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区第十一小学 张 梅
怎样使小学生爱学数学,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J.S.Bruner)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新学习材料本身发生兴趣,兴趣可以孕育愿望,可以滋生动力。我认为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必须要努力使学生对学的科目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旺盛的求知欲。
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应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做到:上课伊始,兴趣盎然;课在进行,兴趣愈浓;课已结束,兴趣犹存。
在数学教学中,选取在典型性的感知材料,采用灵活多样、高效实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去引探新课,是上好新授课的重要前提和艺术。
设计好每节课的“开场白”,用新颖的导语可“一语激起千层浪”。
是创设使学生期待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去引导学生探究新课,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和思维。
数学中的概念,有些是通过实际计算来揭示其本质属性,计算结果来定义或描述的。
动手操作,一方面可为学生架起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桥梁,帮助理解掌握新知识,培养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丰富的情感体验可把客观上的“要我学”内化为主观上的“我要学”,改变学生消极被动的学习局面。
使用模型可以突破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生动形象地认识客观世界,使知觉和思维变得更直接、更迅速、更深刻,从而获得“成功”的乐趣。
在数学教学中,通过解题的练习,是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知识,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发展想象,培养兴趣与思维的有效途径。
在数学练习中,如果引用填空、选择、判断、改错、作图、编题等多种题型,能使练习内容变得灵活多样,富有启发性、趣味性,提高学生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判断推理能力。如“多位数的读写”,让学生用0,0,6,4,7,3,9七个数字,组成最大的七位数,最小的七位数,只读一个0的数,要读两个0的数,一个0也不用读的数等。又如“分数乘以整数”的练习,串联分数乘法与分数加法的关系,可设计如下各题。
这些练习,既不会加重负担,又能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也感兴趣。
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习题,要引导学生沟通所学知识,启发他们思考。例如:
甲乙两堆煤共重2940千克,如果甲堆煤减少25%,乙堆煤增加15%,则两堆煤的重量相等。原来甲乙两堆煤各重多少千克?
解这题的关键是如何把题目转化为简单地按比例分配题,这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为此,可先引导学生复习“ 若30a=40b,那么a:b=( ):( )”,然后解题。学生根据题意,写出:甲×(1-25%)=乙×(1+15%),从而求出甲乙两堆煤重量的比是23:15。这就把题目转化为简单的“按比例分配”应用题,困难就迎刃而解了。
在练习作业中,解题技巧的简洁性、和谐性和奇异性可以构成一种美的意境。例如:
某车间计划生产1200个零件,实际前3小时就完成了计划的40%。照这样计算,几小时可以完成任务?
通常的解题思路是:“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列式:
“ 1 2 0 0 × ( 1 - 4 0 % )÷(1200×40%÷3)+3”或“1200÷(1200×40%÷3)”。如果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进行思考,联系解“工程问题 ” 的方法,把工作总量看作整体“1”,就可合理、巧妙地列出另外的简便解答方法:1÷(40%÷3)或3×(1÷40%)。
当得到最佳解法后,可以引导学生欣赏解法的简洁和精练美。
一堂课临近“尾声”时,学生往往会注意力涣散。这时,必须设法使他们保持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和注意,巩固和提高对整堂课的学习效果。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把一堂课的教学重点编成游戏,既可活跃课堂气氛,又可巩固和提高所学知识。
小结这堂课所学内容。教师可以发问:“ 这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新本领(或懂得了什么新道理)?”然后,师生共同归纳、理清思路、提纲挈领,便于学生掌握,同时使学生知道了学习的进益,产生一种“成就”的愉悦。
如让学生制作简便的学具;作简易的课前调查;作一些计算(如教学循环小数前计算 1÷3 ,3÷7……)等。
学习本身是一项艰苦的劳动,但只要教师善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的思维和知识之间架起桥梁,学生就会感到学习充满了乐趣,就会发现知识是一个多么有趣的世界,就会感到学习是一种需要而不是负担,从而做到“书山有路趣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