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物理偏科问题的“纠偏”策略

2015-07-06 15:54项志峰
物理教学探讨 2015年4期
关键词:纠偏推理自我效能感

项志峰

摘 要:在实际的教学中,物理偏科的学生比例较高。究其产生偏科问题的原因,先天因素不可忽略,但后天的非智力因素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物理教师如何科学引导偏科生改善自身的非智力因素,以达到纠正偏科的目的,是本文要研究的问题。鉴于这方面的研究文献较少,在文中,笔者提出了物理学科“纠偏”的系列策略,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对其他学科的“纠偏”策略,本文亦会有一定的启发、借鉴作用。

关键词:物理;纠偏;策略;因果兴趣;自我效能感;推理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5)4-0015-4

物理偏科是指综合成绩与物理单科成绩对比,综合成绩排名明显高于物理单科成绩排名的学生的学习问题。现实中,虽然有的学生物理成绩属于中等或中等偏上,但若与自己的综合成绩相比仍然落后且差距较大,则仍属于物理偏科。先天的智力因素差别确实存在,但对于学生个体而言,后天的非智力因素非常重要。例如,与该学科相关的系列问题:对该学科学习的目的意义是否明确,对该学科的兴趣是否浓厚,自我效能感的高低,学习策略是否得当,个人情绪,学习基础是否牢固,课余时间分配是否合理等都对学生的偏科产生影响。根据笔者实践探索和调查发现,有相当多学生的偏科与任课教师的综合素养有较大关系。教师的综合素养包括自身的师德修养水平(含对学生的态度)、学科专业水平、教学艺术水平等,尤其是教师是否善于引导学生,将深刻影响着学生对这一学科的学习情绪、爱好、信心及学习效果。以下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谈谈物理学科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偏科问题的“纠偏”引导策略。

1 创设情境,增强动机

联系实际创设情境,要求例子实用性强,尽量挖掘“意想不到”的效果,让物理偏科生在情境中充分体会物理学科学习的目的、意义,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

物理学习是极其复杂的活动,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坚持不懈,并具有忍受各种挫折的意志。良好的动机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坚定其克服困难的意志,促进学习效果的提升。一些学生对某学科的学习目的、意义不清楚,觉得没什么实用价值,导致学习动机不强,逐渐形成偏科。

物理教学中,《绪论》一课对于增进学生学习物理的动机十分重要,以下以高中物理为例。事实上,一些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形成了物理学科(或模块)方面的较为严重的偏科。因此,高中物理的第一节课——《绪论》就已面临“纠偏”重任。据笔者了解,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会觉得上《绪论》课是“浪费”时间,往往一带而过。其实,绪论极其重要,在这节课里要回答“为什么要学习物理”这一重要问题,而不仅仅由于物理是会考、高考科目这一简单原因。教师应多联系实际来创设情境,可以通过大量生动的演示实验、图片、视频来介绍现代物理学在生活、生产、军事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尤其要多举生活中的例子,要求例子实用性强,尽量挖掘“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游乐场中的翻滚过山车为什么是安全的,关于电梯中的“超重”“失重”的原理,肥皂膜上为什么会有彩色条纹,玩具“吸壁球”为什么丢到哪里就吸在哪里,孔明灯为什么能升上天……此外,还可做一些自制的与生活有关或对比度明显的小实验。例如,在一瓶装满水的塑料瓶一侧钻个洞,然后让学生分别观察两种条件下的现象:一是,塑料瓶固定不动;二是,释放塑料瓶。通过以上实验发现,两者现象迥异。以上情境教学能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物理的存在及重要性,增强其学习物理的动机。当然,光靠上绪论这节课就想完全解决学习动机问题是不够的,何况动机本身也需要保持。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借鉴如上做法,根据实际情境“顺手牵羊”地提到物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以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2 巧借载体,培养兴趣

巧借载体,善用系列设问、对比实验等技巧,培养物理偏科生的直觉兴趣和因果兴趣。其中,因果兴趣是学生学习中更为稳定、持久和有效的兴趣,应特别引起教师的重视。

所谓直觉兴趣,指为客观事物的新奇性(鲜明、生动、不平常等)所吸引的兴趣。所谓因果兴趣,指学生对认识自然现象内在规律的兴趣,它不仅能成为偏科生学习物理的内在动力,而且能成为促进其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浓厚的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迪其智力潜能并使之处于最活跃的状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善于引导的教师,能通过各种载体(如实验)、技巧(如系列设问、对比试验进行铺垫等)自然而然地唤起众多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并有利于学生对该学科相关知识、方法技能的掌握。

物理学科属于实验科学,实验是建立物理学大厦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教学中应克服困难,完成教科书要求的课堂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此外,还可以自制多个演示实验在课堂中展示,以确保每节新授课都有实验。为保证物理实验的真实性和原汁原味,能现场做的实验必须亲手做,绝不能用PPT或视频来替代(原子物理等少数内容除外)。对于一些不易观察清楚的实验,可采用实物演示与视频放大或慢镜头播放相结合,以便更好地展示物理过程。

例如,在学习动量定理内容时,笔者采用让鸡蛋从高处自由下落掉在棉垫上却完好无损,作为课堂导入实验。考虑到学生对鸡蛋掉在棉垫上具体的缓冲环节仍会感到抽象,笔者事先请几位物理偏科生在课前帮忙一起拍了相关的频闪照片制成视频,在课堂上做完演示实验后,又进行视频慢镜头回放,较好地展示了既细微又稍纵即逝的物理碰撞过程,这样做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直觉兴趣(几位物理偏科生感触更多)。然后,可以做一个对比实验:撤去棉垫,再让鸡蛋从高处自由落下,发现鸡蛋掉到地上后碎了。学生虽然对撤去棉垫后的结果有一定预测,但还是感到有些“震撼”。这时,教师可用系列设问予以思维上的衔接,系列设问参考做法如下:师先问,为什么后者碎了?学生答,后者无棉垫。师再问,为什么无棉垫就碎了?不少学生会回答,无棉垫时碰撞剧烈

——这个回答其实是一个无效回答,相当于回答说无棉垫时鸡蛋所受撞击力大。故教师应继续设问引导:请大家仔细观察,无棉垫和有棉垫这两种情境有什么物理量不同?部分学生还能联想起刚才的视频回放作回答:有棉垫时接触时间长,无棉垫时接触时间短。师又问,为什么接触时间短鸡蛋就碎了?此时,学生往往无法再作有效回答,他们都急切地想探知其中真正蕴含的物理规律·……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已由直觉兴趣阶段不知不觉转入了因果兴趣阶段,他们不知不觉地融入角色,与教师一起开始了分析推理过程。可见,通过以上对比实验及教师接下来的一系列设问铺垫,能自然地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规律的探究上,学生的因果兴趣被自然地激发出来。学生们对推理过程及最后得出的规律(即动量定理Ft=△P)的物理意义都留下了深刻印象,尤其对于接触时间“t”这一重要的可控自变量引起了足够重视。教师的引导也促进了学生对动量定理的主要应用(如缓冲、增强撞击力等)的理解和掌握。

因果兴趣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学习兴趣,不仅能成为偏科生学习物理的内在动力,而且能成为促进其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笔者在物理教学中对实验教学这一重要载体一直很重视,同时注意与系列设问铺垫、对比实验等技巧的有机结合。由问卷调查表明,所任教班级物理偏科生形成因果兴趣的比例逐步提高,他们对物理学科本身也越来越感兴趣。

3 全面关注,体验成功

关注不同层次水平的物理偏科生,多创造机会,用成功体验来及时鼓励偏科生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身能否胜任某种任务的判断和知觉。这与个体以往成败的体验直接相关。教师应多创造机会让不同层次水平的物理偏科生多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增强其自我效能感。

以下为影响高中物理偏科生自我效能感的主要因素统计表(对高中三个年级进行问卷调查,每个年级随机抽取三个班,共九个班115位物理偏科生参与了调查,可多选):

根据以上调查统计结果发现,第四选项“花时多,效果差(或不显著),不知如何提升”比例最高,是影响自我效能感的最主要因素。其他影响因素按强到弱排列的顺序依次是作业困难较多,上课常常听不懂,怕上课独立回答问题。因此,教师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采取相应策略予以引导(一条措施对应解决一个影响因素),以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1)在新授课中科学合理地穿插对以前相关基础知识的复习、巩固、提升,并在思维引导上注意多给学生搭建阶梯,降低其思考难度,从而让偏科生学得轻松愉快。

2)不同难度的问题让各相应水平的学生来回答,使不同基础的学生尤其是偏科生获得相应的成功体验。

3)根据学生学习基础分层次布置作业。这是在课后进一步增强偏科生自我效能感的有效措施。

4)有经验的教师可以从一张综合卷子中发现偏科生的知识漏洞和方法漏洞,予以针对性指导。此外,还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我补漏。

该措施不仅对偏科生的基础提高较快,而且对于其自我效能感的提升作用较大,可谓一举两得,事半功倍。根据笔者实践,该措施对于克服影响自我效能感的最主要因素——“花时多,效果差(或不显著),不知如何提升”十分有效。

4 指导学法,突出推理

教师应重视对偏科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如,指导偏科生学习该学科的学习方法,培养相应的学习习惯、能力,尤其要突出对偏科生推理习惯、推理能力的培养。

偏科生往往在学习方法方面出现问题,致使学习效率低下。教师应十分重视对其学习方法的指导。包括怎样预习、听课、复习、做实验,怎么观察,怎样推理,怎样建构和运用物理模型,怎样迁移和重构物理模型,怎样在物理学习中灵活运用数学知识、方法等,都要进行指导。在指导偏科生的过程中,发现他们往往有一个共性,即不习惯于推理,推理能力当然也较差。推理能力的运用贯穿了整个物理学习(理科学习)过程,故教师要十分重视对偏科生推理习惯、推理能力的培养。一般在与实验有关的教学中着重培养归纳推理能力,在知识应用中着重培养演绎推理能力,在新旧知识联系中着重培养类比推理能力……可以让其在课堂或课后说出关于某个物理问题的每一步推理的根据,并自我评估这样的推理是否严谨。教师及时予以评价和指导,促进其推理习惯的养成和推理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电磁振荡过程中关于i、Q 、U、E等各物理量的变化问题,比较复杂,不少偏科生在作答时常常出错。笔者就指导他们说出每一步推理(此例主要用到演绎推理)的根据,并及时自我评估推理过程是否严谨。以电磁振荡过程中电容器放电这一过程为例,具体如下:

由于引入了严谨的推理指导(让学生说出每一步推理的根据,并对推理过程及时进行自我评估),学生对该问题普遍掌握得较好,推理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5 沟通了解,拉近距离

任课教师还要善于和学生沟通交流,通过沟通交流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及时消除误解,增进师生感情,增进学生对物理学科的亲近感。同时,教师还应通过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学生学习上的困难,以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

学生毕竟是未成年人,一些学生会把对某位任课教师的不喜欢或误解反映到对相应学科的不喜欢上,导致偏科。这其实是一种负面的情绪投射,需要防止。师生及时沟通是防止这种现象发生的有效手段,且通过沟通,教师还可及时了解偏科学生在学习上的具体困难,及时调整教学进度,采取针对性措施帮助学生克服物理学习上的困难。

总之,从偏科生的产生原因来看,虽然先天有别,但后天因素起到决定作用,教师的“纠偏”策略很关键。教师应在物理学科教学及课后辅导中充分考虑到如上所说偏科生在非智力因素方面(学习目的性,学习兴趣,自我效能感,学习策略,个人情绪,学习基础等)所遇到的种种困惑,并采取有效的“纠偏”引导策略给他们以鼓励和帮助,以利于他们早日走出偏科的泥沼。反之,对于偏科苗头,如果教师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策略“纠偏”,偏科生们上课时要么听得糊里糊涂,要么学得兴味索然,即使这门学科很重要,也往往学不好,产生大面积严重偏科也就不难理解了。

参考文献:

[1]阎金铎,查有梁,谢仁根,等. 物理教学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2]阎金铎,梁树森. 物理学习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

[3]维果茨基著.龚浩然,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4]吴胜望.学生偏科的原因及其纠正[J].基础教育,2011,(7):56.

[5]黄伟伟.中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迁移作用的研究[J]. 现代中小学教育,2006,(8):55.

(栏目编辑 赵保钢)

猜你喜欢
纠偏推理自我效能感
刍议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游戏教学法”的运用与纠偏
也谈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阅读技巧
探究自我效能感理论下的高职英语自主学习策略
提高农村学生学习几何的能力探索
自我效能感对高校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影响
高校教师归因方式、自我效能感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
浅析高职英语自主学习中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基于OpenCV实现文档物体的纠偏方法
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思辨能力发展的实证研究
《唐人街探案》:异域奇观下的喜剧推理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