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类微信公众号的科学精神传播研究

2018-06-11 15:30霍连彬
科技传播 2018年9期
关键词:科学传播科学精神

霍连彬

摘 要 微信公众号在科学传播中发挥的作用日益突出,但我国目前的研究仍局限在传播账号主体和科学信息的角度,对科学精神的研究鲜有关注。本研究通过对不同主体类型的科学类公众号文章用户留言的修辞分析,发现以果壳网、科学松鼠会等通俗化趣味性科学公众号在引起受众对科学的好奇和兴趣上卓有成效,但在科学精神的体现上不如以知识分子和赛先生为代表的严肃化学术性公众号。整体来看,目前科学类公众号留言所体现的最高比例的科学精神是逻辑思维原则,其次是普遍怀疑的态度和彻底客观主义的立场,比例最低的是继承基础上的创新精神。

关键词 科学传播;科学精神;用户留言;传播语态;科学类微信公众号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8)210-0001-03

社会化媒体时代的到来,使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在科学传播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既有研究指出微信已经成为科普兴趣传播扩散的主阵地,超过86%的内容分享通过微信完成。研究者孙静提出了微信科学传播的模式,即“以科普微信公众账号为核心,微信群与朋友圈为两翼的全方位辐射互动”的科学传播新模式。

其中,科学类微信公众号是微信科学传播的核心。但目前我国针对微信的科学传播研究主要集中在科学知识信息和传播账号主体,对科学精神和用户鲜有关注。吴国盛认为科学传播的内容不局限于科学知识,还应包括科学精神和科学观念等内容;并且认为这种二阶层面的精神传播要重要于科学知识信息的一阶内容的传播。从此角度而言,微信公众号的用户留言为我们研究科学精神的传播提供了研究对象。

1 科学精神的5个具体维度

对于科学精神,马来平认为“求真”是科学精神的核心。科学精神的内容极其丰富。在当前的历史条件下,应当强调科学精神的如下内容:

1)普遍怀疑的态度:判定一种观点或理论是否正确应当严格审查该观点或理论的理论根据和事实根据,经缜密思考独立地做出判断;不盲从、不轻信。

2)彻底客观主义的立场:按事物的本来面目及其产生情况来理解事物,不附加任何外来的成分。自觉地把相信由一个离开直觉主体而独立的外在世界,作为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和前提;同时有一分根据讲一分话。

3)逻辑思维的原则:以归纳和演绎为基本的思维方法,坚信特殊蕴含普遍,普遍统辖特殊。高度尊重事实,不局限于事实。对于眼见的事实要追问:它是否合乎逻辑?是否符合已确定的真理?如果不合,原因是什么?既尊重事实,又在事实面前不放弃理论思维的权利。

4)继承基础上的创新精神:鄙薄重复研究,杜绝抄袭他人。用于解决前人未解决过的问题,努力为人类知识大厦添砖加瓦。高度尊重他人和前人的成就,在继承前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大胆创新。

5)精确明晰的表达方式:反对迷信和伪科学模棱两可、含糊其词的通病,力求概念和命题含义明确、无歧义,而且重视定量研究,在有条件的地方,尽可能地把概念和命题间的关系运用数学符号表达出来。

马来平教授所提出的科学精神内容的5个维度,为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理解和把握科学精神指明了方向,也为本次研究中对科学精神地分析提供了具体的参考依据和评价框架。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科学类微信公众号推送文章的用户留言为研究对象。首先以“清博大数据”为数据來源,筛选出以科学为主要标签和传播内容的微信公众号;然后再按照公众号主体认证方式分为“学校、研究机构、科技馆等事业单位”“商业企业”“个人”“诸如科技爱好者协会、社科联合会等公共民间组织”“文化媒体与出版发行机构”5种账号主体类型;再根据“清博大数据”微信综合传播指数WCI(Wechat Communication Index),挑选出各个主体类型中传播指数最高的两个公众号进行研究。

最终各个主体类型的样本账号分别是:

运营主体为学校、研究机构、科技馆等事业单位的:科学网、中科院物理所。

运营主体为商业、企业的:果壳网、知识分子。运营主体为个人的:酷炫科学、科学解码。

运营主体为诸如科技爱好者协会、社科联合会等公共民间组织的:科学松鼠会、科普中国。

运营主体为文化媒体与出版发行机构的:赛先生、科研圈。

2.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修辞分析对样本公众号文章的用户留言进行分析。以“引力波”为主题,对10个样本公众号中以引力波为主题的文章进行检索,共收集到18篇以引力波为主题的符合要求(文章主要内容为引力波且开通了用户留言)的样本文章,并对文章和文章下方的全部301条用户留言进行修辞分析研究。

3 用户留言与科学精神

3.1 科学精神在整体用户留言中的体现情况

从科学类微信公众号整体留言来看(见表1),所体现的最高比例的科学精神是逻辑思维原则(24.90%);其次是普遍怀疑的态度(19.93%)和彻底客观主义(19.59%)的立场;比例最低的是继承基础上的创新精神,仅占全体留言的1%。

3.1.1 逻辑思维原则

类似于“物质就是时空驻波。空间就是基本场,物质就是在场中传递的波叠加锁死之后的驻波并且可以在空间中移动也就是波的传递。如果我们通过测量知道了其中的一束空闲光(idler)涨落的信息,我们就可以部分地知道另一束‘信号光(signal)是如何涨落的”留言,展示出了很强的逻辑性和推理性,根据引力波既有的知识,比如测算公式和作用原理发表评论、或者来质疑文章所提出的观点和数据是否准确,充分体现了部分用户的逻辑思维精神。

3.1.2 普遍怀疑的态度

普遍怀疑的精神则集中体现在留言对文章的怀疑以及向公众号提出的个人问题与反思,比如:“用引力波作为‘标准烛光替代超新星,是否会得到一幅不同的宇宙演化图像?爱因斯坦说了引力波的速度是光速,真的是这样吗?‘引力波存在的质疑可以休矣我不敢苟同,这种口气完全不像职业科学家,对现阶段科学理论的合理质疑正是促进科学发展的不竭动力!”这些用户并未完全听任公众号的立场和陈述,而是基于自身思考和既有事实的基础上做出了独立的判断。

3.1.3 彻底客观主义的立场

彻底客观主义的立场要求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及其产生情况来理解事物,不附加外来成分。但是从留言总体来看,大部分留言包含了用户的主观情绪在内,或者用户未能将既有的事实充分考虑。因此只有19.59%的用户留言是基于当前的事实做出的客观判断和理解。

3.1.4 精神明晰的表达方式

精神明晰的表达方式力求概念和命题含义明确、无歧义,且尽可能地把概念和命题间的关系运用数学符号表达出来,原则实际上要求很高。大部分用户无法严谨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概念和命题并且用数学来陈述自己的观点。所以类似于“物质就是时空驻波。空间就是基本场,绝对静止,物质就是在场中传递的波叠加锁死之后的驻波并且可以在空间中移动也就是波的传递。对100赫兹敏感的仪器采样间隔怎么会是0.01s.如果能测到100赫兹最低采样率也应该是200赫兹啊?”清晰表达概念并严谨的用数学符号来陈述观点的留言仅占15.28%。

3.1.5 继承基础上的创新精神

继承基础上的创新精神所占比例最低,这是因为首先科学创新本身难度极大、在科学专业领域中要求极高,许多科研人员也鲜有重大创新突破。其次也和引力波主题有重大关联,引力波的探测和理解难度很大,导致公众可获知的信息较少;对引力波的研究与报道之前也不如转基因和人工智能等热门话题广泛。因此体现创新精神的留言极为稀少实际上情有可原。

此外,留言中有30.23%体现的是对科学的好奇、兴趣和崇敬,有7.97%的用户因为引力波本身知识的复杂性以及严肃化学术性公号的表达方式而未能理解文章内容。还有16.61%“其他”类的留言并未在以上内容维度中,这部分将在下文予以分析。

3.2 不同主体类型账号的用户留言体现情况

将各主体类型账号进行具体的分析和对比,可发现它们的用户留言所体现的内容差异很大。在科学精神内容维度中体现较好的账号是:商业类中的严肃性账号知识分子、文化媒体类的赛先生和科研圈、科研机构类的中科院物理所和科学网。

商业类的知识分子和文化媒体类的赛先生、科研圈都是典型的严肃、学术性风格的账号,其文章行文严谨、注重科学逻辑论证。文章下留言的语态也与文章语态类似:留言多为长文本,重逻辑分析、敢于怀疑和质疑,用词严谨精确。前文中很多体现科学精神的留言举例大多出这3个账号;并且这3个账号所体现出的5个维度的科学精神基本全部领先于其他7个账号。

科研机构类的中科院物理所和科学网也追求严谨的学术论证和逻辑,但文章叙述较为客观平实,类似于普通小说语言,理解难度适中。因此留言中虽体现了和文章风格相符的客观主义和逻辑精神,但这些留言的比例要低于上文中的3个账号,处于所有账号的中间位置。

个人类和民间类账号的留言所体现的科学精神普遍很低。两个民间类账号都是采取漫画的形式来叙述引力波,语态极为活泼风趣,所以两个账号在激起用户的科学兴趣和好奇上比例极高:科普中国为68.42%,科学松鼠会为36.84%。但这部分反映兴趣的高比例的内容必然会占据科学精神维度的内容。在个人类账号中,科学解码的主要推送内容是英文版的引力波新闻发布会视频,并且视频全程无字幕,所以导致未理解文章内容的用户占了52.94%,其次才是少部分体现客观主义(17.64%)和逻辑思维(5.89%)的留言。个人类账号中的酷炫科学采用的是美食烹饪来比喻引力波的形式,但用户留言全部跑偏到了“其他”类留言中。

通俗趣味类公众号比如果壳网、科学松鼠会和科普中国在激发受众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上效果显著,这也符合它们“让科学更有趣”的账号定位,遗憾的是对科学的好奇和兴趣并不属于科学精神。而科学网和知识分子、赛先生这类严肃的学术性风格的账号更多引起的是受众对科学和科学家的崇敬,比如:“为探索者点赞;爱因斯坦真的牛;朝闻道,夕死可矣;向科学家们致敬;人类的进步”等留言充分反映出了用户对科学的情感和认知。

3.3 通俗化、趣味性传播与科学精神的解构

值得警惕和注意的是,以科学松鼠会、果壳网和酷炫科学为代表的通俗化趣味性公众号(其留言在科学精神维度上都很低,在“其他”类较高)在进行通俗化趣味性传播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科学知识的严肃性,使大部分“其他”类留言出现了狂欢的倾向,反而解构了科学精神。

在常识性的趣味性传播中,传播形式变得比传播内容更吸引人,这转移了部分用户的注意力,使其对科学信息本身关注不多。许多用户采用了和文章语态相对应的留言方式,这些留言过于戏谑和轻浮、偏离文章主题与焦点,留言背后的碎片化和非逻辑性的表达是与科学精神相违背的;并且对形式的过于关注也容易丧失对内容的批判与怀疑。科学松鼠会采用趣味漫画的形式来叙述引力波,结果出现许多狂欢性的留言:“上淘宝没搜到防引力波辐射服啊,这届奸商不行啊;主编请注意节操;这是开车啊”等。这些留言的关注点集中在了表达形式和调侃编辑上,使用的是网络化且无思考深度的语言,对科学精神的培养并无益处;酷炫科学采用以圣诞饼干烹饪类比引力波发生原理的形式来讲述引力波,本身出发点很好,但用户全部被表达形式所吸引,留言体现的全部都是表达食欲的内容,比如“好想吃;哪里可以买;表示饿了”等。

科学知识的内容可以用用户喜闻乐见的形式表达,但不应以解构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的严肃性为代价,如何达到形式与科学精神的平衡,是趣味性公众号需要深思和警惕的问题。

4 结论

在特定的大传播主题下,科学类微信公众号的整体留言所体现的最高比例的科学精神是逻辑思维原則,其次是普遍怀疑的态度和彻底客观主义的立场,比例最低的是继承基础上的创新精神。

总体而言,文化媒体、科研机构类的账号的留言在科学精神的体现中表现较好;但是,也不能简单凭借账号主体类型来做出决定性的判断,商业类的严肃性账号知识分子的留言同样体现了大比例的科学精神,还要看账号的特质、风格和定位。民间类和个人类账号所采用的形象生动和趣味性的语态会激起用户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但也会引起用户留言狂欢的倾向,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科学精神。

不同主体和风格的账号均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优势:科学传播既需要普通受众热爱科学、对科学感兴趣,又不能仅仅处于好奇和兴趣的阶段,还需要受众具备综合系统的科学精神,而这正是严肃学术性账号所擅长的。科学传播最终如何实现易读性、受众兴趣和科学精神等要素的平衡,是目前我国科学类微信公众号需要探索和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腾讯.2017微信数据报告[R].[2017-11-09].http://www. sohu.com/a/203437993_66510.

[2]腾讯,科普研究所.移动互联网网民科普获取及传播行为研究[EB/OL].[2017-03-03].http://news.qq.com/ cross/20170303/K23DV6O1.html#0.

[3]孙静,汤书昆.新媒体环境下“微信”科学传播模式探析[J].科普研究,2016,11(5):10-16.

[4]吴国盛.科学传播与科学文化再思考[J].中华读书报,2003(10).

[5]马来平.试论科学精神的核心与内容[J].文史哲,2001(4):51-54,128.

猜你喜欢
科学传播科学精神
大学的科学传播:瓶颈与路径初探
大学的科学传播:职责与优势
试论生物实验教学中的科学精神教育
例谈小学阅读文本解读的角度
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初中理科教学养成教育中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统一的研究
电大教务管理中科学精神的应用
浅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兼具的创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