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礼平
[摘要]信息时代,网络技术的日趋发达和广泛普及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加快了社会的发展。快节奏的发展模式之下,各大领域都逐渐加强了对现代信息技术的研究和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以望进一步提高生产经营效率,教学领域也不例外。在口腔医学教学中,适当引入微课视频教学这种新型教学方式,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效率,促进教学目标的快速实现。主要对口腔教学中引入微课视频教学的应用实践进行探究。
[关键词]口腔教学;微课视频;教学;应用实践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編号] 2096-0603(2018)36-0122-02
口腔医学是一门操作性极高、内容极其庞杂的临床实践医学课程。在教学实践当中,除了要注重理论教学知识外,还要并重课程的实践性。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提高口腔医学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已经成为当代医学教育领域的主流趋势。在口腔医学教学当中,引入微课视频教学,旨在优化繁杂的教学演示工作,减少时间资源的消耗,为学生进行自主式学习预留充足的时间,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由于微课视频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在口腔医学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教育人员改进,以保障微课视频教学效果的充分发挥。基于此,对口腔教学中微课视频的应用实践进行探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口腔医学教学现状分析
从当前的教学现状来看,大多数高校在口腔医学教学实践当中仍然沿用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既由老师根据教材内容进行讲解演示,学生照本宣读式地进行知识学习,随后再展开实验操作训练。这种机械化的教学方式十分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强化,并严重影响学生学习思维观念的形成,达不到口腔医学临床应用教学效果。要知道口腔医学是一门理论内容庞杂的实践性课程。课程教学知识体系涵盖的知识量巨大,且针对性极强,即使是细小的环节也容不得丝毫的马虎,准确掌握口腔医学知识并熟练应用到临床实践中去是成为一个执业口腔医生所必备的基本能力[1]。由于口腔医学知识体系庞杂,内容繁多,学生在实践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种种困难,因此,老师更要加强对当前教学现状的分析和反思,积极探寻新的教学途径,解决教学问题。
二、微课视频教学的概念分析
微课视频教学是一种新的现代教育方式。微课视频教学是基于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之上而产生的,在当今的教学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价值。“微课视频”顾名思义,主要是以视频为主要教学媒介开展教学工作的。与我们常见的网络视频不同,微课视频具有更加精短、易学的特性,能够更好地适应当代大学生的快节奏学习生活,满足学生的学习效率需求。事实上,微课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提出的,以微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由老师围绕课程知识点进行教学课程设计、课件制作、视频教学等工作,我国对微课视频的相关研究比较滞后,在微课视频资源上的开发也相对欠缺,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微课视频才逐渐被广泛应用于诸多课程教学之中。
三、口腔教学引入微课视频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一)符合新课标改革目标
新课改背景下,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当代学生的课程学习需求,引入和应用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和前沿教学方式成为必然发展趋势[2]。在口腔医学教学实践中,应用微课视频能够实现课堂师生角色的转换,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的主体行为不再受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限制,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升。在微课视频教学模式下,老师的地位由主导变辅导,老师的教学任务不再只是课堂教材内容的讲解,而主要是围绕教材中的重大知识点,收集教学素材,制作微课视频。当然,师生间也不是绝对的独立关系,而是相互协助、积极配合的友好关系。在微课视频的制作中,老师可以与学生共同协助完成视频的录制,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真实学习现状和需求。
(二)优化课程教学效果
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应当由两部分组成即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口腔医学课程知识内容繁多,需要掌握和记忆的知识点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难免会感到枯燥乏味,久而久之,丧失学习兴趣和热情,降低课程教学效果。微课视频教学的应用主要以精短、微小的视频为载体,通过将生硬的理论性文字转换为有重点的、有针对性的、具象的教学视频,花费十分钟左右的课堂时间进行播放展示,让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进行观看和学习,使学生课堂学习更加具有生动性和趣味性,同时,帮助学生明确学习重点和次重点,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知识体系的构建,确保在有限的时间范围内,学生学习效果的最大化。
四、口腔教学引入微课视频教学的应用流程
(一)课前阶段
在利用微课视频开展口腔医学教学工作时,老师应当首先做好全面准备工作,明确各节点的教学任务。要想确保微课视频教学作用的最大发挥,就不可忽视课前的准备教学工作。为此,老师要结合当前的教学实际,按照教材纲领和章节知识内容制定阶段性的教学目标,选出重点教学内容和次重点教学内容,并将这些教学内容依次分版块进行归纳总结,制作独立的微课教学视频,使各个教学视频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随后再指导学生对各学习模块进行提前预习,收集相关学习资料。
(二)课中阶段
尽管在微课教学中更加强调的是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但老师的重要引导职责依然不容忽视[3]。在口腔医学课程教学中,老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监督辅导作用。口腔医学知识点复杂多样,又存在很多的相似之处,仅仅只靠学生自己是难以准确把握和区分的。因此,老师必须在必要的时候进行引导和讲解。针对重点知识比较多的章节,老师可以先将此章节当中的重点知识进行拆分,并制作成几个独立的微课视频让学生进行选择学习,之后再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以加深对视频教学知识的全面理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三)课后阶段
在课程最后阶段,老师要适时参与到学生的互动学习中来,以了解学生对该环节教学知识的整体掌握情况和学习感受,以便于改进后续教学工作。为此,老师还应当针对口腔医学的教学特点和微课视频的教学方式,构建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让学生进行课上、课中、课下学习表现互评与总结,并就当前的微课视频教学案例进行深入分析与探究,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向其他同学与老师进行请教,还可以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以更加充分地发挥微课视频在口腔医学课程中的应用效果,促进学生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操作水平的同步提升。
五、口腔教学引入微课视频教学的应用建议
(一)建设独立“微课实验室”
口腔医学的理论性较强,且实现操作要求极高,要想真正提高课程的整体学习效果,必须在利用微课视频改进课堂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与教学内容息息相关的教学活动。为此,学校要重视基础设施建设,针对学校口腔医学课程的教学特点及微课视频教学成效,设置专门的口腔医学微课实验室,让学生能够从微课视频教学中学到知识,在实验室进行实验检验,实现视频教学与实战演练的有效融合。在微课实验室中,老师可以边播放微课视频边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并通过观察手中的实验器材如口腔器官等,以更好地让学生了解口腔内部组织结构,准确掌握口腔医学知识。
(二)老师方面的改进建议
微课视频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微课视频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微课视频制作水准的高低[4]。微课是基于计算机技术及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之上的,因此,老师必须具备相应的信息素养和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巧。此外,还应当了解和掌握一些视频录制技术和后期剪辑、编辑技术,如Windows视频制作、ps视频剪辑等,从而保证微课视频的制作质量。另外,老师还需加强对微课视频教学内容的审查和科学设计,要准确把握各章节教学重点与教学目标,并为之设计相应的实验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系统性地掌握教材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要领。老师要不断强化自身的专业能力,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强化自身的新鲜事物接受能力和新技术应用能力,提高自身综合教学素质。
(三)丰富教学活动,构建多元化的微课资源平台
为进一步强化微课视频在口腔医学课程中的教学作用,学校和老师应为该专业课程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微课视频教学平台。比如,在学校官网网页中设置口腔医学课程的微课网站入口,实时更新和展示老师制作的微课视频以供学生随时随地进行观赏和学习,还应当丰富教学活动,如,举办微课视频制作比赛等,让老师和学生积极参与,将优秀视频作品发布在学校建立的微课资源共享平台上,让广大师生借鉴交流。微课视频的制作不只是老师的工作任务,还应是学生的一项专业实践内容[5]。通过参与视频制作,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课程学习知识,并学会该如何灵活运用到实际工作问题中去。除了校内的微课资源之外,学校还应当进行资源扩展,加强对其他高校以及医院单位之间的合作和资源共享,建立“高校联合”“校企联合”的多元化平台机制,为学生进行口腔医学专业课程学习创造更加优质的资源条件,丰富微课资源来源渠道,促进微课视频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发展。
微课视频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形式,在口腔医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实践应用价值。微课视频教学在口腔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时间、空间、地点限制,能够实现学生随地随地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同时,也为口腔医学的临床试验教学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实践途径,有利于理论教学工作与实践教学工作的同步开展,是提高口腔醫学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老师必须提高自身的综合教学素质,合理应用微课资源,促进微课正面教学价值的积极发挥。
参考文献:
[1]张晓东,张彧婷,沈雷,等.浅谈口腔教学引入微课视频教学的应用[J].亚太教育,2016(13):119.
[2]孙晓宇.微课在口腔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6,13(17):159,161.
[3]王奉秀.口腔护理教学引入微课视频教学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78):15432.
[4]唐震宇,马桂华.微课在口腔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华夏医学,2018,31(3):140-142.
[5]宝力道.微课在口腔医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2(23):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