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科普资源共建共享模式探索

2018-06-11 15:30郑凌玲
科技传播 2018年9期
关键词:共建共享高职院校

摘 要 高校是科普工作的重要力量之一,通过资源共建共享可以营造良好的科普氛围,提高科技资源利用与转化率,推动高职院校科普工作的深入发展。文章以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科协为例,介绍了具体的思路和实施策略。

关键词 高职院校;科普资源;共建共享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8)210-0008-03

科普就是普及科学知识与技术,扩大科学知识传播范围,是提高公众科学认知力,提升社会科学素质的重要举措,对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等起着非常重要作用。高职院校是科技工作者聚集地,是培养高素质和创新型技能人才的主要阵地,在推进科普事业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但由于各种原因[1],高职院校的科普工作仍处于探索阶段,如何提高职院校参加科普工作的积极性,发挥职业院校的特色,将职业特色与科普活动有机结合,提升高校科普工作的实效,是当前高职院校科普工作需要解决的问题。

高校科协是高校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是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推动高校科技工作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承担着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科技工作者服务的职能,是国家推动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2]。

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科协成立于2014年,时任院长亲自挂帅科协主席,学院科协挂靠在学院科研处,由科研处处长担任科协秘书长,并将校内各系部、工作室、各类协(学)会中对社会服务及科技有突出成效的负责人吸纳到科协常委中,形成责任感强、作风正派、战斗力强的工作团队,有效地保证了学院科协的各项工作的开展。学院科协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统筹协调、资源共享,创新科普教育传播形式,以内部资源共建共享为视角,积极探索并构建了“学院科协为中心+各个学院二级部门为分中心+科普小组项目制”的科普教育的新模式。

1 科普资源共建共享的意义

科普资源共享是指科普资源主体(机构或个人)之间,通过建立各种协作、合作、协调关系,以各种途径、技术方法,共同利用资源的活动,以满足社会公众对科普资源的最大需求[3]。

1.1 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科普氛围

科普工作需要师生的广泛参与,资源的共建共享有助于将以往过于分散的小活动整合成系列的大型科普活动,从而使得策划宣传、活动范围、活动效果等都能得到很大提升。校内的资源共建共享能让师生零距离的参与科普活动,有利于营造校园师生人人参与的良好科普氛围。

1.2 有助于提高科技资源的转化和利用

高职院校在科普工作开展方面虽然有一定的基础,但几乎都是老师个人的自发行为,规模较小,科普宣传方式比较单一,参与人数不多,受众也不多。通过资源的共享,可以将职业院校的专业优势,还有大量的实训企业也纳入到科普创作中。高职院校具有大量的科技人员和较多的科技成果。

高职院校还拥有大量的实训企业和与企业联合建立的工程中心、产学研基地等,这些企业和机构掌握最新、最先进的实用技术,还能提供科普实践的场所。企业参与科普活动也是履行社会责任、塑造自身品牌形象的重要渠道。在开展科普活动过程中,也能推广企业的创新产品、挖掘市场信息,为企业的发展搜集信息资源。通过资源的共建共享,能充分发挥职业院校和企业的优势,取长补短,将各种高深的科技成果转化为通俗易懂、形式多样的大众科普内容。

1.3 有助于提升高职学生科学素养

目前,国内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技能型人才紧缺,高职学生作为未来国家建设的一线力量,其科学素养水平对未来中国人力资源的素质具有决定性作用。大学生往往被排除在科普工作重点人群之外,高职学生相对于普通民众来说,虽然具备了一定科学素养,但还存在一些缺陷,比如缺少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4],科技素质不能替代科学素养,大学生仍然需要更高形式和有侧重内容的科学普及。

在高职院校实施科普资源的共建共享,专门针对高职学生的科普活动将增加,高职学生以科普志愿者身份主动参与科普活动的策划和实施机会将大大增加,在参与科普活动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社会实践能力,逐步提升自身科学素养。

2 学院科协科普资源共建共享的模式

2.1 科普资源共建共享的原则

以学院科协为中心,以科普需求为基础,以学科实践为主线,将科学知识的传播和普及与科研、教学和实践融为一体,促进相互发展。具体做法是根据学院的专业特色,结合大众的科普需求,有选择性地进行科普活動,充分发挥师生参与科普活动的热情,让师生在活动中提升自己的科学素质,培养理性的思维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在学院科协的统一部署下,整合学校的资源,发挥职业院校的专业特色,优势创新,服务社会。

其一,以各个二级学院和教辅部门为分中心,挖掘本学院的特色资源,打造具体学科优势的科普活动品牌。

其二,整合校内资源,促进学院科技资源科普的转化,丰富学院科普传播的内容和形式。

其三,在科普活动的内容立足现实,针对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者、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社区居民等不同群体,开展活动,满足不同人群的科普需求。

为此,确定了以学院科协为中心+各个学院+科普小组项目制的科普资源建设的共建共享模式,即以学院科协为中心,以各个二级学院为分中心,推行项目制度的方式聚集学院资源优势,以期形成学院科普建设的新模式。

2.2 科普分中心实施策略

2.2.1 搜集筛选优秀科普资源

在学院科协的指导和发动下,各二级学院深挖自身的专业特色,开发出可以操作的针对不同群体的特色科普项目。根据实际情况,学院科协选择了5个系部为分中心。分别设在思政部,信息工程学院动漫专业,管理学院社会组织专业,保卫处和团委学生活动中心。5个分中心在科普作品创作、参与科普活动,科普人才方面各具优势。思政部定期举行禺山讲堂,讲座内容大多涉及科学知识普及,具有丰富的科普讲座经验;动漫专业是学院的省级重点专业,利用动漫技术进行科普宣传是互联网+科普的发展新方向[5],也是目前在大力推行的科普宣传方式,已制作的动漫科普作品在省市技能大赛上屡次获奖;社会工作专业长期与社区保持联系,而且学生的社会实践场所就是各社区的家庭综合服务中心,能真实了解社区居民的科普需求。保卫处在安全保卫方面具有优势,而这方面的内容是社会的热点,学生和社区居民的关注度高。团委是学生社团的管理部门,学校目前拥有科普志愿者协会等近40个社团组织,各具特色的社团组织是开展科普活动的重要力量。

2.2.2 建立协调和运行机制

为了更好地协调学院科协与各中心的关系,建立了学院科协和各个二级部门分中心的协调机制。首先,各分中心确定一名负责人,负责人一般由各系部的行政负责人兼任,他们了解各个分中心科普工作的总体设计和规划,也便于调动各二级学院的资源;其次,各个分中心设1名联络员,专门与学院科协保持信息联络;最后,定期召开科普工作联络会。每年有3次大型的科普工作,如5月份要举行的科普活动周,7月份的职教进社区活动,12月份主要是对当年科普工作的总结和下一年科普工作的规划。

2.2.3 实行动态管理

第一,制定科普分中心的暂行管理办法,明确学院科协与分中心的职责与任务,对活动的开展、经费的使用和管理方式进行详细的规定。

第二,学院科协向学院和上级主管单位以项目形式申请经费,根据各分中心向学院科协的申报情况拨付给各分中心。

第三,学院科协对各分中心进行业务指导,如建立QQ群、微信群聊;还可以邀请广州市科协技术协会的科普专家加入;及时传达上级文件精神;转发科普相关的信息,《科普中国》里面的前沿动态;转发国家、省市科普项目的申报信息。

第四,学院科协年底对各分中心进行考核。内容包括完成情况,完成效果,提供的材料包括活动方案,经费使用,活动照片等佐证材料。对于考核较好的分中心可以在下一年的经费支持方面予以递增,对于考核不合格可取消资格。

2.3 科普活动项目制实施策略

以往的科普活动,学生都是被动的接受科学知识的普及,科普效果并不太理想。以学生作为科普活动的主体,亲自策划、以各种形式进行科普知识宣传,就能充分调动在校学生参与科普活动的积极性,也能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与创新能力[6]。为此学院科协提出以学生为主体的科普活动项目制。

2.3.1 项目制实施的目的和范围

科普分中心的成立将一部分有特色的科普资源进行了统一管理,但毕竟覆盖面较小,难以将学院其他科普资源运用起来,也没有将校内科普资源进行整合,形成各系部合作的科普模式。因此,学院科协推出了项目制,在学院征集有新意的科普项目。为了达到良好的科普宣传效果,申报对象主要为学生社团或组织,可以设立指导老师。

2.3.2 拟定相关管理办法

为了确保项目制的顺利实施,可借鉴学院创新创业项目,技能大赛的经验,根据项目制实施和科普工作的特点,拟定项目制的管理办法,对项目制所涉及到的问题予以明确说明,如科普活动的形式包括举行科普知识讲座、制作科普宣传读物、科普知识竞赛、科普作品创作、科普人才培养等。项目申报材料包括具体实施方案、人员安排、经费预算及预期达到的效果等。项目制的实施流程包括申报、校内初审、专家评审、签订任务书、实施和绩效评价等。

2.3.3 项目的实施与管理

在项目申报阶段,通过在校园OA系统,校园网主页下发通知、学校宣传栏张贴海报、悬挂宣传横幅、学校微信公众平台发布信息等多种方式大力宣传,让更多学生主动关注、参与科普活动。在项目的初审和专家评审阶段,除了邀请学院科协的领导,还邀请校外的科普专家参与。公布评审的标准,确保评审过程公开透明,公平公正,并将评审结果予以公示,接受大家的监督。

项目实施过程采取“实事求是、分类指导、全程监督”的管理原则,项目经费实行独立建账,专款专用,并接受学校纪检部门的监察与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有学院科协的监督指导、经费使用有学院科协和财务处的审核把关、项目完成后进行绩效考核,并接受学校纪检部门的抽查和审计,保证项目制科普活动的顺利实施和管理的不断完善。

3 学院科协科普资源共建共享的實施效果

学院科协实施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在学校范围了掀起了科普潮,激发了学院师生参与科普活动的热情,在各个方面都有所收获。

学院科协科普活动的规模不断扩大。每年分中心和项目制组织的科普活动多达20场,深入到学校周边的番禺区的南村、石壁、桥南等社区开展科普活动;与广州市科协技术协会、广州科普志愿者协会等建立合作关系,参与广州科普一日游、广州科普游自由行、广州科普大讲堂等活动,积极参加全国科普日活动,广东省科学中心的科普讲解大赛、广州市的科普活动周等的大型科普宣传活动,受到多家媒体的报道。

科普工作的组织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通过科普资源共建共享,激发了师生参与科普工作的积极性,学院师生对科普的知晓程度不断增加,科普知识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分中心积极参与省市科普项目的申报,其中保卫处的校园消防安全科普活动获得了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科普专项的立项,社会工作专业的室内空气污染知识普及获得了广东省科技厅科普项目的立项,动漫专业制作的食品安全科普动漫作品在广州市科普作品创作中获得了二等奖。以学生为主体的项目制在申报广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项目中屡次获得立项,如2017年申报的“中小学生暑假安全知识科普活动”,学生们拟通过漫画的形式向中小学普及安全知识,获得了广州市教育局的青少年科技教育项目的立项。

促进了专业建设与科普活动的相互协调发展。在科普活动中,学生获得了更多的社会实践的机会,学生的专业的实践能力得到锻炼,比如动漫专业的学生利用动漫技术制作科普动漫作品,其自身的专业技术也得到提高,艺术设计的学生运用绘画技术制作科普读物,社会工作的学生利用社会实践场所开展科普知识讲座等,互联网专业的同学能将充分互联网的优势,将科普作品在各种网络平台进行推广。科普活动也高职学生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的提供了一条新路径。同时师生的科普意识和能力也得到提升,自身的科学素养也得到了提高。学院多名老师还入选了广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专家库,广州市科协的科普专家库。

4 结论

高职院校的科普工作需要更多师生的广泛参与,充分发挥学院科协的沟通桥连作用,搭建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将专业建设与科普工作结合,发挥职业教育的特色,利用专业特色开展科普活动,在科普活动中锻炼实践技能,还能促进学科发展,从而形成全校师生参与的科普工作新局面。高职院校的科普工作要得到持续发展,科普工作者还要多学习,还需要体制、激励措施及经费等多方面的配套支持。

参考文献

[1]万超凡.大学生科普教育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科技视界,2015(7):140.

[2]张玮光.高校科普工作的创新与实践——以南开大学科普工作为例[J].天津科技,2017,44(12):109-111.

[3]陈戈.科普资源共建共享问题研究—以福建省为例[J].海峡科学,2013(3):70-72.

[4]邹颖.高职学生科学素养现状与促进策略研究[J].职教通讯,2013(28):28-34.

[5]关峻,张晓文.“互联网+”下全新科普模式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6(4):96-101.

[6]郑凌玲,周爱菊.高职院校学生化学科学素养培养的实践[J].大学化学,2017,32(1):36-41.

猜你喜欢
共建共享高职院校
高校动画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建设构想
Interlib在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中的应用初探
创新应用,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筑巢引凤共建共享人才共育校企共赢
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现状思考
关于构建党校图书馆中信息资源的共建与共享方案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