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新数字鸿沟问题分析及其对策*①

2018-06-21 02:19艾维依陈明慧
实事求是 2018年3期
关键词:鸿沟农村居民差距

艾维依陈明慧

(1新疆职业大学 传媒与设计学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2;2新疆财经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2)

一、解读:“数字鸿沟”与“新数字鸿沟”

数字鸿沟主要是指在信息技术接入和网络技术应用领域存在差距而导致信息获取和知识运用的差异,是“信息富人”与“信息穷人”之间的鸿沟,数字鸿沟主要表现为网络接入、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硬”鸿沟。城乡数字鸿沟主要是城镇和农村在互联网接入、信息基础设备等方面存在差异,从而使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在信息知识获取方面存在差距,这种差距是一种物理接入上的差距。卡德尔(Kadel)指出,拥有技术和未拥有技术的人之间的鸿沟(也即“数字鸿沟”)已经让我们感到困扰,它的存在时刻提醒我们,不公平使用技术的状况已经存在,并将持续存在。[1](P110)一般来说,传统意义上的数字鸿沟是对互联网的拥有和使用差异的考量,这只是一种数量多寡的表现,也是数字鸿沟最初的表现形式。但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拥有和使用很难再成为衡量城乡居民之间数字差距的指标,传统意义上的“数字鸿沟”很难解释当下技术落差和深层现实差距,由此需要对数字鸿沟进行新的思考。2011年12月4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前特别助理Susan P.Crawford在《纽约时报》发文首先提出“新数字鸿沟”概念,她指出,由于网络接入的普及,传统的数字鸿沟问题有了较大的改善,但“新数字鸿沟”出现了,并且影响越来越大:尽管超过79%的美国人都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接入互联网,但由于收入差距导致不同的用户选择不同的接入方式,网速也大相径庭,同时用户使用网络的行为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不同的家庭教育也导致不同的用户习惯,从而使用户在信息获取、信息参与等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2]2013年1月23日,《解放日报》在《关注“数字弱势”人群》一文中,明确指出,“随着互联网迅速普及,‘新数字鸿沟’开始出现”。[3]

如果说传统的数字鸿沟强调的是互联网设备或者网络接入上存在的差距,那么在当前对“新数字鸿沟”尚未有完整准确的定义的情况下,我们不妨将“新数字鸿沟”视为一种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下的化学反应,即不只是考量计算机和互联网使用数量的多寡,而更是在普遍拥有和使用互联网的条件下,在信息技术的掌握、理解和使用,在互联网知识的获取以及互联网议题的参与等方面存在的巨大差距。这种新情况下的数字鸿沟,更具破坏性,更难以弥合,甚至会越来越深,是新媒体时代现有的社会不公平在互联网上的反映,是互联网上的“知识沟”。新数字鸿沟不再是网络接入、信息技术等“硬”鸿沟,而是网络行为、信息使用、知识获取等“软”鸿沟。进入新世纪以来,信息技术在农村快速普及,由数字鸿沟引起的城乡不公平现象呈现缩小的趋势,但是在信息通讯技术的掌握和利用、信息资源和知识的获取等方面又出现新的差距,城乡新数字鸿沟开始出现并呈现加剧的趋势。

二、我国互联网发展状况分析

(一)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分析

1.光缆长度。根据《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第41次报告,截至2017年第三季度,光缆线路总长度达3 606万公里,其中新建光缆线路564万公里,建设光缆长度保持较快增长态势。

图 1 中国光缆线路总长度

从2010年12月到2017年9月,中国光缆线路长度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见图1)。光缆线路是通信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通信线路是保证信息畅通的前提。我国光缆线路长度不断增加,使我国的信息传递更加通畅。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都不会因为光缆线路的无法接入而导致无法使用互联网,即使是在偏远的山区,我国的光缆线路也实现了基本覆盖。

2.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数量。截至2017年第三季度,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数量达到7.6亿个,比上年底净增7 166万个。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光进铜退”趋势持续,xDSL端口比2016年减少1 265万个,总数下降至2 622万个,占比由2016年底的5.4%降至3.4%。(见图2)

图 2 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数量

3.移动电话基站总数。截至2017年第三季度,基础电信企业继续加快移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前三季度累计新增移动通信基站44.7万个,总数达604.1 万个。(见图3)

图 3 移动电话基站数量

4.4G基站及光纤接入端口占比。截至2017年9月,3G/4G基站累计达到 447.1万个,占比达74.0%,移动网络覆盖范围和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光纤接入(FTTH/0)端口达到6.3亿个,比2016年底净增9 230万个,占比由2016年底的75.6%提高到82.7%。

图 4 GG基站及光纤接入端口占比

(二)互联网应用状况分析

1.城乡互联网普及覆盖率分析。从图5中我们可以看出,城镇地区与农村地区的互联网普及率都在逐年增加,城镇地区的互联网普及率的增长速度要大于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的增长速度,这与城镇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关。

2.中国网民规模和城乡网民规模。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72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4 074万人(见图6),我国网民规模继续保持平稳增长。互联网模式不断创新、线上线下服务融合加速以及公共服务线上化步伐加快,成为网民规模增长推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多次提及互联网,互联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更加凸显,我国向网络强国建设目标持续迈进。过去一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加速融合,“中国制造2025”全面实施、工业互联网全力推进,“互联网+”持续助推传统产业升级;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从初步融合迈向深度融合的新阶段,转型升级的澎湃动力加速汇集;数字经济成为经济发展新引擎,互联网和数字化推动传统经济向互联网经济升级和转型;信息化服务普及、网络扶贫大力开展、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让广大人民群众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拥有了更多获得感。

图 5 城乡互联网普及率

图 6 中国网民规模和城乡网民规模

三、我国城乡新数字鸿沟成因分析

根据《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分析,不同地区互联网应用的使用率也存在明显差异,这种差异主要由应用类型和区域特点决定:一方面,由于使用门槛相对较高,农村地区网民在商务金融类上的应用与城镇地区差异较大,网络购物、旅行预订、网上支付及互联网理财等应用的差距在20%~25%之间;另一方面,外卖、网约车、共享单车等具有明显区域化特点的应用,城镇地区使用率更高,各种应用使用率均超过农村地区20多个百分点。而即时通信、网络音乐、网络视频等发展较早的基础类应用,城乡网民使用差异并不明显,差异率均在10%左右。城乡之间在互联网应用的使用上的明显差距,其形成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

就同一地区的城乡经济发展水平来说,城镇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快,商业区和住宅区的区分不明显,在城镇地区可以点外卖,出门可以骑共享单车,这些新兴互联网应用在农村地区基本没有普及。城乡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又导致城乡居民收入的差异。根据《2017年中国统计年鉴》,2016年我国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是33 616.2元,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2 363.4元。经济收入是影响互联网接入的重要变量,也是影响互联网使用的重要因素。经济收入水平高的城镇居民可以通过支付购买的方式在互联网上获得更多的信息、知识,而经济收入水平低的农村居民,可能因为无力支付购买,而无法获得更多的知识,这是城乡新数字鸿沟出现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城乡居民受教育程度存在差异

教育程度一直是影响不同群体之间传播效果差异的重要因素,教育程度直接影响到受众的文化水平。在互联网的使用和知识获取方面,教育程度的不同,直接能够影响个体对网络的认知度,以及对于网络议题的参与程度。不容置疑,不同教育程度者之间的数字鸿沟几乎是不可避免的。根据2010年《中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城镇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以上的人口分别是1.25亿人、2.4亿人、1.4亿人、1.05亿人,农村分别为2.32亿人、2.73亿人、4 709万人、1 225万人,而农村地区15岁以上文盲人口是3 888万人,城镇地区15岁以上文盲人口为1 530万人。从这些数据可以清楚地看出,农村人口的受教育程度远远低于城镇人口受教育程度,农村受教育程度为小学初中的人口占比例最多,而受教育程度为大学以上的人口占比最少。受教育程度不同直接导致文化水平上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在普通的互联网应用上体现得不明显,但是使用门槛较高的应用上体现得较明显,这是城乡新数字鸿沟形成以及不断加深的重要原因。

(三)城乡居民的互联网理念和信息知识存在差异

在新媒体时代,掌握信息便意味着掌握了领先和进步的资源,掌握了竞争中的主动权和话语权。由互联网基础设施带来的数字鸿沟能够弥补和愈合,但互联网理念和信息素养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养成的,也许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够缩小城乡之间存在的数字鸿沟。互联网理念的薄弱和信息知识的缺乏与个体的受教育程度、生活环境、工作经历息息相关,城乡居民在这些方面的差距是很明显的,城市居民的生活和工作环境都有利于他们接触互联网,对其理念和信息知识的养成有很大帮助。农村居民生活环境相对封闭,这种情况在短时期内很难改变,城乡之间的新数字鸿沟会不断加深。

四、填平城乡新数字鸿沟的建设性举措

解决城乡“新数字鸿沟”问题,仅仅从解决“物理接入”方面入手,显然不能够缩小城乡数字差距。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乡之间在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差距不断缩小,互联网接入已经不是导致城乡新数字鸿沟问题的主要原因,所以填平城乡新数字鸿沟要从提升农村经济、发展农村信息教育、提高农村居民的信息素养等方面着手。

(一)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缩小城乡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国家高度重视乡村经济的发展,乡村经济的振兴和发展能够搭上国家经济发展的快车,这对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非常有利。农村地区经济水平的发展以及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由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收入差异造成的城乡新数字鸿沟。

(二)加快农村教育信息化建设

根据2010年《中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我国农村地区15岁及以上的文盲人口占人口比例达7.26%,高于全国4.88%的水平。农村地区应正视现状,尽快发展远程教育及各类成人教育、终身教育,加速普及互联网知识,积极培养农村居民的互联网素养,通过网络培训班扩大学习群体,使农村居民普遍提高自身的文化知识及科技应用水平,造就一大批能够适应农村信息化、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本土人才。城乡新数字鸿沟的根本是由于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不够导致文化素质不高,在一些高门槛的互联网应用上,受教育程度低的人很难熟练掌握和使用。对于利用互联网应用进行学习和获取知识方面,受教育程度低者很难充分利用网络上的免费资源。所以要想缩小城乡新数字鸿沟,加快农村教育信息化建设是关键,这有利于提高农村居民的信息知识和互联网素养。

(三)培养农村居民的信息意识,提升其利用网络的主观能动性

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在个体主观能动性上的差别也是导致城乡新数字鸿沟的重要原因。个体的主观能动性能够促使个体将所接受的新鲜事物转变为自我认知,从而提升自己接受事物的能力和水平。一方面,一直以来,解决城乡数字鸿沟问题的手段主要是依靠信息技术的提升,而人的主观能动性被信息技术的外壳所蒙蔽,以致于城乡数字鸿沟差距逐渐缩小的同时,城乡新数字鸿沟又接踵而至。另一方面,在解决数字鸿沟问题的过程中,过分地强调物理层面的因素,忽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人文因素,很容易就会陷入误区,造成资源浪费。城乡新数字鸿沟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城乡居民的素质问题,所以在解决城乡新数字鸿沟问题时,要充分调动农村居民学习使用互联网的主观能动性,只有提高农村居民学习互联网知识的兴趣,才能够提升其信息意识,才能够在根本上解决新媒体时代下城乡新数字鸿沟问题。

[1]加里·G·比特,简·M·莱格西.课堂中的技术应用[M].余泰,刘娜,王其冰,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汪峰.新数字鸿沟研究[J].图书馆杂志,2013(01).

[3]徐敏.关注“数字弱势 ”人群[N].解放日报,2013-01-23.

猜你喜欢
鸿沟农村居民差距
住在养老院,他们过得好吗?——陕西农村居民养老情况调查
婚姻不是用来填补鸿沟的
促进农村居民心理健康与实现精准扶贫
难分高下,差距越来越小 2017年电影总票房排行及2018年3月预告榜
鸿沟为界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真实:作文难以逾越的鸿沟吗?
让学生都跨过说话的“鸿沟”
幻想和现实差距太大了
做强农村居民的健康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