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018-06-11 06:30唐新发杨小红彭红星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33期
关键词:课程开发高校

唐新发 杨小红 彭红星

摘 要:校本课程开发是依据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和资源而开展的课程开发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又一条重要途径。通过对广州市大学城十所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其所开设项目主要是体育竞技类项目,而基础体育知识类课程匮乏,技能训练类课程、休闲娱乐类课程、健身与健康融合类课程偏少。

关键词:高校 体育教学俱乐部 课程开发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11(c)-0087-02

近年來关于校本课程的探讨逐渐吸引了许多课程理论研究者与课程实践者的重视,围绕这一概念进行理论上分析、实践上的实验与研究逐渐增多,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试行三级课程的政策,校本课程成为课程改革的热点之一。如何根据自身学校实际情况,结合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和《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的精神,开展校本体育课程开发的研究工作,就摆在广大高校体育工作者的面前,尤其是高校体育教师面前。高校体育工作者应当注重校本体育课程的研究,围绕“健康第一”指导思想进行体育教学改革,丰富高校体育课程的内容和形式,提升当代大学生的体育素养。例如广东工业大学采取的“课堂体育教学俱乐部”“课外体育锻炼俱乐部”“课余运动训练俱乐部”“三位一体”体育教学俱乐部模式,基本满足学校“大规模本科”体育教学的需要。但对广州市大学城十所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校本课程所开设的项目进行分析,认为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如开设体育公选课程的体育文化底蕴不够、开设体育选修项目偏少、开设的选修项目与奥林匹克精神联系不够紧密、开设的选修项目没有充分利用学校的场地设施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广州大学城十所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课程设置的内容。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教学论》《体育教学论》方面的专著,以及体育教学俱乐部方面的文献,了解教学论对校本课程开发的论述,从教育学原理出发,掌握体育教学俱乐部校本课程开发前沿性的理论。

1.2.2 问卷调查法

通过制订问卷对学校体育学的专家教授、骨干教师和学生进行调查,了解专家学者对体育教学俱乐部课程开发的建议,了解骨干教师对体育教学俱乐部的构想,了解学生对体育的需求,为体育教学俱乐部课程的开发奠定良好的基础。

1.2.3 走访调查法

走访体育教育学的学者教授,详细了解专家学者对体育教学俱乐部的设想,走访国内体育教学俱乐部处于领先地位的高校,通过实地观摩和召开座谈会的方式,了解掌握体育教学俱乐部的教学模式。

2 广州大学城十所高校的体育教学俱乐部的课程设置现状分析

2.1 广州大学城十所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课程设置的形式

从广州大学城十所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课程设置的形式归纳为五种:第一种是基础体育课的形式(如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大学、广东药科大学),安排在大学一年级进行,开设的内容有武术基本技术、初级长拳或短器械,24式简化太极拳或长器械,田径、球类、游泳、体操、身体素质及基础理论等;第二种是特色项目的体育课形式(如中山大学),安排在大学一年级进行,特色项目为游泳;第三种是采用选项课的形式,也是最主要的形式,大多数学校一个学期一选(如广东工业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州美术学院),少数学校一年一选(如星海音乐学院),个别学校二年只选一个项目(如广州中医药大学),开设的项目主要是竞技类的“三大球、三小球”、武术散打、健身、健美操等项目;第四种是公选课形式,面向大学三、四年级和研究生开设,公选课分为室外实践课和室内理论课,室外实践课开设的项目有羽毛球、乒乓球、游泳、网球、篮球、体育舞蹈、健美操等,室内理论课有《篮球运动文化》《篮球竞赛规则与裁判法》等;第五种是“弹性开放式”设置(如华南师范大学),具体做法是学生在校期间选课实行“弹性开放式”,学生可以在大学4年期间,任选4个学期来选择参加和完成大学体育课程的学习。每学期上课18周,每周2学时,共144学时。全面实行学分制,学生在校期间参加 4个学期的体育课程,每学期经考试合格者授予体育必修课1学分。修满规定的4学分,是学生毕业、升学、获得学位的必要条件之一。

由此可以看出广州大学城十所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课程设置的形式,基本符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要求,尤其是华南师范大学采用的“弹性开放式”设置,既符合《纲要》“三自主”的精神,又缓解了学校场地器材不足的矛盾,是值得推广和借鉴的。

2.2 广州大学城十所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课程设置的内容

从广州大学城十所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课程设置的内容来看,开设的内容以竞技类项目为主,如“三大球、三小球”、武术散打、健美操、游泳等项目,虽然这些项目的开设,基本上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但从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从体育教学俱乐部校本课程开发的层面来考虑,广州大学城10所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课程设置的内容还存在不尽人意的地方,还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存在的缺陷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首先,基础体育知识类课程匮乏,广州大学城10所高校只有广东工业大学提到了开设了《篮球运动文化》《篮球竞赛规则与裁判法》等室内理论课,这还永远不够,例如还可以开设《体育欣赏》《人体健康概述》《自我诊断与保健》《运动处方》《运动伤病的预防和治疗》《运动与营养》《运动是良医》《科学体育锻炼原则和方法》《运动技能分析及心理健康》《体育观赏礼仪》《体育竞赛学》等;其次,技能训练类课程缺少,可以开设空手道、柔道、剑道、短兵等项目;再次,竞技类课程可以拓宽一些,结合自己学校的特点可增设手球、沙滩排球、沙滩足球、田径健身、橄榄球、龙舟、赛艇等项目;休闲娱乐类课程可增设轮滑、射箭、舍宾、棋类等项目;最后,增加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气功、五禽戏、八段锦、太极剑等。

3 体育教学俱乐部课程内容的选编原则

3.1 健康第一原则

把“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作为选编教材的基本出发点,充分反映和体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内容和要求,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3.2 因地制宜原則

教材的选编要从学校师资条件和学校场地设施的实际出发,既要积极努力挖掘潜力,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又要实事求是,选择学生喜爱,效果良好,具有开课条件的教材。

3.3 继承与发扬并举原则

弘扬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汲取世界优秀体育文化,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具有继承和发扬的珍贵价值。体育运动的迅速发展,又不断涌现出具有时代特征的新兴时尚项目。因而教学内容必须充分注意民族传统体育和现代新型体育的有机结合。

3.4 凸显个性原则

教材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身体与心理特点,课程内容应力求丰富多彩,为学生提供较大的选择空间。要注意课程内容对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实效性,要以人为本,遵循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爱好,既要考虑主动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也要考虑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学生所用。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广州市大学城十所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课程设置采用选项课的形式进行,包含特色体育项目和基础体育项目,顺应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三自主”的精神。

(2)广州市大学城十所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课程内容主要是体育竞技类项目,而体育理论知识类课程匮乏,技能训练类课程、休闲娱乐类课程、健身与健康融合类课程偏少。

(3)体育教学俱乐部课程开发应坚持健康第一、终身受益原则,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原则,继承传统、适应时代原则,发展个性、区别对待原则。

4.2 建议

(1)体育教学俱乐部校本课程开发,不能忽视体育教师这个主要因素。一方面学校要做好人才引进规划;一方面学校还要做好体育教师业务进修培养计划;另一方面体育教师本身要加强业务能力的提升,努力学习一些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兴的、时尚的、休闲娱乐的、学生喜爱的项目。

(2)广东省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课程设置所开设项目应新增体育理论文化知识类课程,如《体育欣赏》《人体健康概述》《自我诊断与保健》《运动处方》《运动伤病的预防和治疗》《运动与营养》《运动是良医》《科学体育锻炼原则和方法》《运动技能分析及心理健康》《体育观赏礼仪》《体育竞赛学》等;技能训练类课程增设空手道、柔道、剑道、短兵等项目;竞技类课程可增设手球、沙滩排球、沙滩足球、田径健身、龙舟、赛艇、橄榄球等项目;休闲娱乐类课程可增设轮滑、舍宾、射箭、棋类等项目;民族传统体育类课程增设气功、八段锦、太极剑等项目。

参考文献

[1] 牛文君.浙江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实施阻逆因素分析[J].运动,2017(160):31,46-47.

[2] 张铁明,谭延敏.新世纪普通高校体育课程体系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9):117-118.

[3] 问绍飞.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模式的重构研究[J].体育科技,2018(1):110-113.

[4] 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Z].2002.

猜你喜欢
课程开发高校
高职院校数控技术专业英语课程开发
《电子商务网站实务》精品课程建设探讨
基于专业核心能力的机械类课程开发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