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辉 莫坚义 李如岚
【摘 要】本文阐明立德树人的时代内涵,论述校企共建德育课堂、载体、基地、团队、机制的“五建”德育模式,形成职业学校校企双管齐下、多重并举、合力攻坚、协同落实的德育工作格局,以培养理想信念坚定、道德高尚、人格独立、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人才。
【关键词】校企协同 立德树人 德育模式 五建五融合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2B-0080-03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校企协同“五建”德育模式,共建德育课堂、德育载体、德育基地、德育团隊、德育机制,形成职业学校校企双管齐下、多措并举、合力攻坚、协同落实的工作格局是当前职业院校德育工作的目标,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院(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为此进行了新的尝试。
一、立德树人的时代内涵
立德,就是以德育为先,用积极的正能量引导、教育和激励学生。树人,则是根据新时期的特点,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的身心、良好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具有中华文化底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国际视野,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使他们更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在新时期,立德树人就是要围绕民族复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培养理想信念坚定、道德高尚、人格独立、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职业学校坚持立德树人的重要性
职业学校学生是我国未来产业大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目前,我国在校中职学生已达 2200 多万人,这些学生毕业后将融入社会,步入职场。他们的健康成长,事关我国产业大军的素质,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因此,在新时期职业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立德树人工作,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到历次党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都强调受教育者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党的十八大报告则进一步强调“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将“立德树人”的定位放在“全面发展”之上。党中央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教育战线做好立德树人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依据。目前,中职学校德育工作持续加强和改进,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广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主流积极、健康、向上。但也要看到,在深刻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学生成长的社会环境更趋复杂,德育工作遇到诸多新问题、新挑战,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更加频繁,社会思想文化越来越多元、多样、多变。我国改革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也反映到学生头脑中,学生思想受到一定干扰,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理想彷徨、信仰迷失、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薄弱、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为此,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已成为职业学校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三、构建“五建五融合”德育模式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涉及学校教育、企业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经过多年研究实践,笔者认为,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要充分发挥好学校在校企合作中的主导作用和企业在协同育人中的重要作用,共同构建“五建五融合”德育模式。一是建设德育课堂,教学做融合育人;二是建设德育载体,校企文化融合育人;三是建设德育基地,知行融合育人;四是建设德育团队,言传身教育人;五是建设德育机制,教育与管理融合育人,以上五个方面即“五建五融合”。把德育贯穿于学生在校学习和到企业顶岗全过程,形成校企双管齐下、多措并举、合力攻坚、协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工作格局。
(一)建设德育“三大课堂”。课堂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要场所,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主要场所。必须建好“三大课堂”(德育课、专业课、顶岗实习课),使其相辅相成、深度融合,共同发挥立德树人的作用。
1.发挥德育课堂主渠道作用。在开足“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心理健康”等德育课的前提下,构建“六育立德”内容体系,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公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家庭美德教育、个人品德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信念的人、有文明素养的人、德才兼备的人、有爱心孝心的人、人格健全的人和有工匠精神的人。在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时突出来自社会的德育“活动”与体现课程内容的“实践”,通过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合作探究式等方式进行学习,同时,采取灵活性的评价手段,如,对某个案例进行分析,或是写一份调查报告,或是通过即兴演讲和表演等,以此增强德育课的亲和力、说服力和时效性,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把做人的基本原理内化为自己的信念,不断增进个人的道德修养、社会担当和家国情怀,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
2.发挥专业课课堂的德育功能。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根据专业特点,引导教师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德育资源,强化“人品、品牌、精品”“三品”树人理念。如,公共基础课融入爱国主义、民族团结、传统文化的教育;建筑专业课融入“敬业、奉献、质量、信誉、责任、文明、安全”等教育;机械专业课融入“严谨、标准、规范、工匠精神”等教育;经贸专业课融入“敬业、守法、诚信、公平、服务”等教育。通过所有教师把德育贯穿于各类课程,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3.发挥顶岗实习的德育功能。顶岗实习是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环节,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必须引导企业深度参与立德树人工作,促进企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环节。在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期间,以企业为主,采取师傅带徒弟的办法,安排一线的员工特别是劳动模范、道德模范、先进工作者、能工巧匠等,对学生进行敬业爱岗、精益求精、艰苦奋斗、诚实守信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进行职业纪律和安全生产教育,增强学生重修养、爱劳动、守纪律、树自信、讲担当、讲奉献的意识。
(二)建设校园文化育人载体。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推进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载体。因此,必须加强校企合作,共同构建立足本校、延伸企业的文化育人载体架构,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1.发挥校本精神文化载体的德育作用。校本精神文化是学校校园文化的集中表现,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标志。比如,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严格校规、校纪,加强良好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实施“九全九美-9 S”管理,打造“返本开新、明理精工”的校风和“德正、乐教、善导”的教风,培育“诚朴、乐学、求新”的学风,提升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能力。同时,还精心提炼校训、校歌、校徽、校服,建设具有职业特色的楼、桥、亭、台以及雕塑、碑铭、牌匾和文化长廊等。以此昭示办学理念,彰显办学特色,张扬校本精神文化,以陶冶、凝聚、激励学生。
2.发挥校园文化活动载体的德育作用。校园文化活动是陶冶学生情操的重要载体,是推动学生“明理、立志、敬业、守纪、勤学、成才”的有效措施。比如,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以“十一大活动”为载体,即“职教第一课活动、主题班会活动、职业素养天天练活动、职业礼义养成万人千岗活动、行为规范整顿活动、志愿服务活动、技能大赛活动、创新作品竞赛活动、文明风采大赛活动、日常文体卫艺活动、学生干部和学生社团建设活动”,使学生在亲历亲为的过程中,逐步养成遵守制度、文明礼貌、勤奋学习、积极向上、自觉为集体争光的良好习惯。
3.发挥优秀企业文化载体的德育作用。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念、经营思想、管理方式、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对职业学校具有很强的育人作用。学校应注重导入企业的优秀文化和职业精神,在校园张贴优秀企业的标语、名言、警句和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纪律、规范、流程,张贴劳动模范、道德模范、大国工匠、创新能手、创业标兵和本校优秀毕业生画像及先进事迹,广泛宣传具有崇高职业精神和卓越职业技能的杰出人物的先进事迹,让学生随时随地能见,营造潜移默化的氛围,促进学生形成自信心和成功者心态,助推学生主动按照职业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学生适应未来职场环境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三)建设德育基地。德育基地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载体。因此,必须着力建好三大类德育基地。
1.建好校企合作德育实践基地。校内外实训基地都具有育人功能,是促进学生德才兼备的重要场所。以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为例,学校与 15 家企业共建“昌桂源教学工地”(设 5000 多个实训岗位)和学生创业园、学生社团、企业化管理班级、创新作品馆、校史馆、荣誉馆、理工德育讲坛、心理咨询中心等 9 个德育基地。同时依托对口合作企業,共建 198 个校外实训基地,把德育融入实践教学,全方位锤炼学生的职业素养、工匠精神、创新精神和坚毅的意志品质,实现了教育的思想品德目标与专业技能目标的统一。
2.建好信息化德育宣传阵地。信息化德育手段的运用已成为新时代的教育特色。网络作为传播信息的“高速公路”,是实施德育的重要阵地,也是一个宣传阵地。建设校园网,开设网络公众号,结合学校办学理念、办学动态、办学业绩,创设有特色的网络校园文化,构建并展示一个真、善、美的校园网络氛围,使德育在学生中高效渗透。
3.建好志愿服务德育基地。开展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是培养学生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有效途径。学校应与企业和社区共建一批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基地,充分利用假期等时间,组织学生参与“三进”(进厂矿、进社区、进家庭)志愿服务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为民办实事、做好事中接触社会、体验生活、拓宽视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责任意识、道德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促进学生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
4.开辟红色德育基地。红色德育基地是广大学生参加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场所,具有其他教育资源不可替代的德育作用。广西左右江是全国知名的革命老区,老一辈革命家和革命先烈曾在这里留下光辉的战斗足迹。学校应加强与百色起义纪念馆、红七军军部旧址、龙州起义纪念馆、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联系,组织学生瞻仰革命圣地、学习英烈革命精神、祭扫烈士陵园等,使广大学生深入了解革命斗争史、感受革命传统、砥砺理想信念,激发学生爱党、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增强学生努力学习、健康成长的决心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
(四)建设两支德育师资队伍。培养全员、全过程服务,以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素质优良、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德育教师队伍,是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保障。
1.建好校内德育教师队伍。这支队伍来自学校多个层次,德育课教师是学校专职从事德育课教学的专业人员,是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专门力量。专业课教师既要教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又要肩负学生道德培养的重任,是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骨干力量。班主任天天贴近学生、时时联系学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是立德树人的重要力量。同时,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党务工作队伍和共青团干部具有教师和管理人员双重身份,是德育师资队伍中的重要角色。学校应通过培训进修、行为规范、绩效工资分配、教师聘用、职务晋升、表彰奖励等多种途径来建设德育教师队伍,切实提升他们的政治素质、师德修养、业务能力、教学水平,充分调动这支队伍“组织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确保立德树人培养质量。
2.建好校外德育兼职教师队伍。兼职教师是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与对口合作企业应当共建企业人员到学校兼任德育教师的常态机制,从企业选聘一批具有一定政治理论修养、较丰富的社会科学知识和从事德育工作能力的人员担任德育兼职教师,以提高德育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应优先聘请企业的劳动模范、道德模范、先进工作者和能工巧匠为师,把他们请进课堂、请进学生顶岗实习车间,言传身教地向学生诠释“敬业、责任、诚信、创新、奉献”的含义,激励学生“见贤思齐、追求崇高、奋勇当先”。
(五)构建校企协同立德树人长效机制。立德树人工作涉及面广、时间跨度大、任务重、要求高,必须建立校企协同立德树人的长效机制,推进校企协同育人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1.建立立德树人校企联动机制。构建深度融合的校企联动机制,是立德树人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的关键。一要建立校企领导层联动机制。校企双方应按照互利双赢的原则,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共建校企协同立德树人工作领导小组,共定立德树人工作方案,加强组织领导,定期召开碰头会议,听取工作汇报,定期开展检查督导,及时协调解决学生德育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共同推进立德树人工作落实。二要建立校企中层部门联动机制。学校的党办、宣传、纪检监察、团委、德育教研室、人事、教务等部门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与企业车间、企业相关科室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德育的教材开发、教学设计、实习实训和兼职教师选派等具体工作,合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三要建立校企员工联动机制。学校教职工必须落实教书育人责任,为人师表,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风范影响和教育学生。在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期间,要注重发挥企业一线员工德育的作用,发动和组织一线员工当好师傅、带好徒弟,以身作则地引导学生树立职业意识、纪律意识、安全意识、环境意识、质量意识、效益意识,帮助学生提高综合职业素质和能力。
2.建立教师培训校企合作机制。加强德育教师培养培训,是壮大德育教师队伍、提高德育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必须建立德育教师培养培训校企合作机制,提高德育教师培养培训水平。一要建立教师校本培训机制。学校应采取办班培训和组织教师参与德育课题研究、课程建设、教材建设、说课比赛、撰写论文、制订立德树人方案等形式,促进教师强化自我学习、自我锤炼,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教育水平。二要建立教师到企业实践机制。职业学校专业教师每两年必须累计有两个月到企业实践。学校可参照此办法,安排德育教师到企业进行考察、调研、学习和直接参与企业的政工、人事等工作,深入了解企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奠定良好基础。三要建立教师学历提升机制。学校鼓励和支持教师攻读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硕士、博士学位,助力学校德育工作系统化的开展。
3.建立德育工作激励机制。科学的激励机制是调动德育工作人员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必要措施,也是建设高素质德育师资队伍的重要动力。一要建立薪酬激励机制。应适当加大德育专职教师、兼职教师的课酬比重。对高学历、高职称的德育专兼职教师,可探索实行年薪、高薪制,让从事德育的专兼职教师得到尊重、受到激励、得到实惠。二要建立重用激励机制。坚持把用人导向作为对德育教师的最大激励,让德育教师得到关心、受到重用。比如,在选拔德育学科带头人和党办、团委、就业办、学生科等部门负责人时,应优先考虑重用优秀德育教师,营造激励德育專门人才成长环境。三要建立荣誉激励机制。人人都具有自我肯定、争取荣誉的需要。学校和企业应协同开展每年一次德育工作评比表彰活动,对荣获德育先进工作者的德育专兼职教师、班主任、团干部,给予奖金奖励,并通过文件、大会、广播、网络等形式大力通报表彰,树立先进典型,让德育工作人员引以为豪,激发他们更加努力工作,争取更大的业绩。
职业学校作为培养国家建设后备军的重要基地,需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工作摆在突出的位置,切实履行立德树人的职责,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建设者。
【参考文献】
[1]刘良军,李如岚.校企合作背景下培养职校学生职业道德的探索实践[J].广西教育,2017(10)
[2]王小红.中职学校与企业合作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3(18)
[3]周君明.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作者简介】梁 辉,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党委书记,教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管理与教学研究;莫坚义,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副教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管理、职业教育教学研究;李如岚,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高级讲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教学研究。
(责编 卢建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