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丹
摘 要:对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舞蹈啦啦队历届队员、教练员、参赛情况进行统计并分析,针对我院啦啦操队特征、该比赛项目评分标准;总结实践训练方法与经验,提高我院啦啦操队的竞争力。建立健全新形势下我院舞蹈啦啦操核心能力训练模式。高职院校啦啦操项目的发展离不开学校的重视、教练科学的训练方法、队员的刻苦训练。要充分消化竞赛规则与裁判评分标准,在不断的训练、比赛经验中增强学院自身的竞技水平对我院队员的竞技能力与运动水平乃至整个湖南高职舞蹈啦啦操项目发展服务。
关键词:舞蹈啦啦操 训练方法 湖南高职
中图分类号:G8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7(c)-0190-03
舞蹈啦啦操是在音乐的伴奏下,运用多种舞蹈元素的动作组合,结合转体、跳步、平衡与柔韧等难度动作以及舞蹈的过渡连接技巧,通過空间、方向与队形的变化表现出不同舞蹈风格特点,强调速度、力量与运动负荷,展示运动舞蹈技能以及团队风采的体育项目。该项目以舞蹈动作为主,通过展示各种舞蹈技巧和元素并可结合道具为基本内容的团队竞赛项目。该项目组别分为爵士、花球、街舞以及高踢腿等。
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舞蹈啦啦队于2009年成立,分别参加过湖南省第九届大学生运动会健美操比赛啦啦操项目、CCA全国啦啦操联赛(长沙站)比赛及联赛全国总决赛等啦啦操赛事,并多次获得优异成绩。
随着啦啦操项目的不断发展,以及“一校一球一操”理念的不断推进,我院想要在今后各级各项比赛中再创佳绩,就需要对啦啦操队员在技能、技巧、核心能力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直面我院啦啦操队存在的各种问题,建立健全新形势下我院舞蹈啦啦操核心能力训练模式,对我院啦啦操队员的竞技能力与运动水平乃至整个湖南省高职舞蹈啦啦操项目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舞蹈啦啦队历届队员训练参赛基本情况为研究对象,见表1。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广泛查阅文献资料,参考《2010-2013年全国啦啦操竞赛规则》、《2017-2020周期啦啦操裁判规则》、《国际啦啦操评分规则》、运动训练学、肌肉训练等相关资料与书籍,并通过知网、中国期刊网、维基百科等查阅相关期刊、硕博士论文多篇,了解本领域训练的研究现状,进行系统分析、总结归纳,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1.2.2 专家访谈法
走访多年从事舞蹈啦啦操教学与训练的教练员、专家,就有关啦啦操基本能力、核心能力、专项难度动作训练的方法与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深入交谈与探讨,从不同方面了解舞蹈啦啦操训练的现状及趋势,并探究相应的对策。
1.2.3 实地考察法
实地考察啦啦操传统项目学校,例如赴湖南大众传媒职业学院啦啦队、湖南大学啦啦队、湖南师范大学啦啦队等学校了解该项目最先进、前沿的训练方法与理念。
1.2.4 录像观察法
对国际、国内优秀大学与高职啦啦操比赛视频、部分训练视频以及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舞蹈啦啦操队在2010—2018年各届啦啦操比赛、训练期间的录像进行观察,对比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我院舞蹈啦啦队现状
我院舞蹈啦啦队自2009年成立以来,多次参加省级及全国比赛,成绩较为优异。队伍基本依托学院团委社团,每年在赛前半年左右招募成立,组队参赛。由于高职学生大二就出校实习,每届比赛队员都是新鲜血液,队伍的承上启下现象、队员的老带新作用基本没有实现。除第一届队伍参加的是花球类项目,队伍走的基本是爵士舞风格,这也是由队员的基本素质和体能状况导致的,参赛的选择面受限。
2.2 我院舞蹈啦啦操队队员特征
队员总体水平偏低,近10年来具有健美操基本功底的队员只有两人,更不用说啦啦操专项运动员。队员基本都是一些协调性较好、爱好体育或有一些舞蹈功底的普通高职学生。队员身体素质特征主要体现在:协调性、灵敏素质较好,柔韧素质、力量素质、耐力素质普遍较差;对啦啦操项目的认识不足,舞台表演、比赛经验匮乏,缺乏啦啦操队员独有的表演特质和表现力;队员体能基础差,训练加注强度不理想,队员训练承受能力有限。
2.3 我院舞蹈啦啦操队师资
我院舞蹈啦啦操带队教练三人(副教授两人、讲师一人)。历年来参加相关啦啦操教练员、裁判员培训两次,其中两人获得健美操国家一级裁判员、啦啦操项目中级教练员,专项教练参与CCA啦啦操联赛长沙站执裁一次,带队比赛4次。专项师资队伍较为薄弱,专项业务能力与知识储备需要跟进。
3 我院舞蹈拉拉操队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3.1 队员方面
我院啦啦操队需要更为专业的新鲜血液,学院可以从招生政策上给与支持,为我院啦啦操队从生源质素上解决一定数量的专项运动员,提升队伍整体水平,提高起平线;加大赛后给予队员的奖励力度,形成良好的奖励机制,致力打造成学院传统项目。
3.2 师资方面
学院带队教练应每年参加至少一次啦啦操教练员、裁判员培训,学习了解当下最前沿最先进的啦啦操项目发展现状、更进训练方法、改善知识体系、增加执裁频率。这样才更有利于判断学院啦啦操队伍训练与比赛的优劣水平,把握队伍发展方向,确保其正确性与先进性。
3.3 训练方面
从2017—2020周期啦啦操裁判评分规则舞蹈啦啦操评分表来看,舞蹈啦啦操从技术、团体协作能力、编排以及总体评价四个方面给分。其中技术包括了动作技术的执行、定位(控制、延伸)、动作的风格与力度;团队协作能力包括动作与音乐的同步性、动作的统一、空间的一致性等;而编排方面包括了音乐性、创造性、原创性、舞蹈效果、视觉效果、难度等级;在总体评价上注重与观众的交流及号召力、整体形象、与音乐、服装编舞等各方面所提升的表演效果等 。
高职院校的啦啦操队多以参加比赛为目的、表演为辅的形式存在。从竞赛规程与裁判评分规则要求出发,舞蹈啦啦操日常训练应主要从运动员完成动作的协调技术能力、难度等级、动作的执行力及整体协作与形象等方面进行提高。针对舞蹈啦啦操难度分为:跳步(例如:屈体分腿跳、C跳、莲花跳等)、转体(例如:平转、立转、挥鞭转、抱腿转等)、平衡与柔韧(例如:抱腿平衡、大踢腿等)。将其所需具备的核心能力分为力量、耐力、柔韧、协调与平衡等。针对我院历届队员存在的力量、耐力、柔韧等素质普遍较低的状况,应着重在组队训练初期就加强这几个方面的能力训练。提高队员核心能力、攻克比赛规则所需展现的各种难度动作的基本训练手段包括:平板支撑、快速仰卧起坐、背起、仰卧剪刀腿、俯卧撑、两头起、立脚跟深蹲、单腿立脚尖小跳、跳绳、挥鞭转等难度动作单项练习、单腿举腿控腿练习等。
在动作编排方面多注重风格建设,合理的难度动作设置,融合艺术与美的展现,提升整体气质,培养队员表现力与舞台渲染能力。让队员“走出去、引进来”,积累表演比赛经验。
高职院校啦啦操项目的发展离不开学校的重视、教练科学的训练方法、队员的刻苦训练。要充分消化竞赛规则与裁判评分标准,在不断的训练、比赛经验中增强学院自身的竞技水平。
参考文献
[1] 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审定.2017-2020年全国啦啦操竞赛规则[Z].2017-01-03.
[2] 陈哲远,王杨.浅析舞蹈啦啦操的体能训练[J].搏击·体育论坛,2015(7):61-62.
[3] 孙瑞.关于功能性核心力量训练对青少年舞蹈啦啦操训练影响的实验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2017(9):78-80.
[4] 鲍碧栩.江苏省职业学校优秀舞蹈啦啦操队运动技术水平分析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