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艺函
【摘要】近些年,数学专家、学者对于数学建模的研究越来越多,数学建模在数学的教学中也愈加重要.在2003年课程标准对高中学校及教师在数学建模方面有一定的要求后,在不同的地区,数学建模思想的渗透程度也不同.本文主要通过调查贵州省贵阳市高二年级学生来了解贵州省中学对数学建模的看法及认识.
【关键词】数学建模;课程;教师
数学建模本意是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起源于问题的解决模式,进而演变成解决数学问题的模式,最后演变为数学建模.这种思想起源于西方国家,最著名的莫过于波利亚的“怎样解题表”,讲述了如何解决数学问题.国内专家在近些年对数学建模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在2003年编写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把数学文化、数学探究、数学建模单独强调,并要求在高中一定要开设相应的课程.贵州因地势原因处于国家的偏远地区,本文对其教育进行研究,希望对本地的数学教育提出实用性建议.
从2017年8月末在贵阳某高中高二年级实习,已经实习了两个多月,这两个多月的实习生活让我受益匪浅.该高中属贵阳市比较好的一所高中,其教师和学生的素质都是较高的,无论是学习成绩还是升学率都是佼佼者.在与教师的交谈中,我发现教师对于数学建模的理解很深入,但是数学课程中给学生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依旧比较少,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升学压力等,大多数教师在授课时不会刻意加入数学建模的定义及解释.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数学建模这个概念他们是比较陌生的.我在高二年级挑选了五个班级作为调查对象,成绩好和成绩中等的班级都有,给学生发放不记名的调查问卷来统计他们对于数学建模的认识,大部分的学生并没有认识和理解数学建模的含义,甚至不清楚自己学过的方程、函数、应用题就是简单的数学建模的形式,故在调查问卷发放之前对于数学建模的含义给出了一个简单的解释,使调查可以顺利完整进行.调查的结果中虽然大部分学生学习数学的原因是为了升学考试,但是他们对数学建模有极强的兴趣,对学校开展实践类的课程也表示想参加.在测量学生数学建模水平的测试中,选用了徐斌艳老师的“削菠萝”问题,并根据徐斌艳老师的数学建模水平划分对调查结果做了分析.但因时间和地域差别,让我的调查又有了一个难题.在第一次发放问卷中,我发现题意中旋转式削菠萝的方式学生们并没有见过,所以制作了两个小视频以更加生动直观地表述其过程.
第一个班级,因没有理解题意而导致整体水平偏低,个别学生理解题意达到了较高水平,体现了理解题意对于数学题的解答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其余四个班级的测试卷结果令我很是意外,学习成绩一般的班级整体答题相对比较完整、水平较高.成绩较好的班级思维比较单一,并没有过于出彩的答案,回答得也过于简单、统一.出于疑惑,在与班级相对应的数学教师进行交谈后发现成绩一般的班级的学生大多比较贪玩,没有将心思花在学习上,比较调皮,思维是很活跃的,碰到自己感兴趣的题目喜欢研究,是比较有潜力的班级.而比较于成绩较好的班级,他们的思维仅仅局限于平时书本中的知识,思维定式过于严重,没有很好地去研究分析题意,对于调查的部分也不是很重视.在水平测试达到最好的班级进行深入的探访发现,该班数学教师经常会在办公室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交流,平时作业和试卷的问题都会抽学生去详细讲解给她看,班级课堂上的学习氛围也比较轻松,学生明显比较开朗活泼,善于与人沟通交流,容易被新事物所吸引.从整体来看,五个班级学生还是有一定的数学建模的基础的,虽然没有额外单独开设过数学建模的课程,但是对于数学的应用部分上课中还是有涉及的.教师对于数学建模的意识也是普遍在大学开设的数学建模课程时期养成的.数学建模是一个较长期的积累性学习的过程,由于一些工作需要和升学压力,教师并不会浪费过多的时间在数学建模思想的培养上.在教学课堂上,如何能不浪费时间又能很好地活跃学生的思维,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和数学建模思想就成为主要的问题.
在平时的课堂中,新课程引入部分适当加入一些情境可以帮助学生将更多的数学符号和文字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数学建模归根到底就是应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学生普遍对数学的应用产生疑惑: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数学?学习数学对我们以后的生活有什么帮助?这些都是学生在学习数学中最常问的问题,这些疑问充分地体现了学生对数学应用的了解不够,不能把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不能更好地在生活中应用数学,仅仅为了升学考试或者考试中的数学成绩,这就造成了学习数学本意的误导.在复习或者习题课程中适当寻找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应用题给学生们做,既可以复习知识,也可以让他们知道学习了这部分内容对以后生活的帮助,对此更加产生兴趣,在实际生活中遇到问题也就自然而然地会想应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数学建模思想就逐渐培养起来,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对数学的兴趣更浓厚,形成一个正能量循环的过程,会使各个方面都有所提升.
数学建模作为一种新的数学解题模式和教學模式愈加受到重视,虽然新课标中对于数学建模的部分有强制性的规定,但是仅仅在北京、上海这些教育发达的城市得以很好的落实,在一些偏远地区,这种意识还很薄弱,这种建立数学建模的思想还没有培养起来,没有得到重视,一些地区甚至把其当作任务去完成,反而增加了教学负担,新课程改革马上就要开始落实,希望在数学建模的部分,更多地区的学校和教师能意识到数学建模的重要性,培养更多在数学方面拥有活跃和创新思维的优秀学生.
【参考文献】
[1]徐斌艳.中德学生数学建模能力水平的比较分析[J].上海教育科研,2008(8):66-6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学大纲(修订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