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压融合内固定术联合椎间融合器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的效果分析

2018-06-25 03:16胡博邑晓东李宏
系统医学 2018年3期
关键词:椎间隙脊椎椎间

胡博,邑晓东,李宏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脊柱外科,北京 100032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若采取保守的临床疗效不佳,则需要采取手术治疗[1]。有效保障手术效果需要充分减压,重新建立腰椎稳定性,使腰椎生理曲度恢复。以往常规手术治疗过程中,操作者需要切除广泛椎板从而达到充分减压效果,但是会导致腰椎各种稳定因素受到严重破坏[2]。该研究特选取100例自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期间就诊的退变性腰椎管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为探讨观察减压融合内固定术联合椎间融合器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的效果,并取得满意研究结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退变性腰椎管狭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患者患者就诊单月、双月分为两组。对照组:性别:女 29例,男 21例;年龄为(66.75±10.58)岁;病程时间为(5.10±1.68)年;腰痛 VAS 评分为(7.65±0.85)分;腿痛 VAS 评分为(8.15±1.05)分;椎间隙高度为(6.25±1.35)mm,Cobb 角为(25.40±4.25)°,脊椎ODI评分为(23.95±7.25)分。研究组:性别:女30例,男 20 例;年龄为(67.82±10.52)岁;病程时间为(4.98±1.75)年;腰痛 VAS 评分为(7.59±0.92)分;腿痛VAS评分为 (8.20±1.01) 分; 椎间隙高度为 (6.31±1.29)mm,Cobb 角为 (25.42±4.22)°,脊椎 ODI评分为(23.98±7.21)分。将两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该次研究均征得患者同意,并通过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治疗方法

1.2.1 椎间融合器治疗 研究组与对照组均接受椎间融合器治疗,具体操作如下:选择全身麻醉或者腰硬联合麻醉;麻醉成功后,调整俯卧位;操作者以患者伤椎为中心,行一长度约10~15 cm的后正中切口,剥离骶棘肌,向外延伸直至上关节突外侧,使人字嵴充分暴露,并将人字嵴作为椎弓根钉入点;将椎弓根钉放置于单侧(或双侧)需融合节段的相邻椎体;实施个体化椎板减压方法选取创生GSS-Ⅳ型的椎弓根钉,常规安装椎间融合器[3]。

1.2.2 减压融合内固定术 研究组在接受椎间融合器治疗基础上联合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具体操作如下:使棘上韧带与棘间韧带完整保留是减压重点。操作者于两侧椎板间实施对称开窗,切除上位椎板下1/2,切除黄韧带及下位椎板上1/3,切除退变小关节突内侧1/3;实施后外侧融合内固定;选择弯棒固定有效部分,使椎间高度恢复,使滑脱部分复位[4]。

1.2.3 术后康复锻炼 术后鼓励尽早接受双下肢力量训练,具体如下:术后3~5 d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佩戴胸腰围支具并开始离床康复训练。患者需持续佩戴胸腰围支具>3个月[5]。

1.3 观察指标

持续跟踪观察2年,并详细记录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2年的腿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脊椎ODI评分、椎间隙高度、Cobb角,研究结束后作比较分析。

1.4 判定标准

①脊椎ODI评分[6]:以得分结果进行分度,分为无痛(0~10 分)、轻微疼痛(11~25 分)、疼痛(26~40分)、剧痛(40~50 分)。 ②腰痛 VAS 评分[7]:以得分结果进行分度,分为无痛(0 分)、轻微疼痛(1~5 分)、疼痛(6~9 分)、剧痛(10 分)。

1.5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所得的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及分析,采用(±s)表示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的腰痛VAS、腿痛VAS、脊椎ODI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脊椎ODI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及治疗后2年,两组均较之前有改善,且研究组改善幅度更显著(P<0.05)。 见表 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的腰痛VAS、腿痛VAS、脊椎ODI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的腰痛VAS、腿痛VAS、脊椎ODI评分比较[(±s),分]

时间 研究组(n=50) 对照组(n=50) t值 P值治疗前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脊椎ODI评分治疗3个月后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脊椎ODI评分治疗2年后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脊椎ODI评分7.59±0.92 8.20±1.01 23.98±7.21 7.65±0.85 8.15±1.05 23.95±7.25 0.308 4 0.221 1 0.758 6 0.825 6 2.50±1.50 2.30±1.01 4.05±2.15 4.10±1.75 3.10±1.35 5.95±3.25 4.475 8 3.061 8 3.148 4 0.000 0 0.003 0 0.002 3 2.70±1.50 2.30±1.40 5.20±2.05 3.55±1.45 2.95±1.45 6.15±1.55 2.623 9 2.077 8 2.377 1 0.010 4 0.040 9 0.019 8

2.2 两组治疗前后的椎间隙高度、Cobb角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椎间隙高度、Cobb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及治疗后2年,两组均有改善,而且研究组的椎间隙高度改善幅度更显著(P<0.05);而两组的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的椎间隙高度、Cobb角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的椎间隙高度、Cobb角比较(±s)

时间 研究组(n=50) 对照组(n=50) t值 P值治疗前椎间隙高度(mm)Cobb 角(°)治疗3个月后椎间隙高度(mm)Cobb 角(°)治疗2年后椎间隙高度(mm)Cobb 角(°)6.31±1.29 25.42±4.22 6.25±1.35 25.40±4.25 0.207 0 0.021 5 0.836 5 0.982 9 7.10±1.55 10.25±2.20 5.65±2.20 10.30±2.25 3.477 9 0.102 4 0.000 8 0.918 7 7.00±0.90 10.35±2.35 5.45±1.55 10.80±1.20 5.587 7 1.094 6 0.000 0 0.276 9

3 讨论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若疾病症状严重的患者,瘫痪发生率较高,导致患者的正常生活及生活质量均受到严重影响[8]。

临床针对实施保守治疗而效果不佳的退变性腰椎管狭窄患者以采取手术治疗为主要治疗手术。随着社会发展,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实施手术治疗的退变性腰椎管狭窄患者远期治疗效果更为重要。从该次研究结果可知,研究组治疗后3个月的腰痛VAS评分(2.50±1.50)分、腿痛VAS评分(2.30±1.01)分、脊椎 ODI评分(4.05±2.15)分以及治疗后2年腰痛VAS评分 (2.70±1.50)分、腿痛VAS 评分(2.30±1.40)分、脊椎 ODI评分(5.20±2.05)分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后3个月的椎间隙高度(7.10±1.55)mm以及治疗后2年椎间隙高度 (7.00±0.90)mm均高于对照组,而研究组治疗后3个月的Cobb角(10.25±2.20)°以及治疗后 2年的 Cobb角(10.35±2.35)°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从汪三国[9]的研究报道结果可知,A组(减压融合内固定术联合椎间融合器治疗)与B组(单纯椎间融合器治疗)治疗 12 周后,A 组脊椎 ODI评分(4.31±1.28)分、腰痛VAS评分 (2.04±1.25) 分均低于 B组 [(分别为(5.79±2.61)分、(4.73±1.82)分];A 组椎间隙高度(7.54±1.25)mm 高于 B 组(5.77±1.98)mm;两组患者治疗后的Cobb角改善情况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为(10.34±2.11)°,B 组为(10.57±2.75)°]。 与该次研究结果相近。传统采用椎间融合器治疗,其近期治疗效果较好,但是由于腰椎退行性病变呈持续性进行性发展,且日益加重,导致患者的远期效果不甚理想,容易导致患者因椎体滑脱而导致其神经根受压、脊柱受压,进而发生一系列的临床症状表现,影响生活质量及生存质量。该次研究中,研究组应用减压融合内固定术联合椎间融合器治疗取得满意效果,且远期效果较理想。应用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可以使患者的椎体远期稳定性提高,可以使其疾病症状持续性进展减缓,甚至消除。

综上所述,结合退变性腰椎管狭窄患者的疾病特点,若给予保守治疗不佳时,可给予手术治疗,应用减压融合内固定术联合椎间融合器治疗效果确切,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1]李维,卞斌,张亚林,等.减压融合内固定术联合椎间融合器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的治疗效果[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5,15(5):527-529.

[2]李超,李永民,郭娜飞,等.腰椎棘突椎板原位回植内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3):109-110.

[3]兰家平,汤逊,徐永清,等.退变性腰椎侧凸合并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的手术治疗[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25(3):204-208.

[4]许鹏,史建刚,叶晓健,等.伴根性症状的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选择性治疗策略[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18):97-100.

[5]刘士伟.双侧开窗减压与全椎板切除内固定治疗老年退变性椎管狭窄疗效对比[J].中国实用医刊,2017,44(1):56-58.

[6]夏可周,郭卫春.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中不同术式的应用进展[J].山东医药,2016,56(39):103-105,106.

[7]王磊,王伟,张永兴,等.应用选择性短节段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DLS合并椎管狭窄的疗效观察[J].浙江临床医学,2016,16(2):341-343.

[8]胡伟,赵杰,巩陈,等.单侧椎板入路双侧减压治疗单侧症状为主腰椎管狭窄的疗效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16,96(21):1673-1676.

[9]汪三国.探讨减压融合内固定术联合椎间融合器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的效果 [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28):5405,5408.

猜你喜欢
椎间隙脊椎椎间
非特异性椎间隙感染细菌学特征的研究进展
超声与传统体表标记定位孕产妇L3~4椎间隙用于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基于机器学习和几何变换的实时2D/3D脊椎配准
你想不到的“椎”魁祸首:皮肤病可能与脊椎有关
后路一期全脊椎切除治疗严重、僵硬先天性脊柱侧后凸/后凸畸形
椎管减压并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分析
经皮对侧椎间孔入路全脊柱内镜椎间盘切除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单节段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椎间融合器植入与单纯自体颗粒骨植骨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
腰椎正中矢状面椎间隙的CT测量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