过微表情判断此人话语的真实性,会将观众的思绪引向一个正确的方向,当观众离真相更进一步时,迫切获知结果的欲望就会越强烈;另一方面网络自制探案题材的连环杀人案凶手都会被称之为“变态杀人狂魔”,他们所产生的“变态”行为大多是由后天家庭环境变故或社会精神压力所导致,在一定程度上对观众有警醒作用。结局的出其不意是推理剧最大的特点,而在网络剧中却將此特点弱化,将悬念设置在探索推理的过程之中,在《暗黑者》中案件一开始就将凶手Darker及受刑人设定为已知条件,即便观众并不清楚Darker究竟是谁,却已将“Darker”的存在具象化,虽然弱化了对凶手身份出乎预料的心理体验,却激发起了观众对受刑人罪行内容的好奇心理,如同将一道解答题变为证明题一般,剧情同样会对观众充满吸引力,这是一场警方与Darker在时间上的较量,查明事件原由,找到确凿证据给予受刑人合理的法律制裁,才是“保护”受刑人,并维护社会和谐、正义的途径。

网络悬疑剧与电视悬疑题材作品相比,不仅在假设的情境中安排谜案、设置悬念并通过逻辑分析解开谜团,还会引入思考使作品更具有社会意义,自制悬疑剧中所涉及的情节大都来源于热点话题,如老人发病或摔倒帮不帮、纸箱肉包事件、虐猫事件、城管打人行为、整容风潮等曾引起过社会舆论广泛关注的问题,使网剧拥有了有别于传统电视剧的表现内容,实现了网络平台间的接轨,“人生如戏”在戏剧中映射社会的冷淡与贪婪,“戏如人生”角色的悔过则给观众以深思,引导人心向善,网络自制悬疑剧以其独特的表现方式融入社会热点,在奇幻中揭露人性,在谜团中突显欲望,在温暖人心中传递“正能量”。

参考文献:

[1]张智华:《破案剧的基本类型特征》,《中国电视》,2007年10月。

[2]周粟:《国产推理剧的艺术创作特色》,《艺术百家》,2011年,第4期。

[3]秦俊香:《影视接受心理》,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1日。

作者简介:刘帅新(1993-)女,吉林省长春市人,民族:汉 职称:学生,学历: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广播电视艺术单位:吉林大学文学院广播电视艺术系。

猜你喜欢
推理
云南种子植物特有属领域本体构建及其推理
也谈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阅读技巧
提高农村学生学习几何的能力探索
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思辨能力发展的实证研究
初中数学课堂反例的应用
汉语歇后语的认知语用解读
《唐人街探案》:异域奇观下的喜剧推理实验
让“逻辑思维”在数学教学中大显身手
“RPR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学生物理偏科问题的“纠偏”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