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
摘 要:在高师体育教学中,之前侧重培养师范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未能将幼师生与自身专业相结合起来培养,没有能体现幼师生在体育教学中对自身专业的认同感,不利于调动幼师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也就难以发挥其创造性。本文通过阐述体育游戏创编原则和运用方法,并结合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游戏活动创编的需要,在体育教学中针对性地开设创编和运用体育游戏,对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提升实践教学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也有利于幼师生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 体育游戏 创编原则 运用方法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7(b)-0118-02
在高师实际体育教学中,大部分体育教师把体育游戏作为其主要的教学内容。体育游戏的创编和运用还是参照以前教学大纲上的游戏内容,没有适应目前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际专业需求而进行重新改编,体育游戏的创编原则和运用方法也无助于幼教专业学生将来从教的需求。因此,如何顺应发展、切实按照幼儿身心特点去创编更新颖的体育游戏,并合理、有效地运用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育教学中,是摆在我们高师所有体育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1 体育游戏的特点
1.1 活动目的有较强的针对性
体育游戏目的就是以提升学生综合身体素质为主,同时也为了开发创造力和提高活动参与性。体育游戏对提高幼师生身体素养有很大帮助,将幼教专业技能在游戏中渗透;主要结合幼师生身心特点重在培养身体能力,为增强其心理素质和品德修养打牢基础,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标。
1.2 活动内容有较广的教育性
体育游戏是一项有组织有规则的集体活动,体育游戏的项目设置和现场布置要融入到幼师生实际教育学习中,体育游戏的内容制订既要兼顾趣味性和竞争性,又要突出幼师生个性品质,倡导团队协作配合,通过活动重点培养幼师生积极进取、团结奋斗精神,让幼师生在体育游戏中学会感恩,互利互助,快乐成长。
1.3 活动方式有较大的可变性
师范生不同年级身心发展不同其体育游戏活动方式也应调整变化,一年级体育游戏活动方式侧重于突出个体创造,二年级侧重于小组讨论,三年级侧重于大组创造。结合体育游戏活动方式变化的要求,体育游戏活动中设计的环节由单一到多样,使用的道具有简易到复杂,方式安排由指定到自主;体育游戏规则也由设定主题到自主创造;从而使体育游戏活动方式变得更加多样、自主、创新。
1.4 活动意义有较深的群众性
五年制高师幼师生专业课程就有《幼儿游戏活动指导》这门课,幼师生本身专业学习对游戏活动有很深的理解与喜好,体育游戏理所当然使幼师生很快地融入到轻松愉悦的活动氛围中,那么体育课堂的效果就会事半功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感兴趣幼师生就会积极投入,广泛参与,乐于创造。这样就会让幼师生对专业的学习多了一次实践的机会,从而促进其专业的融合发展。
2 体育游戏的作用
2.1 體育游戏具有德育功能
在体育游戏活动各个环节中进行指导教育本身就具有德育功能,幼师生在体育游戏活动中,体育教师的提示及彼此间相互配合从中得到很好的学习与教育。在体育游戏活动中,幼师生思维活跃,爱与表现,各种行为千差万别,这就给体育教师对幼师生进行德育教育提供了前提条件。在体育游戏活动中经常发现幼师生急于求成,而忽略规则;也有过分彰显个人色彩,而忽略团队配合。此时体育教师要及时提醒纠错,强调规则和配合的重要性。
2.2 体育游戏具有益智功能
体育游戏的设计要凸显幼师生的创造能力,在体育游戏中幼师生要想获得胜利,不仅需要经历困难还要大家齐心协力,更重要的是发挥大家的创造能力去解决问题,才能获得最终的胜利。因此,在体育游戏活动中结合游戏设计的背景进行游戏相关项目知识的普及,幼师生就会根据游戏安排广泛收集精心准备,使幼师生在竞争中提升心智。
2.3 体育游戏具有心育功能
尤其低年级的幼师生在体育游戏活动环节中遇事不冷静容易情绪化,在遇到困难不能积极主动的面对不能及时的解决,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在活动中及时加以心理辅导和心理暗示。在体育游戏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容易出现幼师生思想波动的地方要做重点安排,对幼师生在游戏活动中需要的情绪调节、情感发泄、心理满足等问题要及时处理。
2.4 体育游戏具有健身功能
五年制师范体育游戏教学将多种活动项目融合在一起,大部分游戏活动内容都充满竞争性和挑战性,幼师生在体育游戏活动中使其身体综合素质得到锻炼,体育教师对体育游戏内容和环节的难易程度设计既能满足不同年级幼师生心理发展的需要,又要使她们能够全身心投入到活动中,并且能够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更好地体现体育游戏的强身健体功能。
3 体育游戏创编原则
3.1 锻炼性原则
锻炼性是体育游戏的最本质的特征。因此高师体育游戏创编过程中应根据幼师生的年龄层次、性别特点以及实际参与活动能力等因素来安排相应的游戏内容、游戏设计和游戏方法;结合游戏的分组情况、道具使用等条件来确定幼师生参与每项游戏的时间;针对团队项目,要让幼师生自行讨论、自行组织,充分发挥集体智慧。总体原则体育游戏设计结合幼师生专业特长让其对身体的锻炼价值发挥到最大化。
3.2 教育性原则
体育游戏作为高师体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要充分发挥其德育的重要价值。要在体育游戏的内容、方法、组织形式等各个环节进行针对性设计,将立德树人融入游戏中。要充分考虑幼师生意志薄弱、情绪波动较大等问题,游戏设计要在体现团队协作精神上下功夫;结合学校教学理念培养幼师生思考和创新能力,可在游戏准备部分让幼师生充分参与到讨论与策划。
3.3 趣味性原则
体育游戏本身具有趣味性,体育游戏设计要紧扣幼师生的专业特点、身体素质和能力水平,重点体现在游戏的挑战性的大小、内容的设计、难易的选择、结果的评价。具体做法有:一是增加游戏的挑战性,挑战性可以激发幼师生充分发挥想象精心准备,让内容变的更加丰富而有趣。二是内容设计要新颖,游戏的创编要体现幼师生爱表现的需求,结合幼师生最喜爱的内容形式。三是难度选择适中,游戏创编过程中应采用附加条件,难度把握上适应幼师生身体条件。四是结果评价要全面,要充分考虑幼师生的自主创造、团队表现和游戏的效果。
3.4 安全性原则
体育游戏安全是第一位的。因此在体育游戏创编的把握上应特别注重安全性,在创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不同年级幼师生接受水平和身体承受能力。对游戏项目的设计要进行提前模拟,对游戏内容各个方面存在安全隐患要及时把控。
4 体育游戏运用方法
4.1 创设“三境”
4.1.1 环境
幼师生的思维方式往往比较抽象,而以往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无法满足幼师生比较直观的学习方式。所以,体育教师应针对内容设计和环境场地布置下功夫,将游戏的场景按照轻松愉悦的游戏氛围去创设,能够让幼师生亲身去体会、去感受。因此,将游戏场景按照幼师生专业特点去布置,在很大程度上能凸显其对专业的认同感,极大提升学习效果。
4.1.2 语境
在游戏活动开始前,体育老师在幼师生分组讨论基础上要对活动环节和规则进行讲解,要让游戏活动更加直观同时安排小组进行边讲解边演示,重点强调每个活动的细节和规则把握不准的地方。在游戏进行中,体育教师仔细观察幼师生的行为不断地进行语言提示,使幼师生在活动中能及时修整自己的行为。
4.1.3 情境
游戏化教学符合幼师专业特点要求,师范体育课堂改革重点就是对教学过程进行游戏化的设计。因此要对高师原有教材按照游戏的情景设计,对教法手段、教学过程进行游戏化构造。目的在于让幼师生充分融入游戏活动的情境中,使幼师生成为活动的主角参与设计在情景中感受愉悦,从而获得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4.2 游戏道具的准备
课前准备要紧靠体育游戏的内容、环节以及幼师生能力水平等情况对道具进行合理的安排,这样幼师生才能有目的的参与游戏,让活动达到预想的效果。场地要确保安全,周边不能有障碍物,要对场地进行标记、界线划分要明确。游戏道具的安全性摆在第一位,道具布置好后,要由体育老师进行检验,以便发现问题,及时修正。
4.3 游戏的讲解示范
游戏开始前体育教师应对规则和流程边讲解边示范。体育老师讲解过程中可针对幼师生疑惑的地方进行分解和分析,可以安排一组进行现场简单的示范。幼师生只有理解游戏才会提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体育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要结合幼师生接受能力讲解要有针对性。要让幼师生一开始就对游戏有比较清晰的认识,接下来游戏进行中就能顺利有效的开展。
4.4 游戏的组织协调
集体游戏首先要选定好每组的组织者,分组游戏则要充分考虑幼师生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等情况,各组人员选配尽量保持各队的实力能够平均。游戏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体育教师的随机灵活组织和掌控局面非常关键。重点在游戏进程中,体育教师应仔细察觉幼师生的表现,及时跟进,积极引导。体育教师对游戏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打断加以规则强调,保证游戏顺畅地进行。对违反规则的行为要及时制止,并进行教育。体育教师还应把控游戏全过程,确保游戏在公正、公平的基础上顺利进行。
5 结语
本文著重从体育游戏的功能和特点角度分析,如何在体育游戏教学中能较好地将游戏与幼教专业融为一体,对体育游戏进行合理和科学的创编和运用,将有利于发展幼师生的身心综合素质,培养其学习和创新能力,增强其幼教专业的认同感。同时,满足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际要需求,为其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但游戏内容的选择要面向不同年级幼师生,要充分研究适合幼师生的年龄、心理及身心发育的特点,把握创编原则、掌握运用方法,同时要适应高师体育教学改革需要,不断创新、充实游戏内容,满足幼师生专业发展需要,精心创编和合理运用体育游戏,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激发幼师生参与提升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才能扩大和巩固高师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真正体现体育游戏课堂教学为幼师生服务的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1] 陈家起,孙庆祝.游戏精神引领下的体育课程与教学[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10):19-22.
[2] 张五平.体育游戏课程“大游戏”教学理念的实践研究——以成都体育学院为例[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1(7):13-15.
[3] 刘素秋.浅析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价值及应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5(35):85-86.
[4] 沈若曦.浅析体育教学中游戏法的运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4(18):22-23.
[5] 李松.论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4(11):56-57.
[6] 郭伟.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技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