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数学教学环节学案导学模式的应用研究

2018-06-16 04:07刘杰
教育界·下旬 2018年1期
关键词:中职数学教学应用研究

刘杰

【摘要】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等,为学生全方位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文章主要以中职学校数学教学作为研究对象,将提升中职学校数学教学质量作为目的,从学案导学模式的应用入手,结合教学实际进行研究分析,希望能够为相关教学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中职数学教学;学案导学模式;应用研究

随着我国教学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我国的教育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带动了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但是在实际教学当中,部分课程的教学效果一般,尤其是数学课程,很少学生对数学感兴趣。因此,相关教学工作者应当不断地对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调整,以提升中职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一、对学案导学模式进行阐述

学案导学是在学案的基础上,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通过师生相互配合完成教学任务的数学学习模式。在中职学校数学教学当中,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教学开展的前提。因此,教师要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學习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同时要做到教、学结合,既要保证在教学过程中的科学有效指导,又要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编写和设计中职数学学案的注意要点

(一)编写和设计思想

首先,要将素质教育思想作为教学指导,并在此基础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其次,在编写和设计教案的同时,要满足《新课标》对中职教育提出的要求,要根据教材的指定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进行设计。再次,在编写过程中,要在涉及教学要点的基础上,添加一些可以提高学生思维力的内容,而且要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保证学生整体上都能有所进步。最后,在设计学案过程中,要和学生的发展状况紧密联系在一起,教师在出题时要和学生所学知识挂钩,不可脱离教学范围,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教学内容和现代化教学设备进行巧妙结合,这会在一定程度上使教学内容更加具体化,将抽象的内容变得实际具体,便于学生加强理解和巩固。

(二)学案设计基本要素

首先是教学情境。在现代社会,人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情境。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其次是教学问题。在设计教学问题时要将学生作为核心,教师要按照教学目标和内容,按照学生的实际发展状况,确定适宜学生发展的问题。再次是多媒体设备。将教学内容和多媒体设备相结合,可以为学生营造温馨、和谐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奠定扎实的数学学习基础。

三、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建构

(一)课前自学阶段

教师应当在课前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按照《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数学基础,制定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计划。与此同时,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应当适当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课前自学阶段主要是引导学生根据导学案,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完成教师规定的教学任务,并在此过程中逐渐对自身的知识掌握情况有所了解,使得教师能够更加具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地展开教学工作。

(二)课上导学阶段

课上导学阶段主要分为三个教学环节:合作交流、精讲点拨、总结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兴趣爱好,制定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目标和计划,并在此基础上深化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从而更加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方便随时进行调整,使得教学工作更加具有可控性和灵活性。

另外,教师也可以采取小组学习的方式,在学生分组讨论时,教师适当地进行引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在各小组表达观点之后,教师最后做点评,规范学生的数学术语和解题格式,总结规律方法,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辅助作用,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快乐,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其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在精讲点拨环节,教师要对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普遍遇到的问题、数学规律、解题思路等进行梳理和指导,进而巩固学生对数学重难点的理解和掌握。学生在教师讲解的同时可以进行记录,以免遗忘。

在总结反思环节,教师应当为学生设计符合教学内容的练习任务,鼓励学生认真完成。并且教师要引导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当学生表述完毕后,进行适当的补充,对于那些课上表现良好的学生进行奖励,逐渐培养其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增强学习兴趣。

(三)课后巩固阶段

在这一环节,学生要对课上的导学案进行整理,而这种整理过程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教师要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并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以及课上表现做出评价,在此基础对自己导学案和教学环节进行调查。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进行个别辅导,避免学生出现掉队情况。

四、学案导学在中职数学教学环节中的应用研究

例如课题“函数的奇偶性”。

(一)知识和技能

在了解函数奇偶性概念的同时,对函数奇偶性质能够准确做出判断。

(二)过程和方法

在奇偶性的概念形成过程中,对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归纳能力等进行有目的的培养,与此同时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让学生体会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在数学中的应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学生的教学引导,帮助学生建立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在对数学的摸索、研究中感受到乐趣。

教学重点:函数奇偶性概念的形成和判断。

学习难点:加深学生对函数奇偶性概念的理解。

设计意图:使得学生能够对函数奇偶性质有所了解,在学习过程中降低难度。

练习:函数单调性的定义是什么?增(减)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关于y轴对称的两点的特性?关于原点对称的两点的特性?

设计意图:复习对称的知识点,深化学生对图像的对称性的理解。

问题:我们学习过哪些对称?对相关图片进行分类说明。

让学生举例说明哪些图像具有对称性。

设计意图:引出课题和概念。通过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图形的对称性进行举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发现数学中的对称美。

探究一:偶函数的定义和图像性质。

问题一:找到图像之間的共同点并用数学式子将其表现出来。

问题二:如何用函数f(x)=x2的解析式来描述图像关于y轴对称的特征?

问题三:对于函数f(x)=x2,由f(-x)=(-x)2=x2=f(x),这时我们称f(x)=x2为偶函数,你能类比上面叙述说明函数f(x)=|x|也是偶函数吗?

问题四:对于一般函数f(x)你能给出偶函数的定义吗?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通过大量的感知对概念进行归纳。让学生通过身边的实例,逐渐加深对函数的了解,形成概念。与此同时,对函数的偶函数性质是函数的整体性质,引导学生能够准确判断函数的奇偶性。

探究二:奇函数的定义和图像性质。

问题一:对于函数f(x)=x,f(-3)=-3=-f(3),f(-1)=-1=-f(1),对自变量和函数值之间的关系进行阐述,你能在此基础上根据解析式得出一般关系式吗?

问题二:通过对偶函数概念的理解你能总结出奇函数的概念?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偶函数,进而加深对奇函数的理解,将两者进行对比,逐渐建立相应的概念体系。同时教师要强调两者之间的区别,特别是“奇函数的定义域中包含0,其函数值一定等于0”这个特性是偶函数所不具备的。

教师应当在上课之前将导学案发放给学生,为其预留出独立思考学习的空间和时间,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其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为教师的教学工作减少难度和压力。这个案例有两个核心概念——奇函数和偶函数,都是通过问题进行学习的。教师要在和学生的交流中进行引导,特别是对奇偶函数定义域的要求,教师要重点强调,避免学生对此有所忽视。

五、结束语

通过对学案导学在中职数学教学环节中的应用分析,体会到它对中职院校数学教育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进而实现教学目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案导学在中职数学教学环节的应用,不但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因为师生互动,逐渐缩短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发展状况,建立更加完善的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服务,为学生将来的全面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培养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伍艳玲.中职数学教学中“学案导学”模式的应用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版),2017(1X):51.

[2]王伯春.论中职数学教学中“学案导学”模式的应用[J].数学大世界旬刊,2017(01):4.

[3]王少坤.“学案导学”模式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17).

猜你喜欢
中职数学教学应用研究
中职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的途径探析
AG接入技术在固网NGN的应用研究
空域分类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
中职与高职数学教学衔接的研究
专业背景下中职数学的应用型教学模式分析
“逆向”激发兴趣,探索中职数学教学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