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圣强 邹鹏
摘 要:体育实践教学中,对于较为复杂的动作(诸如滚翻、分腿腾越等),教师的讲解示范不足以让学生建立动作表象、学生较难完成动作的达成与掌握;为了提高教学效果,笔者运用一定的“条件作业”,利用“手印”“软管”限制学生学习动作,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绩。本文正是结合小学低年级前滚翻教学实践与反思,探究“条件作业法”的妙用及运用时的注意事项,以期为今后的实践教学做出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条件作业 低年级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8(b)-0066-03
条件作业法是体育教学的手段之一,广泛地运用在体育教学中。姜玉华在《“条件作业法”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一文中指出:“条件作业法是指在教学中,为掌握某一动作而设置的一定作业条件,并把动作限制在正确的规格上,使学生按照这种条件练习就能比较顺利地达到动作要求。”在低年级体育教学中,一些运动技能,学生不易掌握。笔者认为原因在于以下几点。
(1)少儿的观察、模仿能力不足。通过观察建立的动作表象,形成动作的概念,不能把动作完整、正确地表达出来。
(2)少儿的身体协调性不够,在一些需要身体各部位协调配合完成动作的时候,往往会忽略了某一部位的动作。
(3)少儿对肌肉的感知和控制不足。
在水平一体操单元《前滚翻》教学中,笔者发现由于技术动作较为复杂,传统的结合挂图、口诀教学“一蹲二撑三低头,团身滚动像皮球”不能很好地解决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错误。针对水平一学生的特点和练习前滚翻的易犯错误,笔者运用了一些条件作业,在教学中效果显著。现与大家分享。
1 案例描述
笔者将体操垫设计如图1所示,贴了两个和学生手掌相似的掌印,并且将学校贴在墙角的防撞软管用上。用玻璃胶贴在体操垫上。
1.1 利用防撞软管,解决滚动不直
如图2所示,组织学生在垫子上练习团身抱膝直线滚动,要求脊柱贴紧软管前后滚动。让学生体会直线滚动。
1.2 下巴夹防撞软管,解决低头含胸不足
如图3所示,在前滚翻教学中,我们经常会让学生在下巴夹纸片去体会低头含胸。但是纸片太薄,学生夹得很吃力、别扭,影响练习。防撞软管,厚度正好,学生夹得安全、舒适。
1.3 强化小手贴紧小手印,解决手撑垫无力或不均匀
如图4所示,在前滚翻中,两手撑地无力会导致翻不归去,两手撑垫不均匀会导致侧倒,滚动方向不正。要求学生手贴紧手印,一方面控制两手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强化双手均匀、用力撑垫。
1.4 防撞软管当蹬地线,配合小手印,解决手脚间不当的距离
如图5所示,在前滚翻中,手脚距离太远或是太近都会影响蹬地的力量。将防撞软管当作蹬地线,把小手印和防撞软管放置合适的距离,限制手撑垫与脚蹬地的距离。运用这种作业条件,解决蹬地无力。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面对不同学生的问题,给予不同的“条件作业”,帮助解决练习中存在的不足。
2 案例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运用“条件作业法”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2.1 遵循规律,让“条件作业”更科学
“条件作业法”中的限制性条件,一定要遵循学生身体发展规律,不能为了达成教学效果,设计的限制条件有损身体发展或是存在安全隐患。也需要遵循运动规律,不能为了达到某个效果,导致出现错误的运动动作。如在低年级立定跳远过程中,为了解决双脚同时起跳,会让学生在两脚之间夹物品,从而导致了两脚间距离过近,不利于蹬地发力。
2.2 童话道具,让“条件作业”更趣味
在低年级体育教学中,我们注重情景化、趣味化。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条件作业法”中设计的条件可以贴近情景。如在障碍跑教学过程中,教师会运用跨栏架让学生钻过去,教学过程中可以导入“解放军”的情景把跨栏架比作铁丝网,提高学生练习兴趣。
2.3 一物多用,让“条件作业”更精简
在“条件作业法”中,教师会运用一些道具,辅助学生完成动作。笔者认为运用的道具尽可能精简,不要太多,道具的使用中会浪费课堂时间,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引起学生注意力的分散。尽可能做到一物多用,所用道具能贯穿整节课最好。笔者在上述案例前滚翻教学中,防撞软管分别用于体会滚动直线性;下巴夹软管,体会低头含胸;软管当蹬地线,控制手脚间的距离,达到物尽其用。同时,也可以不用道具,运用学生肢体做限制性条件,如:学生俯撑做障碍,练习爬;半蹲平举手做障碍,练习钻等。
条件作业法是体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教学方法。它能把学生的动作限制在正确的规格上,更好、更快地完成动作,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需要分析教材的重难点,预设在教学中学生的易犯错误,结合學生的学情,善用合适的条件作业,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丁俊武.动作技能学习理论的演变及发展展望[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420-422.
[2] 邹学云.运动技能形成的心理分析[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4):62-63.
[3] 冯俊彦,林春源,任钊.学习策略对动作技能认知效果形成影响的实验研究[J].西安体育学报,2008(5):125-128.
[4] 姜玉华,殷从建,周兵.体育“条件作业法”的体系构建和作用[J].现代中小学体育,2013(6):47-49.
[5]姜玉华.条件作业法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学校体育,2009(2):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