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胜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16页“应用广角”。
【教学过程】
我们学习了折线统计图,谁来说说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各部分名称及画图步骤?(呈现图)青岛市2003年各月降水量统计图,从这幅图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教师和学生一起复习横轴和竖轴;折线统计图中的点表示数量,线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折线陡表示变化快,折线平缓表示变化慢。
(导入)生活中的很多方面都可以用折线图来表示,比如一些物体的运行轨迹,就是用折线图来表示的,叫做运行图。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生活中的情境,你有信心画出来吗?
出示情境:公交车从A站出发,4分钟后到达距A站3千米处的B站,在B站停留2分钟后出发,4分钟后到达距A站6千米处的C站,在C站停留2分钟后继续出发,8分钟后到达距离A站10千米处的D站。
今天我们采用一个新的学习方式,根据同学的叙述,你闭上眼睛,在脑海中浮现公交车的运行轨迹,再用手书空的方式表示出来。注意竖轴表示路程,横轴表示时间。老师相信你能根据听,比划出来。
请同学们根据同学的叙述在作业纸上用铅笔画出公交车的运行轨迹。
教师观察学生的画图情况,在学生画完后教师出示公交车的运行图,引导并和学生交流,从而突破难点。
展现统计图,和学生讨论为什么在B、C点是平的。
引导学生总结:运行时时间在变,路程也在变;休息时时间在变,但路程没变。
同学们不用纸都能画了,在纸上一定能画得更漂亮。
一辆汽车8:00从A站出发,9:00到达 60千米处的B站,休息30分钟后继续出发,10:30到达120千米处的C站,休息30分钟后返回,12:00回到A站。
同学们都已经会画统计图了,很不错。
请你根据所提供的信息,分辨出合适的统计图,你一定行的!
小华同学上午9时从家出发,9:30到达距家 10千米处,休息半小时后继续出发,上午11:00到达距家30千米处的目的地。
下图表示小芳步行去公园游玩时,离家路程的变化情况。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小芳去公园游玩的行程过程。
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再请个别同学说。
看看哪个小组符合图意而又说得精彩。
小明骑车从家出发,去离家4千米的图书馆,借了书后因自行车坏了,乘公共汽车回家。下图表示在这段时间里小明离家路程的变化情况。
(1)小明从家到图书馆用了()分钟。平均每分钟行多少米?
(2)小明从图书馆回家用了()分钟。平均每分钟行多少米?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欣赏生活中的统计图,感受图就在我们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