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克俊
摘 要:家访工作是家校共育的老传统。要想提升农村初中生的学习成绩和品德素养,除了在教学方式上革新之外,还应依托家校共建的方法,帮助家长形成较为规范、长效的教育管理机制,提高家访工作实效性,努力创设家校共育的良好环境,真正让家庭与学校平等地合作,家校共育才更具有生命力。
关键词:家访;家校共育;策略;心育;德育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0-005-2
家访工作是家校合作的老传统,正因为传承的时间长,说明它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有较强的实效性,也深得家长的欢迎。但传统的形式我们不仅要传承,同时我们也需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改变对策,家校共育才更有生命力。
一、家访工作制度化
要使家访工作有实效,学校必须建立规范的家访工作制度,用制度指导行动。第一、制定家访工作计划。为了解决家校双方时间难以协调、每学期家校联系偏少的问题,我校在每个学年初,制订一份科学的家校联系工作计划,其中包括时间安排、联系方式、家访主题等内容等,以确保家校更好地配合。第二、成立家访工作领导小组。我校结合家校工作的基本情况,成立了以一把手校长为领导的,各部门行政负责人为组员的家访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负责筹划和落实学校的家访工作。第三、明确家访工作职责。如教务处主任负责收集学生学习情况,包括学生平时的作业情况等;政教处主任负责收集学生在校期间学生行为习惯表现,发放“家长问卷调查表”,收集统计家长对学校家访工作的个性要求并反馈给各班级家访工作领导小组;总务处主任负责寄宿学生就餐就寝情况的收集;班主任负责整个家访工作的协调与组织工作,确定家访目的,针对学生家长特点与期望,明确家访内容,制定谈话提纲,确定谈话方式,并负责对本班级相关家访成员进行访前培训。第四、明确家访原则,我校将家访定位于集中家访与个别家访相结合,个别学生多次重点家访相辅助的形式。集中家访就是利用学校期中考试后进行统一的大规模的集体家访。而个别家访情况确定如下:学生患病,缺席三天以上,班主任要登门或上医院探望;学生家庭发生重大或不幸事件,要及时上门做好安抚工作;学生无故迟到、缺席,及时向家长了解原因,通报情况,共同进行教育;学生学习成绩突然下降或品行不端,及时与家长联系,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教育。
二、家访要求明确化
学校家访工作要有明确细化的要求,可操作性要强,我校提出“家访工作五规定”。一是规定家访时间,家访应预约前往,不能搞突然袭击。我校往往将期中考试后一周的兩三个晚上为集中家访时间,避免与城乡接合部学生家长务工或农作的时间相冲突。
2.确定被访人数,一学期被家访的学生人数务必达到全班学生数的2/3以上,一学年内,确保每个学生家庭都有老师走访过。
3.拟定家访内容,①了解学生的家庭与学生在家的具体表现,如学习习惯、自理能力、家务劳动、孝顺父母、家庭情况等;②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期间各方面的表现;③了解学生家庭的结构、经济状况、环境、教育等情况。④向家长宣传法律知识、心理健康知识、学校政策等;⑤与家长协商共同教育学生的措施、方法、手段与经验,帮助解决家庭教育中的难题,为家长正确教育孩子提供方法与经验借鉴;⑥协调学生与家长的关系,增进与学生、学生家长的情感交流。⑦听取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做好学生的服务工作。
4.制定家访要求,要求教师家访时不吃请、不收礼,保持教师良好的师德形象;要求教师家访时不告状、不诉苦,不推卸责任,家访过程中要规范用语,尽量用“希望、建议、如果”等委婉的方式提出,避免学生、家长出现不妥想法,以达到家访的最好效果。
5.敲定“家访后”要求,①教师家访后要有家访记录,客观记录家访过程;②关注并记录家访后学生的在校情况,为研究典型学生的典型问题提供材料借鉴;③提炼家访中出现的典型案例进行教育反思,提升德育研究能力;④完善问题学生的问题档案,形成解决问题学生的有效素材。
三、家校沟通立场平等化
反思传统的家校沟通工作,教师都是建立在“师道尊严”的基础之上,尽管教师能够放低身段,期望听到家长对学校管理、教师教学等方面的宝贵建议,但是多数家长还是抱着小心谨慎的态度与老师沟通。因此,我们要求教师要转变家访观念,在家访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1.以“朴素化”的形象走近家长
农村教师家访在着装上尤其需要注意,我校要求教师家访前应对着镜子将自己的衣饰、容颜修饰一下,衣帽整洁得体,该扣的衣服扣子应扣好,鞋带应系好,不能有衣冠不整、蓬头垢面的形象。同时衣服应朴实大方,忌穿着奢华妖艳,避免与家长之间造成距离感。
2.以“平民化”的身段走进家长
所谓“平民化”不是要求教师弱化为一般的农民或打工人员,是要求教师怀有“甘苦”之心,对家长的个人状况能感同身受。尤其是对家庭贫困的学生家庭,教师更要关心关爱他们的生活,甚至给予他们尽力的帮助,鼓励他们“人穷志不穷”。如果教师抱着高贵的心态高高在上,那教师就很难走进家长的心灵,家访效果就不容乐观,家访目的自然就难以达成。我校要求教师,如有家长煮了茶水或鸡蛋“款待”老师的时候,教师必须要喝水,哪怕家长是用饭碗盛着水,哪怕他的茶杯不很干净,教师必须吃掉一个鸡蛋,因为这样的一些小细节,其实是家访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的首要条件,那就是你必须要平等的对待他们。
3.以“开朗化”的信念融入家长
农村初中学生家长多为外来务工人员,家长文化层次低、社会阅历少、沟通能力弱,他们甚至不敢单独面对老师,因此教师就应以乐观开朗的思想主动融入家长的群体,在思想上取得他们信任,这样的交流效果就会更好。我校要求班主任牵头,拟定一个较为爽朗健谈的老师作为家访交流的主要人选,这样可以避免家访的过程中冷场,也可以他们开朗的情绪感染家长,以便消除家长沟通过程中的防范意识。
4.以“服务化”的意念帮助家长
教师要树立协作意识,和家长建立伙伴式的家校合作关系,不能只从自身角度出发一味要求家长配合。要把家长作为亲密合作的伙伴,站在家长的立场想问题,与家长亲切交换意见,共同商讨解决学生问题的办法。学校也应处处体现接纳家长成为合作伙伴的姿态,譬如要善于帮助家长制定家庭教育的计划和活动方案,解答家庭教育中的困惑,指导家庭教育的方法,帮助家长由原本的随意型、经验型、情绪型教育向专业型、科学型教育转变。
四、家校沟通的技巧化
学校要针对家长的不同气质与表现,有的放矢地培养教师不同的沟通能力与技巧,让教师学会旁敲侧击的暗示、顺水推舟的运用、主次颠倒的捎带、以退为进的迂回等沟通法宝。
1.对于知识型家长,如实事求是反映學生的表现,客观地反映孩子的个性,主动了解孩子在家中的学习与生活情况,也可请他们提出对教育的看法,充分肯定和采纳他们的合理化建议,跟家长多一些商量,少一些命令,多听家长的意见,这样才能和家长同心协力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
2.对于溺爱型家长,指导家长要会爱子女。家长爱子女天经地义,这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所以要充分尊重家长的感情,肯定家长热爱子女的正确性,使对方从心理上能接纳意见。但必须使家长明白:爱的缺乏和过度的爱,都会对子女的教育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和后果。所以应恳切地指出溺爱对孩子的危害,耐心、热情的帮助和说服家长采取正确的方式教育子女,告诉家长对子女的爱必须有理智,有分寸。只有这样,爱才能转变成为对子女伟大的教育力量,才能发挥爱特有的教育功效。所以交谈时,首先肯定学生的长处,对学生的良好的表现予以真挚的赞赏和表扬,然后再指出学生的不足。
3.对于放任不管型家长,要多报喜,少报忧,使家长意识到孩子的发展前途,激发家长对孩子的爱心与期望心理,改变放任不管的态度,吸引他们主动参与教育孩子的活动。同时要委婉的指出放任不管对孩子的影响,使家长明白,孩子生长在一个缺乏爱心的家庭中是很痛苦的,从而增强家长对孩子的关心程度。
4.对于后进生家长,应尽量挖掘学生闪光点,要让家长看到孩子的长处与进步,看到希望。对孩子的缺点,不能不说,但一次不能说得太多,不能言过其实。说到孩子的优点时语言要热情、有力度,而在说缺点时语气要委婉,多一些表扬与鼓励,少一些批评与指责,和家长一起分析研究教育学生的方法,这样就会让家长对孩子更加有信心。
5.对于不讲理家长,他们往往刁难挖苦,言辞尖刻。教师要面带微笑,少说多听,但要适时辅以“嗯”、“是的”、“没错”等词语,让家长感受到对他的尊重。避开他们正面的锋芒,以理服人,讲述孩子的错误时,一定辅有事实依据,处理问题要有依据、有原则,语速不急不躁,不可语速过快,要掌握谈话的节奏。多用礼貌用语,避免与家长得争吵,抱着打持久战的准备,耐心细致的做家长得工作。
6.对于冷漠型家长,这些家长往往抱着消极的态度应付,表现在态度冷淡不说话,或是随随便便敷衍几句,或者答非所问,不想理睬,对于此类家长,应充分沟通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乃至孩子一生的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不仅如此,还应该让父母了解到他们的个性对孩子性格养成的重要影响,以自己的苦心与诚心打开家长的心扉,赢得家长的理解与信任,最终得到他们的支持。
五、家访工作形式灵活化
1.变“个人家访”为“全员参与”
家访工作看似是班主任的事情,实际上班主任不可能了解学生各方面的发展状况,所以如有行政和任课老师,尤其是副课老师的参与,能让家长更直观的了解孩子的整体状况,为家庭教育的有效开展打下基础。如针对偏科的学生,班主任可让该学科教师主讲,有目的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针对“问题学生”,班主任可与政教处、团委或关工委、心理教师一并家访,了解学生家庭成长环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2.变“白天家访”为“晚上家访”
农村初中家长白天与双休日基本都在外务农或打工,所以家访的时间可以改成晚上家访,这样既不耽误家长的工作,也能让家长从心里生发出对学校与老师的感激之情,有了这种信任的基础,家访就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3.变“一次家访”为“数次家访”
传统家访基本是以一次为主,事实上一次家访并不能有效解决贫困生、留守儿童等问题,此类问题学生需要老师更加关心与重视,因此参与此类孩子家访的教师也就应该更多,家访的频率要更密集,让他们感受到更多的关爱。
4.变“单个家庭”交流为“多个家庭集体”交流
农村初中家长职业多是务农与打工,因而家长较为自卑,胆识较小,学校应改变原有的家访形式,可以将附近居住区域的家长集中到其中一家进行共访。家长人数多他们自然就敢说,不同状况的孩子在一起,在谈到孩子的某一类型问题的时候家长也就不会觉得难堪,反而会觉得大家都有的现象就是势必要改的大问题,这样的家访效果会更加有效。
总之,农村学校家访工作只有不断创新家访工作形式,努力创设家校共育的良好环境,将家长纳入到家校沟通的健康平台,才能真正让家庭和学校平等地握手,也才能使这一老方法在现代农村教育,尤其是农村初中学校焕发出更加灿烂的光芒,为实现农村学校教育的有效推进助推增力,使农村教育真正的走向春天!
[参考文献]
[1]李燕.浅谈新时期家访工作的意义与原则.基础教育研究,2012(02).
[2]董玲.漫谈新时期的教师家访.吉林教育,20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