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咏红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人民医院肾内科,广西 柳州 545000)
肾病综合征(NS)是多种病因所致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上升,大量血浆蛋白质丢失的临床症候群,临床表现为低蛋白血症、高血脂、大量蛋白尿及水肿症状,且大量白蛋白(ALB)丢失,导致机体免疫力、抵抗力降低,引起凝血、抗凝因子表达异常,造成凝血功能紊乱[1]。NS发病机制复杂,与免疫介导的炎性反应有密切关系,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引起原位复合物形成,导致补体激活及多类炎性因子释放,破坏肾组织,导致肾小球损伤,同时可直接引起肾脏炎性浸润。治疗多围绕免疫抑制展开,糖皮质激素是NS常用治疗药物,可有效抑制患者机体免疫损伤,大部分患者经由激素治疗可缓解,但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激素依赖、抵抗或复发,进展为难治性肾病[2-3]。丹参川芎嗪主要成分为盐酸川芎嗪及丹参素,可拮抗血小板聚集,扩张冠状动脉,降低血液黏度,改善机体微循环,既往多用于治疗糖尿病肾病及高血压肾病,可保护肾功能,下调尿蛋白(UPRO)水平[4]。本研究中探讨了丹参川芎嗪联合激素方案治疗NS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诊断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13年学术年会制订的NS相关诊断标准;UPRO>3.5 g/d;血浆白蛋白(ALB)<30 g/L,伴或不伴水肿或高脂血症。
纳入标准:年龄≥18岁;符合诊断标准,经临床及病理确诊为NS;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对研究所用药物过敏;妊娠或哺乳期;全身恶性肿瘤;无法控制高血压;合并重度心力衰竭;伴肝功能损害;肺器质性功能障碍;有明显出血倾向;血肌酐(SCr)> 132.6 μmol/L;急慢性感染;继发性肾脏疾病;近3个月用过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
病例选择与分组: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NS患者86例,按入院顺序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43)
两组患者均接受NS基础治疗,包括利尿、降压、抗凝等综合治疗,并给予低盐、低蛋白饮食。对照组患者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口服醋酸泼尼松片(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3021207,规格为每片5 mg)0.8~1.0 mg/(kg·d),UPRO 减半时逐渐减量, 持续治疗3个月。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贵州拜特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52020959,规格为每支5 mL)10 mL+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1次/日,共治疗2周。
观察指标:肾功能指标,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采用德国罗氏cobas 702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SCr、尿素氮(BUN),计算肾小球滤过率(GFR),并留取24 h尿液标本,测定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p)水平;实验室指标,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均留取外周静脉血,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CRP)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ALB水平,并采用法国STAGO STA-R EVOLUTION型全自动血凝仪测定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临床疗效:于治疗3个月后参照文献[5]评定。显效,肾功能恢复正常,UPRO转阴,血清ALB恢复正常;有效,肾功能明显改善,尿蛋白定量降低超过50%,血清ALB水平上升;无效,肾功能无改善或恶化,尿蛋白定量下降不到50%。总有效=显效+有效。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n=4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n=43]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比较(,n=43)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比较(,n=43)
组别SCr(μmol/L)BUN(mmol/L)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治疗前73.56 ± 12.58 73.61 ± 13.51 0.017 0.985治疗后60.12 ± 10.74 66.25 ± 9.77 2.768 0.006 t值5.328 2.894 P值0.000 0.004治疗前6.02 ± 2.61 6.11 ± 2.63 0.159 0.873治疗后5.01 ± 1.26 5.32 ± 1.41 1.075 0.285 t值2.285 1.735 P值0.024 0.086组别GFR(mL/min)24 h Up(g)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治疗前83.21 ± 22.41 83.31 ± 19.78 0.021 0.982治疗后87.11 ± 15.26 86.55 ± 17.55 0.157 0.874 t值0.943 0.803 P值0.348 0.424治疗前5.26 ± 1.66 5.31 ± 1.71 0.137 0.891治疗后1.45 ± 0.41 3.12 ± 0.36 20.070 0.000 t值14.611 8.217 P值0.000 0.000
表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RP及ALB水平比较(,n=43)
表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RP及ALB水平比较(,n=43)
组别CRP(mg/L)ALB(g/L)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治疗前4.15 ± 0.71 4.16 ± 0.74 0.063 0.949治疗后2.15 ± 0.42 2.97 ± 0.36 9.720 0.000 t值15.898 9.482 P值0.000 0.000治疗前20.51 ± 4.22 20.49 ± 4.26 0.021 0.982治疗后40.12 ± 3.66 35.74 ± 5.34 4.436 0.000 t值23.020 14.639 P值0.000 0.000
表6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及凝血指标比较(,n=43)
表6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及凝血指标比较(,n=43)
组别TC(mmol/L)TG(mmol/L)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治疗前8.61 ± 3.27 8.62 ± 3.31 0.014 0.988治疗后6.25 ± 1.11 7.01 ± 1.26 2.967 0.003 t值4.481 2.980 P值0.000 0.003治疗前3.84 ± 1.52 3.85 ± 1.56 0.030 0.976治疗后2.01 ± 0.26 2.51 ± 0.34 7.660 0.000 t值7.781 5.503 P值0.000 0.000组别Fib(g/L)D -D(ng/mL)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治疗前3.21 ± 0.32 3.22 ± 0.34 0.140 0.888治疗后2.41 ± 0.52 3.21 ± 0.42 7.848 0.000 t值8.591 0.121 P值0.000 0.903治疗前4 217.25 ± 1 545.26 4 278.56 ± 1 600.74 0.180 0.857治疗后2 121.41 ± 1 374.41 3 678.98 ± 1 765.44 4.565 0.000 t值6.645 1.649 P值0.000 0.102
结果见表2至表6。
目前,临床治疗NS仍以糖皮质激素为首选,必要时加用免疫抑制剂,两者作用机制确切,疗效相对肯定,但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安全性欠佳[6]。近年来发现,血液流变学紊乱参与NS发病过程,NS患者ALB水平持续降低,导致胶体渗透压下降,引起高脂血症,导致血浆Fib含量增高,造成肾功能进行性减退,致深静脉高凝状态,增加血栓形成风险,必须重视对NS的抗凝治疗,改善肾脏血流灌注[7]。李娅等[8]研究发现,NS患者常伴血液高凝状态及微血管病变。也有学者指出,NS患者均伴不同程度血清Fib及D-D上调[9]。本研究中发现,NS患者治疗前,肾功能均不同程度降低,ALB处于低水平,且患者炎性浸润程度高,Fib,D-D及血脂水平高,与李志辉等[10]的研究结论相近,提示NS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且伴脂质水平上调,进一步增加其微血管病变风险,必须重视抗凝干预。
丹参川芎嗪为复方制剂,早期常用于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已证实有明显抗血小板聚集、扩张小动脉、抗纤维化及改善微循环等作用[11-12]。其主要成分为丹参素及盐酸川芎嗪,其中丹参素来源于甘西鼠尾草及丹参根,有止痛排脓、活血化瘀功效。药理学研究发现,丹参素可促进纤维蛋白溶解,下调全血黏度,调血脂,拮抗动脉粥样硬化,促进血液循环[13]。易玲等[14]的研究表明,丹参素对血管内皮细胞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可减轻血管内皮细胞受损,抑制血栓形成,减少内源性血栓素释放,抑制血小板活化。此外,丹参素可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提升机体耐缺氧能力,增加血流灌注,减少血管膜损伤[15]。盐酸川芎嗪则来源于川芎根茎,有其活血祛瘀之效,可降低血液黏度,增加血小板及红细胞电荷,改善机体微循环。两药的复合制剂主要通过抑制血小板血栓素释放及血小板内磷酸二酯酶活性,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同时改变血流动力学,加快血流速率,改善机体微循环,同时可拮抗自由基损伤,抑制脂质过氧化,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抑制血栓形成。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肾功能指标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时观察组治疗后的Fib,D-D,TC,TG及炎性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其机制可能为,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可拮抗血小板聚集,改善患者血液高凝状态,优化肾脏流灌注,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减轻肾脏组织炎性浸润。全性监测发现,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表明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安全性好,与常淑平等[16]的研结论一致。
综上所述,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糖皮质激素治NS疗效肯定,且可改善患者肾功能,下调Fib,D-D,TG水平,减轻机体炎性反应,且安全性好。
[1]严瑞,聂梦琪,宋文玉,等.丹参川芎嗪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随机对照实验[J].辽宁中医杂志,2014,41(4):686-688.
[2]王玲,洪虹,钟江,等.中成药辨证序贯联合激素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J].广东医学,2015,36(11):1761-1763.
[3]叶琨,王浩宇,徐珏,等.他克莫司联合糖皮质激素治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评估 [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9):1502.
[4]范德墉,徐成刚.雷公藤多苷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难治肾病综合征疗效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4,32(4):958-960.
[5]孟翠萍,罗武,陈灵.ACEI联合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效及TGF-β1检测的临床意义 [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2):297-299.
[6]傅鹏,原爱红,于建平,等.吗替麦考酚酯联合激素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36个月的前瞻对照性研究[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2,33(3):270-273.
[7]Luo H,Zhu Y,Song J,et al.Transcriptional data mining of Salvia miltiorrhiza in response to methyl jasmonate to examine the mechanism of bioactive compound biosynthesis and regulation[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