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小学分数教学更有效

2018-06-26 07:25吴玉桃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乙数甲数应用题

吴玉桃

分数是小学数学的核心内容,分数学习的好坏对学生以后影响较大。分数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小学生感性到理性的思维形式,这除与学习学习能力有关外,也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教师要善于创设现实的具体情境,让学生感知分数的真谛;引导学生围绕数量关系式,理清知识脉络;转化分数复杂条件,训练学生逻辑思维。

小学数学中关于数的教学,整数是基础,分数则是连接整数和小数之间的纽带,对初中阶段的有理数和分式学习也起着铺垫作用。小学分数是数学课程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对于小学生来说也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知识,是小学数学中一个公认的难点,表现在内容多、概念多、法则多、类型多、题型多等方面。它是反映数学思维真正进入学生脑海的一个知识点。本人从事多年的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发现分数的学习确实是小学生数学的一个明显的分水岭,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影响巨大。下面是本人对小学分数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创设情境,感知分数真谛

2011版《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来源于生活,小學数学中大多数知识都与一定的社会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结合教材内容创设实际情境,激发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经历数学学习过程,从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真正理解。现在许多小学教师都认识到了这一点,在课前备课中想方设法创设各种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分数的意义》对于三年级小学学生来说是全新的一种数的概念,许多学生感到有点吃力,怎样把这一新知识化为学生本身的知识呢?首先要结合小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学生身边熟知的“一半”着手,要明确一半是什么,从而引入用一个崭新的数来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 如在江苏省特级教师荀步章教学《分数的意义》时先通过分月饼开始的。

荀老师说:“老师请你们帮我分分月饼,想分给两个同学,每人分几块?”学生很容易说出半块或一半月饼。荀老师接着问:“那半块或一半用什么数来表示呢?”并且让学生动手分一分。这样学生已经有了这方面的生活经验,很多学生都能知道用[12]表示,并且动手操作体验平均分。这时老师接着问学生[12]是什么意思?通过以下填空的形式规范学生表达:把1块月饼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这块饼的( )。

这样的教学环节主要是创设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分月饼的现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由“分月饼”的日常生活情境引入,学生运用已有生活经验,得出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人得到一半,从而引出课题。借助学生动手操作,把“一半”由一个具体的量抽象成一个数,初步了解了分数概念,并通过填空帮助学生说说它的意义。

二、围绕关系式,理清知识脉络

数学教材内容的编排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把同一个知识分解成多个知识点分散到各年级、各个年龄段,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整合新的知识,又与旧知识密切相连。苏教版六年级上册中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学生解答时常出现许多错误,主要是脱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新旧知识联结纽带的断裂,使其难以掌握所学的知识。如:甲数比乙数多[16]这一条件时(以前我让学生画线段图、写数量关系式等的方法来解答,到最后复习时还是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这是由于我让学生做题的过程复杂化了,许多学生本来就对画图不太熟悉,有的甚至嫌麻烦,离开老师根本不想画图),所以我变繁为简,结合他们从低年级学习的“比多比少”这一知识,如:在低年级段的“甲数比乙数多6个”这一条件时,我让学生分清(甲数)与(乙数)相比较,(甲数)是较多量,(乙数)是较少量,(6个)是相差量。这三个量之间的关系比较容易理解:

较多量—较少量=相差量 较少量+相差量=较多量 较多是—相差是=较少量

中、高年级段又出现了甲数比乙数的3倍多6个这一条件,还是让学生分清(甲数)与(乙数的3倍)相比较,(甲数)是较多量,(乙数的3倍)是较少量,(6个)是相差量这一解题过程。再利用关系式来解答,这样便于学生的理解。

面对这复杂的分数应用题,如,甲数比乙数多[16]让学生生分清(甲数)与(乙数)相比较,(甲数)是较多量,(乙数)是较少量,(乙数的[16]是相差量)。学生根据数量关系式很自然地掌握了这类特征,而且也不会遗忘,因为这类题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知识不断延续出现。

三、化繁为简,训练逻辑思维

小学数学的知识系统性很强,每个新知识往往是旧知识的延伸和发展,知识间环环相扣,节节相连,旧知识孕育着新知识,又不断化新为旧,让学生认识知识间的联系,使之深刻理解,融会贯通。其实许多分数应用题教学就是要借助于数学知识的逻辑结构,引导学生知识间进行迁移,促成由已知到未知的推理,认识简单与复杂问题的联结,用数学学科本身的逻辑关系,训练学生的思维。

如六年级上册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苏教版教材中第78页的例2:岭南小学六年级45个同学参加学校运动会,其中男运动员占[59],女运动员有多少人?根据“男运动员占[59]”这一条件,很容易想到男运动员有45×[59]=25(人)。这时我让学生改编一下应用题,看谁编得最简单。这时学生把“男运动员占[59]”,改成男运动有25人,求女运动员人数,这样就成了一道一年级学生都会做的应用题,这样的设计不但让学生容易理解了分数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还建构了知识联系。

再如六年级上册第79页的例3:林阳小学去年有24个班级,今年的班级数比去年增加了[16],今年一共有多少个班级?同样学生对“今年的班级数比去年增加了[16]”这一条件非常熟悉,用24×[16]=4(个)得到今年比去年多4个班级。这时再让学生改编成:林阳小学去年有24个班级,今年的班级数比去年增加了4个班级,今年一共有多少个班级?学生这样把新旧结合起来学习,通过应用题的改编,把复杂分数应用题变成简单应用题。

总之,要让分数教学有效,老师必须要充分发挥个人才智,创设现实的具体情境吸引每一个学生,引领他们走进丰富的分数世界。利用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把复杂的分数应用题变得简单易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好分数,为以后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单位:高邮经济开发区树人小学 江苏】

猜你喜欢
乙数甲数应用题
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分数除法的算理
“比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换个说法
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推导
二年级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单元自测题
解应用题要过“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