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红梅
摘要:针对当前传统的高职院校主题班会往往很难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的问题,文章就主题班会的规划、设计、实施、总结等方面展开探讨。
关键词:高职院校;主题班会;设计与实施
近年来,随着高教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学分制、弹性学制的推广,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出现了自主性、分散性、流动性的特点[1],同时大学社团的发展、学生思维发展的差异性,传统的班级建设观念越来越淡化,主题班会的育人功能不能得到充分发挥。本人基于这样的现状对高校主题班会进行研究,在实践-总结-再实践-再总结的基础上探索主题班会的系统化设计和实施。
一、高校主题班会的内涵及意义。
主题班会是指在主题鲜明的前提下以班级为单位的思想教育活动,是辅导员根据学校或系科工作的要求和部署,针对班级学生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形式[2]。大学生主题班会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之一[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16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将主题班会教育摆在突出位置,高度强调主题班会的重要性,提出:班级是大学生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要组织载体。要着力加强班级集体建设,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等活动,发挥团结学生、组织学生、教育学生的职能。
二、高校主题班会的现状。
笔者通过调研了解及多年的辅导员工作经验总结出,高职院校主题班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一)定位不明确。
调查了解到很多高职院校没有充分认识到主题班会的重要地位,从事一线工作的辅导员当中有一部分人简单地把主题班会理解为发放学校相关通知、总结班级存在的问题,对主题班会本身没有明确的主题,内容随意性很大,导致主题班会功能定位不明确,因此主题班会往往流于事务性和形式化,并没有真正发挥主题班会的作用,达不到主题班会本身的教育效果。
(二)内容缺乏系统性。
在现实环境中,不少辅导员缺乏创建典型性、品牌化主题活动的意识,没有系统的规划与组织,不了解学生在想什么,怎么想,不能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学生感触最深、教育意义最大的题材来开展活动,简单地采取“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形式进行说教,重点不够突出,内容陈词滥调,毫无吸引力,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自然无法取得很好的教育实效。
(三)形式单一刻板。
目前主题班会开展的形式比较单一,辅导员多采用传统班会“我讲你听”的形式,几乎都是老师在唱独角戏,学生充当了观众的角色,参与其中的积极性、主动性无法调动起来,收获不大,主题班会的实质作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对于在网络环境成长起来的95后大学生们来讲,教师单向的说理教育已然对他们没有吸引力。
三、高职院校主题班会的设计与实施。
一个卓有成效的主题班会是能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作为班级活动的指导者和推动者的辅导员,应借鉴人本主义教育理论,打破固有的班会传统模式,把班会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主题班会的主人。本文以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媒体学院学生工作为研究对象就高职院校主题班会的设计与实施进行了微探。
(一)高职院校主题班会的框架。
主题班会的建设应做好班会的规划、设计、实施、总结等方面的工作,概括起来为“四阶段六环节”,框架如下图所示。
(二)高职院校主题班会的规划。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年级特征,基于学生不同年级阶段的成长需求,结合数字媒体学院实施高职大学生职业素养体系的实战经验,一共梳理了:基本政治修养、政策形势辨析、党团知识了解、理想志向确立、人生境界升华、职业生涯规划、公私关系处理、荣辱是非取舍、价值体系建构、择业就业指导、法律法规学习、行为规范遵从、规章制度遵守、军事拓展训练、道德意识灌输、职业道德锤炼、职场礼仪知行、形象魅力塑造、审美能力开发、专业技术服务、专业技能大赛、个人知识管理、学习方法探究、大学时间运筹、求职技巧习得、团队合作定位、处事经验累积、创新能力培养、创业基础铺垫、21世纪技能、高职教育探微、企业文化认知、社会实践锻炼、身心健康调适、文娱体育竞赛、校园朋辈交往、生活情趣陶冶、个人危机应对等38个大学生主题班会内容,几乎涵盖了培养一个合格的大学基本要具备的条件。
38个主题班会内容在实践过程中并没有严格的时间先后顺便,主题教育内容贯穿在高职院校大学三年的各个阶段,具有交叉性、重复性、阶段性,依各个学校的實际情况而有所侧重。
(三)高职院校主题班会的设计。
主题班会设计是指围绕班会主题,对班会组织的形式、内容、环境进行设计,形成方案,用以指导主题班会的召开。主题班会设计最重要的目的就是突破“我讲你听”的传统模式,重视学生的参与度,确立学生主体、教师引导的班会新模式。
首先是形式设计,这是主题班会设计的关键。所以辅导员在指导班委工作时应花点心思,鼓励班会形式的多样化、创新型,可以将外出参观、社会实践、文艺表演、演讲朗诵、讨论辩论、团队拓展、志愿服务、趣味运动会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引进主题班会。
其次是内容设计。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指出,人类有五种基本需要,从低级到高级依此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在各种需要逐渐得到满足的过程中,个人的潜能才得以开展和实现。因此,主题班会内容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学生在不同年级阶段的身心发展需要,从而达到主题班会教育的目的。
(四)高职院校主题班会的实施。
在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有三个关键因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是指导保证:辅导员作为班级管理的直接指导者和领导者,从活动准备的引导到活动开展的应急处理,要有一盘棋的大局观。当活动出现冷场时,辅导员要适时适度地调动主题班会的氛围。当学生对某一个问题困惑不已、争论不休时,辅导员需要从中予以解答。当某种错误观点占据上风时,辅导员更需要及时拨乱反正。二是充分准备,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到素材的收集、物品的筹备、场景的布置、氛围的营造之中,使班会的准备过程中本身就成为学生受教育长才干的过程。三是积极开展、广泛参与。主题班会的受益者应该是全体成员,需要每个人都积极参与进来。辅导员在过程中应采用罗杰斯”以学生者为中心”的理念,在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适时指导,比如指导班委会创设合适的形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参与度,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主题意识又激发了学生的潜能。
(五)高职院校主题班会的总结。
活动开展完了并不意味着主题班会的结束,辅导员可以指导学生将主题班会的照片上传到班级QQ群、班级微信群,或者将活动制成视频供大家观看,增强集体活动意识。同时,辅导员需要对主题班会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环节的得失进行分析与思考,总结工作经验或者整理典型案例,找出普遍性的操作方法和规律,进行系统的研究。
参考文献:
[1]王可,冯祥,主题班会教育与新生班集体建设[J].教育与教学,2010,(10).
[2]谭志敏,心理辅导技术在高校主题班会中的运用及其注意要点[J].中国电力教育,2007(11).
[3]于晓梅,心理辅导理念与技术在高校主题班会中的运用[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6(04).
[4]龚海宏,高职大学生职业素养体系的构建初探[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