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秋丽
[摘 要] 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师必备的基本功,也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任何文本的解读只有在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捕捉文本价值、着眼文本语言,才能真正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服务。
[关键词] 文本解读;内容;价值;语言
一、感知文本内容
任何文本的解读,都必须建立在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否则,其它层面的解读都可能会出现走歪路现象。
首先有的文本从文章的标题或文眼入手,抓住文章的关键点,也能做出“文章”。如巴金的《鸟的天堂》,文章的题目是“鸟的天堂”,通过抓住题目,文章要告诉我们有一个地方是鸟的欢乐世界。那么,文章中的最后一段话:“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更可以感受作者极力描写的那棵大榕树,对于这里的鸟儿,堪称“天堂”。其次,抓住文章的“文眼”,也能更深刻地感知文章的内容,如林海音的《窃读记》,通过初步阅读,知道文中有一句话概括了林海音窃读的心理:“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那么,抓住文眼“快乐”“惧怕”,就大体了解文章主要写的是林海音窃读时的心理,教学时让学生分别找出描写体现窃读时“快乐”和“惧怕”的句子,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感知就会比较到位。最后,在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对于作者及写作的背景,也有必要进行适当了解,如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图与他写作的背景应该会有一定的联系,通过了解相关的背景知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走进文本,更深入地感知文本。
二、捕捉文本价值
对文本的解读,应该捕捉文本的正确价值,只有捕捉了文本真正意义上的教学价值,教师的文本解读才有意义,才能真正为教学服务。
如林希的作品《石缝间的生命》,它的文本价值是什么?文中石缝间的生命让我们想到了什么?在这石缝间的生命中,发现生命是“在最困顿的境遇中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从而锤炼自己,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生命是发现,然后认识,接着锤炼,最后升华。生命是倔强,是顽强,是坚韧,是拼搏。不同的个体对生命的理解也不同,尊重个性,让学生从生活中去寻找生命的足迹,探寻生命的意义,丰富他们对生命的理解,从而升华生命的内涵。这,就是这篇文本最重要的价值:文本精神、文本情感。
三、着眼文本语言
语文学什么?最根本最关键的就是要学习表达。文本采用什么样的表达方式,达到什么样的效果,这些是需要教师花工夫慢慢去挖掘的。只有着眼于语言,才能真正为语文教学服务,才不会走偏路、怪路,才能真正拥有语文味的语文课堂。每位教师都应该走进文本,再走出文本,如此循环,把文章读“厚”再读“薄”。
如《月光启蒙》这篇课文,作者一方面大量引用歌谣、童谣,把我们从地面拉到了天上,又从天上回到人间,我们徜徉在这如诗如画的歌谣、童谣中,来了一个“天上”与“人间”的跨越。教学中,把引用的母亲的歌谣、童谣等找出来,美美地唱个来回,相信学生也会有“天上”与“人间”的跨越;另一方面通过生活上的清苦与精神上的丰富对比,学生似乎体会到了母亲的良苦用心,也似乎能触摸到“我”那清贫而富足的童年生活。教学中,让学生找出这一处对比,体会“我”不一般的童年,相信学生会对自己优越的童年生活有所反思,也能从中受益匪浅。着眼文本语言,可以从文本的表达方式入手,如记叙、描写、抒情等,还可从文章的修辞手法入手,如比喻、拟人、夸张等。当然,不管从何入手,都必须“从语言出发,再回到语言。”
上述“三点”不是孤立分开的,要实现三者之间的完美圆融,就需要语文教师花更多的精力去研读文本,去触摸文本的心跳,去倾听文本的灵魂之响。
参考文献:
[1]康迎春.文本解读三问[J].湖南教育,2017(9).
[2]李剑平.文本解读的四种意识[J].语文世界(教師之窗),2017(9).
[3]王声华.阅读文本解读角度探微[J].小学教学参考,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