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靖
赤峰市复员军人精神病医院老年精神科,内蒙古赤峰 024000
当前,抑郁症已经成为常见性心理疾病,临床称为抑郁性障碍。抑郁症患者有明显抑郁情绪,合并不同程度的恐惧、焦虑等负性情绪,疾病以用药治疗为主,复发率较高[1]。在生活、工作、学习压力增大的当下,抑郁症患者临床发病率明显递增,严重影响基本生活[2]。相关资料指出,抑郁症患者中约有10%患者存在自杀情况[3]。所以,药物治疗的同时,有效的护理干预在缓解患者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生活功能方面价值突出[4]。临床实践指出,共情护理符合抑郁症患者身心护理所需,在改善患者抑郁情绪、生活功能方面价值突出,促进疾病治疗预后[5]。基于此,该文就该院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96例抑郁症患者作为实验研究对象,进行共情护理、常规护理干预价值对比,现报道如下。
病例均为确诊的抑郁症患者,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中抑郁症诊断标准,总计96例。纳入标准:患者年龄在18~65岁;病程时间6个月~10年;患者及家属知晓实验方案、同意参与,所选病例均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有明显自杀倾向;不配合实验;存在重要脏器病变;双相情感障碍等[6]。以随机数字表法,将96例抑郁症患者分为观察组、参照组。观察组:48例,男性26例,女性22例;年龄20~65岁,中位数(43.10±6.20)岁;病程 6 个月~9 年,均值(5.20±1.30)年;学历:小学患者10例,初中患者16例,高中患者14例,大专及以上8例。参照组:48例,男性28例,女性 20 例;年龄 20~63 岁,中位数(43.05±6.30)岁;病程6 个月~10 年,均值(5.10±1.60)年;学历:小学患者 8例,初中患者18例,高中患者15例,大专及以上7例。观察组、参照组抑郁症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程、学历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参照组:常规护理。遵医嘱进行患者用药指导,同时做好患者生活护理、健康教育、病情观察。观察组: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共情护理。①心理护理干预。护理人员主动和抑郁症患者进行沟通,鼓励患者进行情绪主诉,护理人员倾听患者情绪的基础上,尊重患者并保护患者隐私,针对患者情绪源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分散患者情绪源,减轻患者负性情绪。另外,对于语言较少的抑郁症患者,护理人员以握手、轻轻拍背等非语言方式建立对患者的支持。通过语言以及非语言的心理护理干预建立患者治疗自信心以及对疾病的客观认识,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配合度。②共情体验。护理人员关注患者反馈信息的基础上,观察患者的表情、动作,了解其内心的痛苦。另外,护理人员需要站在患者的角度上对患者当下的情绪、表现表示理解,并进行相关问题的研究,换位思考的过程中更加深入思考和感知患者的内心,寻找患者面临问题的根源。③知识培训。在了解抑郁症患者病情、家庭、学历、压力源等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人性关怀理论、共情理论等相关培训,引导患者发现自身优势,以更加积极的眼光看待自身、看待疾病,鼓励患者关注生活以及周围的人和事物,积极参与娱乐生活,更好的缓解负性情绪。
记录抑郁症患者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抑郁情绪评分以及生活功能评分变化情况。另外,对96例抑郁症患者进行护理问卷调查,96份问卷全部收回。
1.4.1 抑郁情绪评分标准 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96例抑郁症患者抑郁程度进行评估,分数越高证明患者抑郁情绪越明显,呈正比关系[7]。
1.4.2 生活功能评分标准 参考生活质量量表GQOL-74,涉及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物质功能几个指标,总分均为100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生活功能越好,呈正比关系[8]。
1.4.3 护理满意度分级标准 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语言、专业性等进行满意度评分,总分100分。0~50分为不满意,60~89分为满意,90~100分为非常满意。分数越高满意度越高,呈正比关系。1.5统计方法
使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96例抑郁症患者实验结果计算。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参照组抑郁症患者具体HAMD评分结果见表1。经统计学计算,护理前组间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3个月后观察组抑郁症患者HAMD评分优于护理前、参照组(P<0.05)。
表1 观察组、参照组抑郁症患者HAMD评分对比[(±s),分]
表1 观察组、参照组抑郁症患者HAMD评分对比[(±s),分]
组别 护理前3个月后t值 P值观察组(n=48)参照组(n=48)t值P值26.30±3.30 26.23±3.32 0.103 6 0.917 7 16.55±3.10 20.10±3.15 5.565 0 0.000 0 14.919 2 9.279 8 0.000 0 0.000 0
观察组、参照组抑郁症患者具体GQOL-74相关指标评分结果见表2。经统计学计算,护理前两组抑郁症患者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物质功能评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3个月后观察组抑郁症患者各项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护理前以及参照组(P<0.05)。
表2 观察组、参照组抑郁症患者GQOL-74相关指标评分对比[(±s),分]
表2 观察组、参照组抑郁症患者GQOL-74相关指标评分对比[(±s),分]
观察指标 例数 观察组(n=48)参照组(n=48)t值 P值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物质功能护理前3个月后护理前3个月后护理前3个月后护理前3个月后66.50±5.30 82.80±5.60 70.30±5.60 84.60±5.05 68.90±5.35 80.20±5.25 69.60±6.60 81.20±5.35 66.35±5.10 70.30±5.25 70.15±5.55 72.30±6.15 68.10±5.32 70.80±5.20 68.95±5.80 72.30±6.60 0.141 2 11.282 1 0.131 8 10.708 7 0.734 6 8.813 3 0.512 5 7.257 6 0.887 9 0.000 0 0.895 4 0.000 0 0.464 4 0.000 0 0.609 5 0.000 0
观察组:48例抑郁症患者中,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患者分别为20例、23例、5例,总满意度89.58%(43/48)。参照组:48例抑郁症患者中,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患者分别为12例、21例、15例,总满意度68.75%(33/48)。观察组抑郁症患者护理满意度89.58%高于参照组68.75%,经统计学计算(χ2=6.315 8,P=0.011 9)。
当前,生活压力的影响,导致抑郁症患者以及自杀死亡患者明显递增,是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另外,患者对抑郁症认知的片面性、主观性以及社会的偏见,导致患者错失最佳治疗时机,影响治疗预后。另外,除药物治疗外,积极、有效地正面引导是促进治疗预后的关键,所以对医疗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共情护理属于新型护理模式,在以患者为中心的基础上,站在患者的角度上考虑问题,在与患者、家属进行有效沟通的同时,对患者进行正面的引导,帮助患者早日回归正常生活[9]。另外,共情护理期间倾听患者的主诉、换位思考问题、感受患者内心情绪,可以建立患者被关心、被理解的认知,鼓励患者发现自身的优势,最大程度上改善患者负性情绪,并提高患者生活功能,拉近了护患之间的关系,提高患者治疗、护理工作配合度。同时,家属对患者抑郁症情况更为理解,给予患者更多的鼓励、关心,帮助患者建立治疗信心。
该次实验对两组抑郁症患者进行护理期间情绪、生活功能评分变化以及护理满意度对比,患者一般组间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结果显示:护理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抑郁症患者HAMD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GQOL-74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护理满意度(89.58%)高于参照组(68.75%)。组间多项指标对比(P<0.05)。该次实验研究结果和马洪霞等人[10]研究结果有一致性,研究组和对照组HAMD总分分别为(16.7±3.2)分、(20.2±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了共情护理的实施和推广价值。
综上所述,抑郁症治疗期间配合共情护理在改善患者情绪、生活功能方面价值突出,符合患者护理需求,建议实施。
[1]贺国文,赵咏梅,周洁,等.共情护理对抑郁症患者的抑郁情绪及生活功能的改善作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5):659-661.
[2]冯玉娜.共情护理对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及生活功能的改善作用分析[J].特别健康,2017(19):133.
[3]宋乃云,孙玉梅,王彦芳,等.共情护理对抑郁症病人抑郁情绪及生活功能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6,30(22):2771-2772.
[4]闫海花,张三桃,李银鲜,等.共情护理对神经胶质瘤合并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与生活功能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19):2267-2269.
[5]魏艳琴.探讨共情护理对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及生活功能的改善作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4):256-257.
[6]索巧云.共情护理对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和生活功能的改善作用分析[J].医药与保健,2014,22(1):118.
[7]郑梅,彭文玲,李芬燕,等.探讨共情护理对抑郁症患者的抑郁情绪及生活功能的改善作用[J].中外健康文摘,2014(20):199.
[8]卢迟英.共情护理对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及生活功能的改善作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34):141.
[9]刘婷.共情护理对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及生活功能的改善作用[J].中国疗养医学,2016,25(12):1258-1260.
[10]马洪霞,陈圣霞,李遵清等.共情护理对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及生活功能的改善作用[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2,21(9):817-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