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丰彬 吕绪凤
[摘
要] 五年制高职生是一个相对复杂且急需关注的群体。以心理学相关理论为指导,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分析中职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多方面阐述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关
键
词] 辅导员;五年制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1-0304-01
与普通高中生相比,相當一部分的五年制高职学生是在成绩太差高中不予录取,年龄太小又无法就业的情况下选择此阶段的学习。因学习成绩较差,在以往的学习和生活中,来自家庭和老师的压力使他们存在较多的问题,从某种意义来说,他们不仅是学习和行为上的后进生,也是心理上的问题生。辅导员老师作为学生成长道路的领航者,应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及时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一、五年制高职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
(一)自身因素
五年制高职生年龄大都在14~18岁之间,正值青春期,在这个时期他们除了身体的变化,更多的是心理上的变化。浮躁、叛逆是青春期的代名词,他们要求独立自由,但又想家长或者老师给予他们无限的宽容,成为他们的避风港。一旦自己的要求无法达成,就会产生不满情绪。同时,在与同学相处时,需要一定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而此时的他们往往较为敏感,缺乏经验,意气用事,从而引发同学之间的矛盾,造成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二)家庭因素
父母的教养方式、家庭的结构、家长的心理健康水平等都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发展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有的家长忙于工作,对孩子的教育和管理依靠学校老师、辅导班老师或者老一辈,致使学生对父母的不管不问有怨言,与父母的关系不够融洽;有的家庭结构不完整(如单亲家庭),因对孩子的愧疚而过分溺爱,致使孩子有一些不良的心理倾向,如固执、内向、蛮横;有的家长攀比心理较重,满眼都是别人家的孩子,完全忽视自家孩子的优点,致使孩子不自信,长期背负着巨大的压力,心理健康问题随之而来。
(三)学校因素
五年制高职生大多学习成绩较差,在初中阶段学习,教师大都因升学率对他们关注极少,他们大多坐在教室最后的“三不管”地带,被老师和同学边缘化。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他们在学校中最需要的是爱和自尊。部分学生虽有努力学习的想法,但因被老师和同学忽视,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无处求助,使他们屡屡受挫,自信心受损。进入中高职阶段,他们大多还未从初中学习的阴影中走出,处于自暴自弃的状态中。对于学习基础相对薄弱的他们来说,短时间内无法消除面对学习时的紧张情绪,对学习感到力不从心,致使他们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如厌倦、焦虑等。
二、辅导员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一)在活动中肯定自我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自信是向成功迈出的第一步。在学习和生活中有了自信,有了理想和目标,才能一步步获得成功。五年制高职学生虽然学习成绩不理想,但是他们多才多艺、爱好广泛。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如科教文体活动、主题班会、教育讲座等,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他们的特长,让他们表现自我,肯定自我,从而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二)对每一位学生满怀期待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到过一所普通学校,他在学生名单中随意圈出几名学生,并告知老师,这些学生智商很高,一段时间后,他发现被选中的学生果真成为优秀学生。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是期待的魔力,老师对他们有了积极的期待,使他们认为自己是佼佼者,提高了他们对自己要求的标准,最终变成了优秀的学生。所以,不管是多么顽劣的学生,辅导员老师都应保持不放弃的信念,对每位学生满怀期待,相信期待的魔力会让学生走出之前的心理阴影,重获光明。
(三)充分发挥同伴作用
辅导员老师所负责的学生人数较多,对每位学生都给予充分的关注是有困难的。因此,在班级中选择心理健康、服务意识较强、人际交往能力较强的学生干部,并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培训。一方面,让他们对班级内的学生进行及时的关注,把学生的问题及时反馈给辅导员老师,做好辅导员的小助手。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他们的模范带头、朋辈示范作用,对平时不愿与老师沟通的学生进行关注和开导,帮助他们摆脱困境。这便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所提出的“朋辈辅导”,有困惑时向同伴倾诉是许多中高职生常用的心理调节方式。被辅导者在同伴面前没有拘束和压力,他们有共同语言,助人者也能设身处地地为被辅导者着想,易取得对方信任,帮助他们走出心理困境。
(四)与家长携手共创美好未来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互独立又相互补充。首先,学生入校前的情况家长最为了解,辅导员老师可以从家长处获得有效的资源,以便后续更好地开展工作。同时,家长的心理健康知识较为匮乏,即使了解孩子的不足之处,也不知该如何处理。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原则,家长应与辅导员老师配合,及时发现、解决学生的问题,让学校教育在家庭中得到强化,充分发挥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个长期且艰巨的任务,辅导员老师作为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对学生工作保持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解学生所困。
参考文献:
[1]王雪芹.中职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研究:以宁夏某院校中职生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6(3):68-69. [2]黄玉赟,王伟.高职院校辅导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探析[J].广西教育,2009(33):46-48.◎编辑 武慧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