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珍珍 刘晓帆 夏金星
摘 要:文章阐述了“以人为本”的职业教育价值观的内涵及时代意义,提出“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实现人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从职业学校教学情境、办学模式和积极教育三个方面提出了“以人为本”的职业教育价值观实现的有效路径和方法,同时从学生和教师、课堂和教学的角度,指出了职业教育坚持“以人为本”价值观应当克服的两个误区。
关键词:以人为本;职业教育价值观;实现途径
作者简介:周珍珍(1993-),女,湖南攸县人,湖南农业大学教育学院2015级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教学与管理;刘晓帆(1972-),女,湖南双峰人,湖南省商业技师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教学与管理;夏金星(1966-),男,湖南衡阳人,湖南农业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教学与管理。
基金項目:教育部、财政部重大项目“职教师资本科专业培养教育理论课程开发”(编号:VTNE092),主持人:夏金星。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8)03-0152-04
习总书记就2014年6月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作出重要指示,“要加快职业教育的发展,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教育环境。与此同时,还要加大对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支持力度,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1]习总书记对职业教育的指示,既体现了对人本主义教育价值观的重视,也反映了当今职业教育亟待关注和解决的问题。随着职业教育吸引力的不断增强和社会地位的快速提升,职业教育的价值不仅体现在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也体现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面临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职业教育要在“以人为本”的价值观的引导下,探索出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路径和新方法。
一、“以人为本”职业教育价值观的内涵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曾这样表述:“教育不仅仅是为了给经济界提供人才,它不是把人作为经济工具而是作为发展的目的加以对待的”[2]。职业教育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其最重要的价值是形成核心素质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和终身发展。
“以人为本”的思想强调人的尊严、人的权利和人的发展。原国家教委职业技术教育司司长杨金土先生提出(2006年),“以人为本”的职业教育价值观理念应当包含三个要点:第一,要相信人人有才,这是职业教育工作者的基本信念。每个人都是兼具巨大潜力和多元智力的个体,作为职业教育工作者应当善于发现、挖掘、珍惜并相信这些能力是能够绽放异彩的。第二,要帮助人人成人,这是职业教育的首要使命。要学会做事就要先学习做人,我们不仅要成为遵纪守法的好公民,还要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人”,才能应对来自劳动力市场的重重考验。第三,要帮助人人成才,这是职教机构的重要承诺。不断寻求多样的质量标准,使教学过程富有弹性,让学生有充分的学习选择自主性[3]。因此,职业教育助推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其首要和根本任务就是要确立以人为本的职业教育价值观,以此来指导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践。
二、职业教育坚持“以人为本”价值观的时代意义
(一)“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基本要求
职业教育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实现个体发展和幸福的路径。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4]教育只有为人民所接受,才能转化为知识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就要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观。人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都会产生不可分割的联系。这些联系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这个整体的核心和本质都是人,这与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相契合。蔡元培先生曾说过,“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份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的器具,给抱有他种种目的的人去应用。”这指明了教育的目标和方向,秉承以人为本的职业教育价值观是为人民造福祉、谋福利的必然选择,也是落实新形势下党的教育方针和根本任务的基本要求。
(二)“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落实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公民个人层面提出了不同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其基本原则中指出,“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关注人们利益诉求和价值愿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表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以人为本,立足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观。职业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技能,还要尊重学生成长需求。坚持把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逐步渗透到教育教学实践中,是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举措。
(三)“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是终身教育理念下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
职业教育是民生教育,是保障一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保罗·朗格朗曾在《终身教育引论》中提出:“所谓普通教育,也就是学会使用科学知识和表达思想的工具,只有在它培养了人们从事职业的能力时才能获得其充分的意义,也才能获得最强大的动力”[5]。职业学校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是指通过职业教育,促进每个人以永不懈怠的强劲内驱力去实现自身能力全面发展,使生命内涵获得淋漓尽致的发挥,使学生具有可持续的自我发展能力[6]。因此,以人为本的价值观也可以理解为既要满足人的职业技能发展需求,又要培养人的核心素养,促使人的身心实现和谐发展,最终推动我国经济平稳运行和教育可持续发展。
三、“以人为本”职业教育价值观实现的有效途径
“以人为本”不仅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现代教育理念的真谛[7]。“以人为本”,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通过依靠人、为了人、尊重人,实现发展人的目的。实践表明,在职业学校层面,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有效途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营造优质的职业教育教学情境,为学生搭建自我展示的平台
职业教育回归育人本源,就应帮助学生找到合适的生存形态。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更是学生陶冶情操、熏陶情感的圣地。积极营造优质的职业教育发展情境,加强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势在必行。学校要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审美教育,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努力为学生搭建一个教育自我、发展自我、实现自我的平台。譬如宁波外事学校在这一方面率先作出了典型示范,学校秉承“人人都可成才,人人都能精彩”的育人理念,坚持“让每个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舞台”。学校以全国中职生“文明风采”大赛为契机,把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渗透到比赛过程与学生成长之中。通过校内广泛宣传,积极动员师生参与的方式,形成一种无处不在的核心影响力,为学生的美好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学校努力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在办学风格上注重人文关怀和培育。学校从理论到实践,都渗透着以人为本的精神[8]。因此,塑造以人为本的文化导向德育环境,为学生搭建自我展示的舞台,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鲜明的个性气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感受合作的欢乐,收获成功的体验,实现学校在学习中育人、在活动中育人的目标。
(二)转变传统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打造开放型教学体系
传统的职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功利主义和工具性色彩,不利于受教育者的个性化和全面发展[9]。职业教育应当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坚持为学生发展服务的办学模式,努力突破封闭式的教育。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特点的教学组织形式,真正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入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中。在授课内容上要注重课程开发的层次和类型,加强课程内容与社会发展之间的联系;在教学方法上要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问题分析能力,鼓励学生自主开展合作互助型学习;在育人模式上要侧重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大力开展校企合作和集团化办学。譬如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积极践行以人为本,率先踏出了创新步伐。学校为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通过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方式,完成了学校在专业特色、课程设置等方面与企业的无缝对接,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益和社会效益。学校还通过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奠定了订单式人才培养的硬件基础。此外,学校通过校企融合的方式,推行“现代学徒制”让学校与企业实现有目的的合作培养人才,促进双方核心人才的培养[10]。这种开放型的教学体系表现出多层次、多规格、多途径的特征,依据学生特点和市场需求开展合作办学的多元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了职业教育的创新性和时代性,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教育价值观的现实回应。
(三)运用积极心理学理论,开展积极的职业教育
基于教育对人的价值视角,教育的目的是引领学生发现并发展自己的能力,是促使教师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手段。西方积极教育运动和积极心理学的影响,促使积极职业教育理念在我国开始兴起并发展。通过反思職业教育的现状和传统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运用积极心理学理论开展积极职业教育十分必要。积极心理学由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里格曼首先创立,主张要用积极的心态解读人的心理现象和心理问题,研究人正面的、积极的品质,充分挖掘人潜在的优势力量,培养人的积极品质[11]。积极的职业教育价值观应当走人本主义的管理路径,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选择和自主发展的机会。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譬如株洲幼儿师范学校,为学生积极探索出一条“快乐德育”的教学模式。“快乐德育”以体验为核心,通过享受过程的快乐达到教学的目标。以人为本,以快乐为主题,符合人的心理认知发展规律,让学生在快乐的体验中感受可信、亲切、有用、愉快的德育[12]。充满人文精神的理想职业教育,应当以尊重人性、呵护天性、张扬个性、提升品性为原则。开展积极的职业教育,是为人的发展和幸福提供智力支持和服务。以人为本的职业教育价值观,应当实现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个性影响个性、以精神塑造精神、以人格培养人格[13]。运用积极心理学,实施积极的职业教育是践行以人为本的价值观的有效路径,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四、职业教育坚持“以人为本”价值观应该克服的两个误区
(一)过度迁就学生的主体需要,忽视教师的发展权益
在职业教育教学中,教师传授的知识,既要满足学生知识能力发展的需要,又要符合其未来走上工作岗位的技能要求。基于该出发点,职业学校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苛刻”,一味的要求教师“服务学生,奉献自我”。譬如在职业技能比赛期间,教师往往要放弃正常的调休时间给学生培训技能以赢得胜券。此外,还有些职校为了维护学校的名誉或留住生源,对于学生出现的一些违背道德伦理的问题没有从严教导,仅仅停留在口头警告批评阶段。倘若学生再有类似问题出现,就把责任归结到教师教导不当。教师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一些学校领导甚至教育主管部门熟视无睹,如何实现师生的和谐发展呢?这种“唯生独尊”的现象是对“以人为本”理念的曲解,也是对教师发展权益的漠视。这种误区的存在,将会滋生一系列问题。譬如学生的素质下降、学校的管理失衡、教师的职业倦怠等等。
(二)一味强调尊重学生的“自由”,忽视了教育教学的基本原则
职校学生生源水平参差不齐,个体之间存在着一定差距,这就需要协调好课堂纪律与教学氛围的关系。“以人为本”应当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选择自由,但不意味着可以打破常规和违背纪律。没有规则意识的集体,容易缺乏向心力和凝聚力。没有自律意识的学生,难以取得较大的成绩。现代教育心理学和教学论提出,课堂教学的效果不但取决于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还取决于一定的教学环境[14]。教师要遵守基本的职业道德,尊重学生的差异和个性发展的自由,为学生营造积极生动的教学环境。与此同时,学生也应该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履行学生的责任和义务,遵守教学的基本原则,“以人为本”不应该凌驾于基本的教学规章制度之上。这种误区的存在,容易造成师生关系紧张、课堂效率低下、学生管理困难等问题。
综上所述,职业教育要做到“以人为本”,就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学生成才的需要。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一套完备的教学育人制度。在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践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既体现了我国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又是实现师生共同发展和终身幸福的有效途径。我们要认识到以人为本理念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时代意义,认清教育发展中存在的误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代,审时度势探索出新的路径和方法才能解决职业教育发展的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召开[EB/OL]. http://www.chinanews.com/gn/2014/06-23/6311537.html.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70,42.
[3]杨金土.以人为本的职业教育价值观[J].教育发展研究,2006(1):65-68.
[4]习近平十九大报告全文[EB/OL]. http://news.ifeng.com/a/20171019/52701643_0.html.
[5]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引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58.
[6]楊可心.关于职业学校学生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4.
[7]李婷.坚持以人为本 发展职业教育[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9(3):5-7.
[8]刘海.品质职教:教育本体价值的追求[J].职业技术教育,2013(21):51-55.
[9]曾小兰.基于“中国制造2025”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变革[J].教育与职业,2017(12):18-23.
[10]文敏飞,田传臣,尚林燕.浅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以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31-33.
[11]姜飞月.积极职业教育构想及其主要内容与实施途径[J].职教论坛,2015(7):4-9.
[12]彭程.创新“快乐德育”教学模式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9):88-91.
[13]崔景贵.职校生心理教育论纲[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311.
[14]黄济,王策三.现代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 刘扬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