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丽军
摘 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理念的逐步深入人心,我国小学教育中的体育教育也不再作为文化教育的附庸而存在,正式进入到了学生的知识学习之中,而在这一过程中小学体育教师要了解到自己教学任务的变化与社会期望值中间的差异,在这中间中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以促进小学体育学科教学的完善与发展。在以往的小学体育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任务主要集中在学生的基本体育知识与学生的身体健康教育中,这是我国当时小学教育的大环境所决定的,而随着时代发展,素质化教育要求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相应地培养教学还应当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进行培养教学。本文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对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进行系统化探究。
关键词:小学体育 渗透教学 心理健康教育 学科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9(c)-0125-02
1 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穿插心理健康部分的内容
在以往的小学体育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教学内容大多都是生理部分的内容,如跑步技巧、呼吸技巧等,即使是这些内容都不能保证相应地教学时长,自然也不能保证教学质量。这种问题的出现是由于以往的“应试教育”目的所造成的学科倾轧,体育作为“不应试”的教学学科自然在这一过程中处于不利地位。也正是因此,小学体育教学学科在现有的学科条件下应当将以往在教学过程中不足的内容进行补正,以促进其学科教学的完善与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学习。这就要求了小学体育教师应当在体育学科教学过程中不仅不能只对学生进行生理部分的知识教育,更应当为学生不断穿插心理健康教育部分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初步形成“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学生才有可能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规避相应地心理风险或是化解自己的心理负担,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
例如,在正常的体育项目竞争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因为项目的胜负或排名而感到沮丧失望,这本身是一种正常的、理所应当的心理活动、心理状态,但在实践过程中我发现,由于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日常生活过程中没有直观地面对过挫折,大部分家长也对自己的子女进行的是“鼓励型教育”,这就使得学生形成了一种盲目的“我能性”观念,具体到体育学科教学中来就可以具象为学生难以忍受失败,都认为自己“理所应当”地获得项目第一。这自然是一种较为扭曲的体育学习态度,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就为学生进行了相关的心理疏导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到体育作为竞技类活动必然有着排名的划分,而这种排名的划分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学生身体素质与体育技能的综合体现,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性别、年龄等等生理差異,身体素质差异极为明显,自然会出现自己“技不如人”的场景,而对于学生自身而言,应当正视这个问题,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技不如人”并不是学生自己的问题,而是客观规律所导致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重新建立了学习体育项目的自信心,而学生也能够初步建立起心理健康的认知。
2 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心理健康知识进行科学的体育教育
在小学体育学科教学过程中,体育学科最容易出现的教学问题是教师不按照合理、科学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造成学生的学习困扰或学习效率降低。这一问题即使是比照心理健康的知识教育也是如此,因此小学体育教师想要对小学阶段的学生开展科学的体育知识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就应当转变自己原有的教学思路,在教学过程中尊重科学规律、尊重学生的客观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心理健康知识为学生提供科学、可持续的体育学科教育,当体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二者有机结合在一起时,小学体育学科的心理健康教育自然能够得到促进与发展。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我就常常为学生提供基础的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帮助学生建立起应有的心理健康观念,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对这种教育感到不能理解,认为体育就应当进行体育教学,而非扩展其他类型的教育,为了使学生明白心理健康教育与体育学科教育二者间的关系,我就以语文学科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的关系进行举例,不论学生是进行数学学科学习还是英语学科学习都是要以“语文”作为支撑媒介的,与之相对的,学生在体育学科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也必然会涉及到心理层面的问题,这也是二者互为表里的一种体现。这样的教学讲述帮助学生建立起了基本的学习印象。
3 教师要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科技化”的心理知识教育
随着时代与科技发展,小学体育学科教育的职责从原有的技能教育拓展到了理论原理教育与心理知识教育,这就意味着小学体育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不必固守原有的教学场地“操场”来对学生开展体育教学训练或是其他相关知识的教育。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师自然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拓展。当然,在这一过程中的教育多是理论性质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只对学生开展理论教育,还应当以多媒体教学技术作为教学媒介,结合现实实例来对学生进行基础的知识拓展,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先进性与教学作用,更重要的是能够使学生对相关的基本知识产生理解,促进学生的掌握。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对学生开展教学是教学发展所带来的必然。
4 教师要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过程中引入家庭教育力量
在小学教学阶段,学生家长是学生自身发展提升重要的指导力量,更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基础。这就意味着教师在对学生展开教学教育时必然摆脱不开学生家长的参与,既然如此,小学教师就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学生家长的力量,从而推动小学学科教学的完善与发展。这就要求小学体育教师在对小学阶段的学生开展体育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引入学生原生家庭的教育力量,为小学体育学科教育提供有力保障。同时,这种家庭的教学参与将有利于学生家庭对学校教育的理解与教学进度的掌握,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家庭自然而然地愿意为学校教育提供有力帮助。作为小学体育教师,要认同学生家长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积极与学生家长进行教学合作,从而推动小学体育学科教学的心理教育渗透发展。
5 结语
小学体育教师对学生开展相关的心理知识教育是时代发展的教学要求,这对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作为小学体育教师应当在这一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策略、调整自己的教学心态,从而促进自己教学技能的发展与完善。更为重要的是,小学体育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调动所有能够调动的教学资源来开展教学,通过这种方式使小学体育的心理健康知识渗透教育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虹,左利平.针对家长、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以青春期青少年成长为例[J].丝绸之路,2010(14):123-124.
[2] 邱燕,熊焰.体育教学与高等师范生心理健康策略研究——以小学教育五年制大专为例[J].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1,11(1):40-43.
[3] 吴海,丁一杰.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6(14):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