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妮
[摘 要] 新形势下,威胁国家安全的因素越来越复杂多样,敌对势力对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渗透更加猖獗,提升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和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从构建高校国家安全教育体系的紧迫性、必要性入手,从理论指导、组织领导、师资力量、教育内容、教育载体、运行评价六个方面着手,探讨构建高校国家安全教育体系的思路方法。
[关 键 词] 高校;国家安全;教育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1-0005-03
高校历来是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国家安全工作的重要领域,是敌对势力进行思想文化渗透的重要目标。培养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高校应扎实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安全观,高度重视国家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准确把握国家安全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探索如何构建完备的国家安全教育体系,开创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一、构建高校国家安全教育体系的紧迫性
我国国际地位地不断提升,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国家安全意识相对薄弱,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认识比较模糊
大部分大学生对国家安全的认识还停留在传统层面,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解把握不够,不能自觉将维护国家安全与自身责任联系起来,不能积极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二)警惕性不够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保持稳定,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际地位与日俱增,和平宽松的环境使涉世不深的大学生对国内外敌对势力的破坏活动放松了警惕,给国家安全带来潜在威胁。
(三)价值观多元化
大学时代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和多元文化的冲击,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呈多元态势,虽然价值取向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也不乏没有信仰、没有理想,追求金钱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价值观[1]。
“要加强对人民群众的国家安全教育,提高全民国家安全意识。”高校是意识形态渗透的重点目标,应着力构建国家安全教育体系,系统培养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引导大学生增强政治鉴别力,自觉维护国家安全,有效防范和抵御敌对势力的图谋,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维护国家长治久安。这既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也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
二、构建高校国家安全教育体系的必要性
按照“将国家安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公务员教育培训体系”的要求,越来越多的高校加強了国家安全教育。2015年,海南省就决定将国家安全教育纳入全省高校公共必修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使国家安全教育进入全省18所高校课堂。我国高等教育目录中除军事学、公安学、外交学、保密学等传统国家安全学科和专业外,也出现了信息安全、网络安全、生态安全等学科和专业,但还没有能够统领上述专业的“国家安全学科”和专门的国家安全专业。高校的国家安全教育处于零碎化、浅层次的阶段,未成体系,存在诸多问题,难以满足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之后我国国家安全理论研究与实际工作的客观需要。
(一)教学内容陈旧
高校国家安全专门教材还处于编写阶段,目前的国家安全教育在内容上主要还是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灌输传统国家安全观,在形式上偏重于传统的理论说教和思想宣传,案例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等运用不够,缺乏实践性教育活动。
(二)师资力量欠缺
由于没有独立的国家安全课程体系,以国家安全教育为主要授课和研究方向的师资力量严重不足[2],大多高校的国家安全教育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大学生辅导员、学校保卫部门人员等承担,其自身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有较大差距,难以胜任新形势下的高校国家安全教育任务。
(三)运行机制缺乏
目前来看,国家安全教育运行机制在高校的建立还存在不少问题,各高校普遍缺乏对国家安全教育的领导组织,缺乏对国家安全教育的科学规划,国家安全教育的制度、经费、环境等保障机制以及对国家安全教育的评价考核机制都需进一步建立和完善。
因此,构建高校国家安全教育体系,从管理者、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途径、教育环境等方面着手,加强高校国家安全教育的系统性、规范性、长效性,显得尤为必要。
三、构建高校国家安全教育体系的思考
2018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的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明确了构建完善国家安全教育内容体系、研究开发国家安全教育教材、推动国家安全学科建设、改进国家安全教育教学活动、推进国家安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丰富国家安全教育资源、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国家安全教育教学评价机制等八项重点工作,为加强和改进高校国家安全教育提供了依据。此外,国际关系学院拟设立国家安全学门类,下设国家安全学理论、国家安全管理学、国家安全法学、国家安全战略学、军事学(现在的“军事科学”门类)、警察学(现“公安学”一级学科)、情报学、外交学、非传统安全学,为我国国家安全学科设立之首创,为我国高校国家安全教育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参考。现阶段,各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国家安全教育体系。
(一)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理论指导
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应坚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以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为指导的中国特色国家安全观。习近平在阐述总体国家安全时明确指出,我们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这说明,国家安全涉及的问题虽然非常广泛,但只有人民安全才是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的核心价值,只有“以人民安全为宗旨”才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第一要义,只有人民利益才是我国国家安全工作的根本目的。为此,建设中国特色国家安全学和国家安全学学科体系,必须把人民安全放在第一位,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 处理好人民安全与其他各方面安全的关系,在国家安全理论的方方面面都充分体现人民安全的核心地位[3]。
(二)构建“全员化”组织领导体系
有力的组织领导是高校国家安全教育的重要保证。当前,从国家层面,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从地方层面,省、市、县都成立国家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建立高效权威集中统一的国家安全体制,加强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领导。高校也应该建立以党委为核心的国家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書记、校长亲自抓,并成立独立的国家安全教育领导小组[4],全面负责国家安全教育的规划、运行、监督、考核等工作的组织领导。此外,还需将行政部门、教研部门、管理部门人员纳入组织体系,负责具体措施及教学任务的实施落实,设立岗位责任制,将工作任务及责任落实到个人,以切实保证高校国家安全教育的深入开展。
(三)构建“多样化”师资力量体系
一流的师资队伍是高校国家安全教育的必备条件。实施国家安全教育,教师是引领者、推动者。当前,高校国家安全教育缺少独立的学科、专业设置,缺乏专业的师资队伍,师资来源和师资素质成为落实国家安全教育的瓶颈,应从几个方面同步推进师资力量的建设:(1)培养专职教师,短期内可以加大相关专业教师的国家安全方面的培训力度,比如思想政治课教师,向国家安全教育方向转型;长远看,高校应该设立国家安全教育教研室,逐渐配备充裕的专职教师,加强国家安全研究和授课。(2)建立兼职队伍,聘请高素质的兼职老师是弥补专职教师不足的有效途径,高校应注重整合社会资源,与当地职能部门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构建一支涵盖国安、公安、军队、保密等各方面专家参与的国家安全教育兼职师资队伍。(3)运用在线课程,在线课程可以让高校和学生节省更多时间和人力物力的支出,在互联网时代有着较高的普及度,高校应会同有关部门建设国家安全教育教学资源库[3],开放在线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渠道和学习资源。
(四)构建“立体化”教学内容体系
规范的教学内容是高校国家安全教育的基本依托,教育部《实施意见》强调,大学生应接受国家安全系统化学习训练,增强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感和能力,并要设立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编写高校国家安全专门教材,明确高校国家安全教学的目标和途径。据此构建高校国家安全教学内容体系,应充分把握以下几点:首先,教学内容最核心的是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和“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的价值取向,注重广泛吸收古今中外一切可以吸收的优秀文化成果和精神创造。其次,高校国家安全教育应紧跟时代形势,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教学内容体系[5]。除了包含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问题,更重要的是传授非传统的安全思维方式,来解释和解决各种安全问题,既用非传统安全思维方式解释和解决非传统安全问题,更要用非传统安全思维方式解释和解决传统安全问题。再次,高校国家安全教学内容应体现高等教育属性,既注重知识传授,又注重行为指导,提升实效性,做到提升大学生个人素质和维护国家安全利益的有机统一。
(五)构建“多元化”教育实施载体
形式丰富、内容充实、紧扣社会形势的教育才是最具有现实性、应用性和趣味性的教育方式,才能吸引大学生关注,引发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而传统的、单一的课堂讲授式授课方式,不能完全承担国家安全教育载体的所有功能。以互联网、新媒体为技术手段,以公共必修课程、校园活动、军事训练、特色节庆为载体,多元化地开展国家安全教育。互联网和新媒体是当前高校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每个学校都建立有多层面的官方微信和微博,拥有众多线上粉丝,所能产生的社会影响力不容忽视,通过官微发布国家安全教育方面的内容,以深入浅出、聚焦热点、行文幽默的形式,能有效吸引粉丝并产生影响。此外,将国家安全教育课程化,成为所有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发展之趋势,也是学科发展的必经之路,辅以必修课之外的载体,涵盖了军事训练、校园活动等第二课堂,极大地丰富了教育形式,也能使课堂教育成果得以巩固和发展。多元化的教育实施载体,是国家安全教育效果的保证,也是探究国家安全全民教育的重要实验环节。
(六)构建“科学化”运行评价体系
合理的运行评价是高校国家安全教育的重要环节,对完善教育体系、优化教育过程、提升教育水平有着重要意义。高校国家安全教育是一个庞大的系统过程,对其进行的考核评价应贯穿教育全过程,从教育基础、教育配置、教育实施、教育结果四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教育基础评价应将教育体系的设置是否贯彻了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否符合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对大学生的要求,是否符合高等教育的需要,是否结合了不同专业背景等纳入评价指标;教育配置评价应将是否投入了足够的经费保障,是否配备了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否进行了充分的课程准备,是否建设了有效的教学设施等纳入评价指标;教育实施评价应将授课过程、教师表现、学生表现等纳入评价指标;教育结果评价应将是否完成了教学计划,是否提高了学生国家安全意识,是否提升了学生综合素质纳入评价指标。
参考文献:
[1]陈丹丹.加强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几点思考[J].吉林政报,2008(专刊).
[2]李永莲.构建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独立课程体系的思考[J].教育与教学,2005(8).
[3]刘跃进.构建中国特色国家安全学学科体系的基本思路[J].中国信息安全,2017(12).
[4]刘跃进.近年来国家安全教育的创新与趋势[J].国防参考,2017(7).
[5]金娜.基于CIPP模式的高校国家安全教育评价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8).
◎编辑 张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