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研究

2018-06-23 11:17丁敏
山东青年 2018年2期
关键词:网络环境心理健康高校

丁敏

摘 要:在这个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的时代,网络迅猛发展,与此同时人才之间的竞争也愈来愈激烈,在要求大学生有崇高的理想、信念和责任感的基础上,同时要学会正确使用健康使用网络和良好的心理状态,这样大学生才能够拥有健康的身心,才能够真正适应这个社会的发展。中国报告大厅2014年6月份的数据显示,我国网民数量已达6.32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6.9%,手机网民5.27亿;其中20~29岁的网民占网民总量的30.7%,比重最大;学生网民25.1%,大、中专生占学生网民的82%。这些数据显示大学生已经是网络使用者的中坚力量。网络给大学生学习、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存在危机。当代高校大学生“低头族”普遍存在,寝室里游戏词语“乱飞”等现象引发我们对大学生网络环境下心理健康的思考。

关键词:网络环境;心理健康;高校

一、网络的普遍性

根据2015年2月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京发布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3117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7.9%,较2013年底提升了2.1个百分点。

根据调查研究表明:大学生网民群体作为众多虚拟社群中的一种群体,在虚拟社群结构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中介”意义,如果将大学生网民定义为平均每周使用互联网1小时(包含1小时)以上的在校大学生,目前在校大学生中有98.2%是网民.大学生每周上午的时间以3至4小时者居多,每天平均上网时间在30分钟左右,只有6.5%的大学生网民每周上网11个小时以上,即每天上网时间在90分钟以上.在网站类型上,“娱乐网站(占64.2%)”、“新闻网站(占49.9%)”和“教育网站(占34.4%)”成为大学生网民上网的前三项选择;“看新闻(占65.4%)”、“发电子邮件(占58.1%)”和“聊天(占51.3%)”是大学生上网的目的.据另一项调查,大学生上网主要用于聊天者占34%,主要用于玩游戏者占28%,主要用于查资料者占30%,其他占8%.如此看来62%的大学生在互联网上从事与学习工作无关的活动。

二、大学生网络心理的特点

总的来说,大学生网络心理主要分为好奇心理、需求心理、逃避心理三类。

1、好奇心理

大学生正处于学习阶段,有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了解世界的信息,去学习未知的事物,去探究热门的话题,而网络具有信息快、内容新、覆盖面广的优点,这是传统信息传输方式难以匹敌的。所以,网络成为了广大学生第一个选择的工具。网络的内容及传输信息的速度极大地刺激了大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对网络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这种兴趣一方面促使他们不断地深入挖掘网络资源,寻找新的刺激,另一方面新的刺激又进一步加深开拓了他们的好奇心理。

2、需求心理

大学生的某些需要是现实社会无法满足的,如认知的需求、情感交流的需求、不良情绪发泄的需求、自我表现的需求等。通过网络,大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最新最全面的信息,他们可以通过轻松点击鼠标便可以和陌生人开始情感的交流和不良情绪的发泄,还可以通过网络游戏的自动升级展现自我,找到自信,以此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心理。

3、逃避心理

在实现自己理想的过程中,大学生难免会遇到很多不顺心的事情,诸如学习生活上的压力、交际和情感上的不如意、激烈的就业形势等。于是很多大学生选择上网来逃避不如人意的现实所带来的恐惧、焦虑和沮丧,然而他们越是想逃避,挫折感就越强;而挫折感越强,就更加想逃避,以致恶性循环。

三、大学生上网的心理需求

(1)积极的心理需求。追求开放性与求知求新心理。网络是一个开放的信息源,多种文化、思想观念共生,为大学生追求开放性和多元性提供了平台。在他们眼里,网络就是商机,网络就是生财之道。同时,一定程度上的社会误导(包括网络上基于商业目的的信息误导)也使大学生对“成功”的理解产生了偏差。于是,电子商务、留学资讯、成才捷径、求职之路就备受一部分大学生的关注。他们渴望凭借这些信息省一些力气,走一步先棋,成为网络时代的成功人士。

(2)发泄欲求心理。在互联网上,大学生们可以比在学校里、家庭里更随便地发表自己的高见,抒发自己的爱与憎,表达自己的思想信仰,而不必担心会受到限制或承担责任。平时对学校不敢提、无处提的意见可以贴到BBS上去,平时对女同学不敢表达的感情则可以在聊天室里淋漓尽致地抒发。

(3)逃避现实的解脱心理。大部分学生在大学生活中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和危机,诸如学习上的、感情上的、人际关系上的。同时,复杂的社会生活也会使思想相对不成熟的青年学生感到难以应对。但遗憾的是,部分学生在现实中受挫时,往往愿意到虚幻的网络空间去倾诉,互联网成了他们逃避现实、寻求自我解脱的一个良好的渠道和环境。

(4)虚拟的自我实现心理。强烈的自我意识是大学生群体的一个显著特征,虚拟的网络可以成为大学生实现自我的一个理想王国。在网络上,大学生可以享受到网络特有的平等、自由、成功、刺激的感觉,学习与就业的压力、社会与家长的希望造成的心理上压抑。

四、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

(一)网络对大学生心理过程的影响

(1)网络对情感的积极影响

网络极大地拓展了大学生情感交流的空间,也是大学生情感宣泄的重要渠道。

(2)网络对情感的消极影响

当大学生的一些不良情绪、情感在网络中得到宣泄并获得其它网民的认可时,其不良情感可能会得到强化。网络虽然缩小了人们之间的时空距离却拉大了人们之间的情感距离。

五、网络对大学生道德心理的影响

(1) 對道德心理的积极影响。大学生在网络这个自由空间最大限度获取各种道德体检,可以积累丰富经验,有助于增强主体的道德选择、自我评价的行为能力,使道德个体的个性化和主体性得到提升和确证,从而拓展、延伸和强化人性中的品德结构和伦理气质,促进了人的完善和发展。

(2)对道德心理的消极影响

网络容易引发大学生道德选择和道德评判的冲突。网络信息污染弱化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威胁着大学生的道德伦理。网络的隐蔽性使道德行为的自由度和灵活性显著增强,认为在网络世界里不需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将自我凌驾于社会法律之上,无视道德的存在,不忌伤害别人,甚至违法犯罪。

六、如何正确培养大学生健康的网络心理

1.正确使用互联网

2.端正上网的目的和动机

3.积极参加社会活动

4.虚拟与现实环境中的人格统一

5.逐步摆脱对网络的依赖

6.进行网络心理障碍的调适。

“你看朋友圈了吗?”正成为大学生见面时最流行的问候语,网络正改变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交往方式,网络心理素质已成为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方面。让我们一起学会在网络环境下如何趋利避害,培养健康的网络心理,拥有一个精彩的网络世界。

[参考文献]

[1]廖盈.大学生心理危机表现以及应对策略浅析〔J〕.新教育时代,2016,(07):55-58.

[2]郑雪滢.大学生心理危机表现及其对策〔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3,(11):687-689.

[3]李冬生,阮奎.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心理卫生[J]. 山东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4]胡峪龙.大学生心理挫折的调查与分析〔J〕.职业时空,2009,(01):176-178.

[5]柳忠琴.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06),67-68.

(作者单位:黄河科技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2)

猜你喜欢
网络环境心理健康高校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浅析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