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习作指导教学中学生创意表达能力的培养

2018-06-11 09:53张红华黄丽萍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18年4期
关键词:习作指导小学生

张红华 黄丽萍

摘 要:小学生的习作存在题材雷同,表达平淡的通病。因此,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创意表达能力和独立写作意识的培养,可以通过创新观察点、创新触发点、创新着力点三个方面得以实现。

关键词:小学生;习作指导;创意表达;自主写作

作者简介:张红华、黄丽萍,浙江省温岭市大溪镇中心小学教师。(浙江 温岭 317500)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10-0080-03

说起写作,老师和学生都会有相同的感受:想说爱你不容易!大量学生习作的内容东拼西凑,题材雷同,表达平淡。有个性、有创意的习作简直就是凤毛麟角。《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要求教师: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那么,如何在学生的习作中植入创意表达,唤醒独立写作意识呢?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创新观察点,开启创意表达之门

观察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手段。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不能局限于一般观察能力的培养,要另辟蹊径,创新观察点。

1. 持续观察,发现新世界。语文教师肯定都布置过这样一项观察任务:仔细观察校园,抓住一处或几处景物,写一篇《我们的校园》。教师会特意花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去仔细观察,然后再上一节习作指导课,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观察所得。毋庸置疑,这样的指导是精心的、细致的。而当教师发现交上来的习作大同小异时,又常常会这样安慰自己:学校相同,景物相同,习作难免雷同。但有一个课堂细节改变了笔者的想法。一个同学在习作课上发言:“上个星期紫藤树还是光秃秃的,今天却发现都是紫色的小花苞了,不知道它什么时候会开花呢?”对呀,它到底什么时候发芽,什么时候长叶,什么时候开花的呢?每天生活在这个校园中,却对植物的变化一无所知,怪不得学生写出来的文章缺乏新意。于是教师布置了一项新的观察任务:对所选的景物进行连续性观察,每天记下新变化、新发现。学生兴致盎然,每天一进校园,先观察景物,记下点滴变化,然后互相交流。持续观察后的校园在孩子们面前呈现了全新的面容,学生在习作课上的汇报更是打开了一个新世界:“我发现紫藤花的花苞起先好小好小,就像一粒粒小黄米,第二天它就大了一点,像小珍珠了!”“我看到铅笔广场上的桂花叶子更加绿了,有些黄一点的是它长出来的新叶。”“同学们知道吗,紫荆花上今天有不少小水珠,我猜是昨晚上的雨滴,看起来紫荆花好像哭过了呢。”……

美妙的变化,全新的发现,生动的词句都汇入学生的表达中。同一株花的描写有了不同的发现,相异的表达,真正达到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境界,写作课教学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一切正是得益于观察点的创新。正如福楼拜教导莫泊桑时所说,“要长时间很注意地去观察,以便发现别人没有发现和没有写过的特点。任何事物里,都有未曾被发现的东西……”

2. 比较观察,捕捉新特质。“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很多事物虽然有很高的相似度,但是却有着千差万别。只有通过比较,才能发现差异,使“这一个”成为世上唯一的“这一个”。

同样以观察“紫藤花”为例,为了彰显紫藤花的与众不同,笔者引导学生将它与其他花进行比较,在比较中感受紫藤花独特的美。有一位学生写下这一片段:“紫藤花的颜色没有桃花那样艳丽,没有紫荆花那样浓烈,也不像樱花那样粉嫩。它的颜色是淡淡的紫,淡得几乎要看不出来,但是多么淡雅,给人很舒服的感觉。”

而其他学生又拿紫藤花的花形跟别的花比较:“紫藤花盛开的时候,满眼都是它的花,它的花连成一串串,挂下来像紫色的葡萄,比小巧的桃花大多了,比娇嫩的樱花威风多了。如果你站在小花园里,你的眼里就只有它的花,其他的花都是点缀了。”

还有的学生写出了紫藤花和其他花的香味差异、树形差异等。这样一比较,抓住了紫藤花的特点,发现了紫藤花独特的美,也拓宽了观察点。这样的观察,能激发学生独立写作的兴趣和热情,有效促进了创意创新表达。

3. 个性化观察,引发新思考。对同一事物的观察,选择不同的观察角度,往往会产生不同的观察效果。在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创新观察点,不盲从、不守旧。

同样是以观察紫藤花为例,当大家都为紫藤花的美津津乐道的时候,有一个学生却敏锐地发现:这么漂亮的花却没有绿叶衬托,显得那么冷清。笔者大力表扬了他观察的敏锐,发现了别人发现不了的现象,并引导其他学生关注这一现象。通过长时间观察,学生发现紫藤花是先开花后长叶的。笔者又引导学生创新观察点:为什么会这样?这样的现象别的花有吗?还发现了哪些别人没有发现的观察点?学生通过上网查找资料才明白其中缘由,且了解到原来好多花都是先开花后长叶的。他们把不同角度的观察和思考过程写在习作中,这些习作个性纷呈,创意灵动。有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大胆立意:花的美丽要靠绿叶的衬托,一个人的成功也需要大家共同努力。这个创意顿时使习作从单薄变得丰满,从稚嫩走向隽永。

所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须培养其观察的持续性、求异性、独立性。只要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训练,学生的创新观察能力和独立写作能力定能不断提高,创意表达也就能水到渠成。

二、创新触发点,畅通创意表达之路

夏丐尊和葉圣陶两位先生合著的作品《文心》中对“触发”一词有这样的阐释:“读书贵有新得,作文贵有新味。最重要的是触发的功夫。所谓触发,就是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的事。”如何提高学生触发的功夫,从而提高创意表达能力,唤醒独立写作意识呢?

1. 抓住事件契机,触发选材新思路。习作中,学生照葫芦画瓢,鹦鹉学舌的情况很严重,这是因为学生的发散思维受到局限。如果教师能抓住发生在身边的偶发事件,及时引导点拨,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分析评判,产生创造性的感悟,就能自主触发创意表达。

比如,一节阅读课上发生了这样一个小插曲:刚上课一会儿,一个男生突然哭了,笔者停止讲课,过去了解情况。可是,那位男生只哭不开口。到底什么原因使一个男生在课堂上痛哭失声呢?有的学生开始猜了:老师,会不会他想到了伤心的事情才会抑制不住?有的说:是不是别的同学骂过他、打过他?还有的说:可能是考试考砸了,怕被老师和家长批评……

面对这样一个突发事件,阅读课肯定上不下去了,但不失为一次习作的好时机。笔者征求了那位男生和其他同学的意见,以《他为什么哭》为题进行一次即兴习作。学生把刚才的猜想进行再加工,开始写作。从哭声写到表情,从同学写到老师,从猜想写到劝慰,有理有据,描写细致入微,分析入情入理。只用半节课时间写就的习作,却创意十足,精彩丛生。这样的触发多了,学生自然就会产生独立写作的意识,创意表达能力自然而然也就会提高。

2. 捕捉真实感悟,触发立意新角度。习作是学生思想情感的流露,教师如果一味地追求习作的内容形式,学生的习作都会像从一个模子中倒出来似的。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不同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历,写出自己对生活的独特体验和真实感悟。如写《我的家》,教师要求必须写真人真事,不能编造。学生问:仅仅只写家庭的温馨吗?可以写父母吵架带给自己的困惑吗?可以表达对妈妈偏爱弟弟的不满吗?笔者答应学生可以自由表达,说真话,抒真情。习作批阅时,我发现立意出新了:父慈母爱,其乐融融;父母离异,缺少呵护;望女成凤,望子成龙;姐弟争吵,虽烦也乐……学生按同一个题目写出来的习作,家里的故事不一样,立意更不相同,自然而然地抒发了他们的真挚感情。

坚持这样训练,学生就会留意周围环境,逐渐把生活的真善美、假丑恶记录下来。他们从新的角度对旧的事物进行重新审视和观照,力图避开旧的说法,赋予新的意义,结果许多学生写出了充满新意的好文章。

3. 变换语言模式,触发表达新亮点。小学生的阅读面不广,发散思维能力不强,作文语言很容易受范文束缚,很难形成有创意的表达。平时在习作训练时,不妨变换一下表达方式,说不定会出现“一树梅花万首诗”的表达效果。

比如,小学生写议论性的读后感,往往会有无从下笔的茫然感。大部分学生只是停留在摘抄文中的句子上,很少产生自己独立独特的感悟,即使有所感悟,也是肤浅的多,雷同的多。因为小学生的形象思维强于逻辑思维,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写各种感性和理性相结合的文体文章,为读后感写作做有效铺垫和准备。写作训练时,教师要求学生在形象表达的同时还必须表达自己独立的感悟和想法,可以给文中的主人公写写信,发表一下自己对他的看法;可以给书中自己欣赏的人物写写传记,加深对人物的认识与感悟;可以选取自己最喜欢的一个景点、一处建筑、一件器具写写广告词,带动更多的人来阅读、认识;还可以写写简短的书评或者作品推荐,激发同学的阅读期待……这样的写作练习会让学生少一份羁绊,多一份自由,就会有独立的空间,灵动的创意。

三、创新着力点,展开创意表达之翅

海阔天空的想象和由此及彼的联想是十分重要的心灵活动。要让学生提高写作创意能力,就一定要把写作训练的着力点放在对想象和联想能力的提高上。秦牧把想象比作“思想上的野马”,有了它,思路就开阔,思维就灵活,语言就丰实,写文章时就会妙笔生花。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潜在因素,创设想象性着力点,引导学生进行有创意的独立表达。

1. 换位体验,诱发想象性创意。小学语文教材文质兼美,是学生学习写作的典型范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给人想象的余地,教师应在阅读教学的同时,指导学生进行想象性创意习作训练。如学习《学会看病》一课之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补写:当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我”更加忐忑不安,此时“我”的心里会想些什么?然后进行补充句式练习:十分钟过去了,四十分钟过去了,一个半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让学生填写“我”作为一个母亲越来越焦急、担心的心理活动。训练后,要让学生比较补写部分和原文在着力点上的不同之处,以此来体会想象性创意的作用。教师也可以变换文章主角,引导学生进行设想:假如主角是文中的孩子,当母亲要求他独自去看病,这一路上以及看病过程中他会怎么想呢?这样的想象性写作训练容易使学生在阅读时自发产生写作的习惯性冲动,从而形成独立写作的意识,提高创意写作能力。

2. 重建场面,激发想象性创意。小学生写作时,往往思路闭塞,无从下笔,对此,教师可以从范文着手,进行扩展性想象训练,在口头或书面的语言表达中再现文本情境,在想象中重建生活场景。

低年级学生可以从阅读绘本入手,教师可以通过“画面上有什么(谁)?在做什么?怎么做的?”等问题帮助学生完成对单页画面静态信息到动态信息的想象;可以通过启发学生预测故事的发展,填补页与页之间的空白来重建文本情境。除了再现视觉场景,还可以通过提问和对话,创新生活场景,比如“(角色)在说什么?还会怎么说?在想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怎么说、怎么想?”帮助学生想象故事中角色的語言和心理感受,从而更好地增强场景描述和建构能力,以提高创意表达的能力。当然,所有这些提问都可以从以教师为主到以学生为主,逐渐形成学生独立自主的阅读和表达的能力。

对于高年级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阅读时要求学生大胆想象,采用变换文体和语言表达方式的形式创造性地重建文本情景和场面。主要形式包括补写、续写、扩写、改写、读后感、文章评论,等等。尤其是内容含蓄、充满想象空间的诗歌、小说、散文等文学文体。

3. 对话生活,深化想象性创意。生活是一个万花筒,绚丽多姿,学生每天耳闻目睹许多人和事,但却往往熟视无睹。教师可以把事物拟人化,让学生展开想象,和事物对话,和生活对话。或许某一节课曾有小鸟飞进教室,某一天又找到曾经喜欢过的玩具,某一次看到墙角绽开小花,某一刻听见水龙头在哗哗地流水……吃过的、玩过的、用过的、遇见过的、感触到的……很多很多的东西都是有生命的,都可以唤醒学生独立自主表达、创作的欲望。热爱和珍惜自然和生命,这些主题词应该和独立写作、创意表达一起,伴随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王荣生,李海林.语文课程与教学理论新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2] 孙宝珠.有创意有个性的自由表达[J].小学教学研究,2009,(1).

[3] 滕宝明.让观察为习作奠基[J].语文教学通讯,2013,(2).

[4] 杨小军.从有思想到有创意的表达[J].语文教学通讯,2008,(5).

[5] 魏兰.习作新思维——自由表达·有创意的表达[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13,(3).

责任编辑 朱泽玲

猜你喜欢
习作指导小学生
小学生迷惑行为鉴赏
如何成为泳池里最抢镜的小学生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习作指导的路径探究
谈基于学生本位的习作指导
链接课内外,实现读与写的无缝对接
我是小学生
解析习作“精准知识”教学的肯綮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