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欧征途对周恩来革命人生观的影响

2018-06-28 16:46吴清扬
神州·下旬刊 2018年6期

吴清扬

摘要:《周恩来书信选集》一书收入周恩来一九一八年四月至一九七五年七月的近三百封书信,其内容涉及到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方面,侧面反映了周恩来的光辉思想和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卓越见解。青年旅欧岁月是周恩来一生的关键时期,对他的革命人生观产生了重要影响。二〇一八年三月五日是南开杰出校友周恩来总理诞辰一百二十周年纪念日,重温这些书信,有助于当代青年学子更好地领会十九大报告精神,把自己的一生融入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想和实践之中。

关键词:《周恩来书信选集》;旅欧岁月;革命人生观

第一章 引言

一九二〇年十一月七日,周恩来等由华法教育会组织的第十五批赴法留学学生在上海搭乘法国邮轮波尔多号前往欧洲。抱着“新思潮尤所切望”的心情,周恩来赴欧求学,考察欧洲社会,研究西学精华,经历了一系列心路历程,最终确立了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成为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主要创始人和领导者。

第二章 旅欧初期:反复比较,选择马克思主义救国道路

一九二〇年一月,周恩来因一·二九运动而人生中第一次被捕入狱。在狱中,周恩来组织同样因爱国运动而被捕入狱的青年进行坚决的斗争,包括向难友们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年六月,当他得知觉悟社社友李愚如将赴法勤工俭学,于是在狱中立即做长诗《别李愚如并示述弟》(1)赠别留念。诗中“念你的精神,你的决心,你的勇气,兴勃勃的向上,全凭你的奋斗壮胆”表明了对愚如选择异国求学的道路鼓励,并且勉励她“扯开自由旗,唱起独立歌”,信中还提到“三月后,马赛海岸,巴黎郊外,我或者能把你看”,说明周恩来当时已萌生赴欧洲留学的念头。

在近半年的狱中生活中,周恩来静下心来将自己在日留学的所见所闻和国内的现状进行对比、总结反思。出狱后,他说自己是“思想是颤动于狱中。”可见正是在狱中,周恩来初步确立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并且已经考虑将来到马克思主义的故乡——欧洲大陆去求索救亡图存的道路了。

同年七月二十七日,天津地方审判厅迫于舆论压力宣布释放周恩来等青年代表,而此时全國正掀起了赴法勤工俭学的热潮,周恩来也打算远赴重洋,到资本主义的发源地——欧洲留学考察。尽管赴法留学需要一笔不菲的费用,但幸运的是,极为赏识周恩来的南开大学创办人严修向他资助了一笔经费,后来,严修又几次托人捎钱给周恩来,除此之外,他还写信给中国驻英大使顾维钧“为周恩来、李福景介绍。”可以说严修对周恩来的欧洲之行有莫大的帮助。周恩来在赴欧期间,他频繁深入工矿和码头,广泛搜集各种资料,为天津的《益世报》撰写长篇通讯,以赚取稿费。

一九二〇年十一月七日,周恩来在上海搭乘法国邮轮波尔多号前往欧洲。在路上意识到华人受人歧视,甚为愤慨,心中救国救民的那团火焰烧的愈发明亮。在安南(今越南)西贡,周恩来一行人在异乡受到当地华侨的热烈欢迎,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他更加意识到肩上责任之重(2)。

一九二〇年十二月中旬,波尔多号邮轮抵达法国第二大城市和最大海港马赛,次日来到了巴黎。因为旅途劳累或是水土不服,他得了一点小病,在巴黎住了近半月。在这期间,他在给严复的书信中提到“留法中国学生甚多,合勤工与俭学生约在两千人以上,与今日之留日学生数目差相近矣。南开同学在法者有二十余人,多散居各地,在巴黎不过数人。”

一九二一年一月五日,周恩来到达伦敦,准备在此就学。他在给他的表兄陈式周的一封信《来欧主要意旨》(3)中谈了他来欧主要意旨:“唯在求实学以谋自立,虔心考查以求了解彼邦社会真相暨解决诸道,而思所以应用之于吾民族间者”。这表明周恩来和一般赴异国求学的学子不同,他渴望通过对欧洲认真仔细地考察,认清资本主义社会本质和真相,经过比较,选择一种最适合中国国情并能拯救中华民族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主义。信中另一句话也能够印证:“弟在此计划拟入大学学习读书三四年,然后再往美读书一年,而以暑中之暇至大陆游览。今方起首于此邦社会实况之考查,而民族心理尤为弟所注意者也。”

在英期间,周恩来对有百万工人参加的煤矿工人运动进行了考察。《来欧主要意旨》中提到周恩来原本的想法是“若在吾国,则积弊既深,似非效法俄式之革命,不易收改革之效;然强邻环处,动辄受制,暴动尤贻其口实,则又以稳进之说为有力矣。执此二者,取俄取英,弟原无成见,但以为与其各走极端,莫若得其中和以导国人。至实行之时,奋进之力,则弟终以为勇宜先也。”但是看到英国工人运动之后,周恩来改变了原先的观点,抛弃了折中的思想和改良主义,认定只有俄国十月革命的才能救中国。

在这封信中周感叹英国物价水平过高难以承担,“英国生活程度之高为各国冠,每年非中洋千元以上不易图存,其他消费尚不论也。”于是又决定返回法国。

第三章 旅欧中期:深入学习,确立共产主义信念

回到法国后,周恩来注重对理论方面的学习。他如饥似渴地阅读马克思主义的著作,短短一年不到就读完了英文版的《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等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有了全面、深刻的认识。与此同时,他也细致入微地考察欧洲工人运动,对英法国家的社会制度有了较为可观的看法。

一九二二年三月,在周恩来致湛小岑、李毅韬的信中,周恩来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批判工人运动中的错误思潮,对英俄的社会制度给予客观评价。在信中他说道,Anarchism(无政府主义)的“自由作用太无限制”,处在旧势力盘踞的社会里,若要解除一切强迫,解除一切束缚,不但旧势力无法根除,新生力量也无从组织,不免流于“空谈”;在欧洲Anarchism的势力渐渐等于零;在英国,Guild socialism(基尔特社会主义)“近已见衰”,始终也没大兴盛过;在法国,退出工团主义工会的工人“总日见其多”,工团主义在工人心目中已“不尽可恃了”,共产党“近来已大行发达”,共产主义“差不多可说要起而代之了”(4)。

朝闻道,夕死可矣。在信的结尾处,周恩来还对觉悟社社友说:“觉悟社的信条自然不够用、欠明了,但老实说,用一个Communism(共产主义)也就够了。”并且首次在书信中的旗帜鲜明地赞美共产主义:“我们当信共产主义的原理和阶级革命与无产阶级专政两大原则,而实行的手段则当因时制宜!”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陈云同志的座右铭是“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反复,比较”。周恩来在对西欧和俄国的社会制度能否在中国生根发芽的分析上贯彻落实了这句话,最终确定对共产主义的信仰,作出了影响中华民族历史进程的重要抉择。

事实上,周恩来在从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到真正认定了马克思主义并非是热血来潮,而是有一个阵痛的过程。早年周恩来东渡日本时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过狱中的思考,经过亲眼目睹并考察了欧洲的工人运动,经过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学习和对各种思潮的冷静比较之后,他迈出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步。

此外,周恩来在给谌小岑、李毅韬的信中还说自己有两个特点:“一来因为天性富于调和性,二我求真的心又极盛”。这种善于融会贯通的性格特点,也体现在了他一旦认准了真理就会对它坚定不移,对信仰的忠贞不贰,实事求是的做人做事行为准则。

在风起云涌的欧罗巴,一位从东方求学的青年终于认准了自己的信仰。

第四章 旅欧后期:实践应用,成长为一名共产主义斗士

一九二二年三月,周恩来得知原觉悟社社友黄爱因领导长沙纱厂工人罢工而遭到资本家的诱杀,一时间黯然神伤,义愤填膺,作了《生死别离》一诗。在诗中,他歌颂了黄爱烈士誓死如归的精神,“壮烈的死,苟且的生。贪生怕死,何如重死轻生!(5)”,表达了周恩来作为一位彻底的唯物主义者的世界观、生死观,“生死参透了,努力为生,还要努力为死,便永别了又算什么”。这首诗附在给李锡景和郑季清的书信中,他说到“我认定的主义一定是不变的了,并且很坚决地要为他宣传奔走。”充分展现了周恩来革命到底,绝不服输的精神。

一九二二年六月,赵世炎、周恩来等18名来自欧洲各地留学生代表在巴黎召开了旅欧青年共产主义组织成立大会。会议决定组织名称为“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通过了周恩来起草的党纲,选举赵世炎为书记,周恩来为宣传委员,李维汉为组织委员,决定创办少共机关刊物《少年》(6)。

一九二三年三月十三日,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在巴黎召开临时代表大会。周恩来根据中共中央委员长陈独秀向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建议将大会决定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改名为“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之部)。周恩来被选为新的书记。此后,周恩来向中国社会主义共青团中央执行委员会致信《我们已立在共产主义的统一旗帜下》(7),详细汇报了旅欧青年团的活动和工作,如成立共产主义研究会、组织青年学习马克思列宁著作等,在报告中,周恩来写道:“我们现在已正式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旅欧成员了,我们已立在共产主义的统一旗帜下,我们是何其荣幸!”字句中洋溢着获得认可后的喜悦。此后,周恩来投身于专职团工作,极大的推动了旅欧共青团的发展。

一九二四年七月,周恩来遵照中央的指示回国工作。

第五章 结语

旅欧时期是周恩来革命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从狱中对共产主义信念开始“颤动”,到赴欧初期深入考察欧洲资本主义社会和对各种主义和思潮的权衡取舍,初步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道路;到旅欧中期对马克思主义深入学习,确立共产主义信念;再到旅欧后期将理论灵活应用于实践斗争,真正成长为一名共产主义斗士。这就是青年周恩来从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转变的轨迹,也可以说是青年周恩来对马克思主义由接受到犹豫再到认准的心路历程。正因为革命人生观的形成,周恩来把整个身心放在共产主义事业上,为党和人民作出了卓越贡献,严以律己,廉洁奉公,鞠躬尽瘁,死而后己。

周恩来是共和国伟大的总理,也是所有南开人的骄傲,他以他的伟大人格和精神风范,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南开学子。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深情寄语当代青年“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研究周恩来青年思想有益于深入学习和理解新时代关于青年的论述,推动新时期青年工作实践活动的开展,促进青年的健康成长。正值周恩来诞辰一百二十周年纪念日,作为新一代南开人,我辈定以周恩来总理为榜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立公增能,担当大任。努力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终生。

注释:

(1)扯开自由旗,唱起独立歌——致李愚如(一九二〇年六月八日),《周恩来书信选集》第6-11页

(2)赴欧途中所见——致周恩寿(一九二〇年十一月十六日),《周恩来书信选集》第15-16页

(3)来欧主要意旨——致陈式周(一九二一年一月三十日),《周恩来书信选集》第23-27页

(4)当信共产主义的原理——致谌小岑、李毅韬(一九二二年三月),《周恩来书信选集》第35-45页

(5)我认定的主义一定是不变了——致李锡景、郑季清(一九二二年三月),《周恩来书信选集》第46-51页

(6)张志平.论旅欧时期周恩来的思想发展与实践活动[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3):1-6.

(7)我们已立在共产主义的统一旗帜之下——致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一九二三年三月十三日),《周恩来书信选集》第54-65页

参考文獻:

[1]周恩来书信选集[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

[2]周恩来.周恩来早期文集(1912.10--1924.6)下卷[M].南开大学出版社,1998.

[3]张志平.论旅欧时期周恩来的思想发展与实践活动[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3):1-6.

[4]杨增和.青年周恩来革命人生观的形成——读《周恩来书信选集》[J].河北学刊,1988(5):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