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海州
[摘 要] 传统的师生关系一直提倡“师严而道尊”,以教师为主体,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围着教师转。要正确认识课堂教学中师生交往的含义,分析当下课堂教学中师生交往存在的主要问题,探析课堂教学中师生交往的有效化,从而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课堂教学;师生交往;有效化
长期以来,学生把教师看作权威,而自己更多地扮演着“遵从者”的角色。然而新课程的全面实施,需要师生交往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从过去的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一、正确认识新课程下课堂教学中师生交往的含义
交往,是指两个以上的人为了交流有关认识性与情绪评价性的信息而相互作用的过程。简言之,人际交往就是在社会生活活动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意见沟通、信息情报交流与相互作用的过程。而教学交往,则是师生之间为了完成“教”与“学”,采取协调、沟通、达成共识、互惠互利等方式去达成一个目标而进行的相互作用。随着时代进步,交往这个哲学主题逐渐变化并渗透到教育领域,成为推动课堂教学发展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新课标》指出,教学关系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实质就是交往。在新课程下课堂教学中,参与教学的教师与学生应该是相互理解、平等对话、相互尊重、讲求实效、共同发展的关系。所以,我们应该把新课程下的课堂看成是一种交往,一种特殊形式的交往。在这样的交往中,教师应该与时俱进,树立新的教学观念,只有这样才能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二、目前课堂教学中师生交往存在的主要问题
交往是一种交往双方互为主体、相互主体的主体间关系,而师生交往也属于交往的范畴,也就是说,在交往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在交往机会上是均等的,在地位上也是平等的。然而在现实并非如此,现在的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交往存在着不平等、不自由、不自主的现象,而且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下面从四个方面来分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形式化”的交往
课堂教学中,这种交往方式普遍存在,多表现在教师问题设置的形式化,动作教学的乏味化,无互动教学。这种形式上的交往分两种:最常见的一种是问答“无深度问题”的交往。在课堂上小学教师提问,学生只需回答“是”“非”,“对”“错”,就像问“你吃饭了吗”一样,无需思考。另一种较为常见的形式是死板教授动作的课堂交往。教师拿来一课教学内容,不通过讲解,直接做动作让学生模仿,学生只记住了动作,而并非理解。不让学生自主学习,更别谈让学生创新了。由此可见,课堂教学中形式上的交往已经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不及时解决这个问题,势必影响到新课改的顺利进行。
2.“造作”的交往
课堂教学中造作式的交往是一种人为包装的交往。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增加一些不实用的教学元素,胡乱套用公式,使得课堂教学成为“画蛇添足”的牺牲品。比如,现在提出的三案六环节,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教学模式,但是,不是每节课都必须使用三案六环节的,有些教师生搬硬套,也做出了三案六环节的教学设计,却从未实施过。这类交往带有明显的“造作”成分,这种“造作”的交往,往往不注重实际教学内容,使得这种交往无法满足教学双方的教学需要,无法实现教与学的价值,因此属了不真实的师生交往。
3.“垄断”的交往
这种交往,从字面可以看出,其特征是交往为少数人所独享。课堂教学中,每个学生的性格是千差万别的,有的比较活泼,有的比较老实,有的喜欢和教师打交道,有的不愿和教师交往,有的喜欢在教师的面前表现自己,也有的不敢在教师面前表现,等等。而正是这些差异性的存在,使得课堂教学交往出现“垄断”。
课堂教学交往的垄断性的一个重要方面体现在交往机会上。教师一般交往的要么是学生干部,要么是特别调皮的孩子,这些人群毕竟是少数,而多数的学生将被教师所忽略,这就体现了交往的垄断性。此外,善于表现的同学在教师面前占有绝对的垄断实力,他们在教师面前主动要求做示范,不管做的是否好。这样的表现势必让教师印象很深,下次还会叫他出来做示范。还有就是做游戏的时候,例如,丢手绢,来回就那几个同学来回跑,这几个同学“垄断”游戏的活动,其他同学没有得到好的锻炼,使得教学没办法达到预期效果。这样的交往也是比较失败的交往。
4.“独裁”的交往
“独裁”的交往就是教师的“垄断”。教师在教学中,会认为自己是一切的主宰,自己的身份高于学生,不可能与学生平等,教师是教育的主宰者,学生必须听从教师的命令。久而久之,这就会打消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自然而然对学习产生一种消极的情绪。由于没有了学生的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缺少了平等对话,缺少了学生与教师的沟通,让教学成为学生的一种负担,更别说让学生自主创新,这就违背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成为课堂教学发展的绊脚石。
三、立足师生交往凸显课堂教学实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可以说,课堂中的任何教学活动都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也离不开教师的引导。但现在课堂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阻碍了新课改的健康发展。所以,构建课堂教学师生交往有效化是现在新课改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新课程下课堂教学改革得以实现的前提。按照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精神与要求,从下面三个大的方面来说明课堂教学师生交往的有效化。
1.相互尊重,平等对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相互尊重,平等对话。当然,由于教师的优势地位,所以更多地要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尊重,教师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给学生一定的对话空间。教师要尊重学生真实的内心体验、行为选择、创新思想,放下自己至高地位,与学生成为朋友,去深入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可以与学生直接交流,也可以进行家访),然后平等对待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相互评价,共同发展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只有教师对学生的评判,而缺少学生对教师的评判。这只是单方面的学习,缺少互动,缺少交流,这样只能给教学带来不利后果。师生间的相互评价不是诋毁,而是为了交流思想,从而师生形成共识,达到塑造自己和发展自己的目的。所以,我们要在教学中,给学生一定的权力,听听学生的心声,从学生那得到反馈,知道課存在的问题,然后想对策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教学相长,才能提高教学的质量。
3.共享智识,讲究实效
教师与学生都是课堂文化的创造者,我们应该充分发掘学生这个活生生的教育资源,实现真正的师生共享知识。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让学生思考,让学生创新。这样的引导,使学生在得到启发的同时,教师也得到了教学的经验。我们把讨论安排在有较大挑战性、个人努力难以解决、有较大歧义等问题上,促使师生之间的相互讨论,引发学生更深层的思考。这样不但能实现真正师生共享智识,而且还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总之,师生交往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支柱。只有立足于课堂,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师生交往的实效性,使学生在有效课堂交往中得到全面发展,才能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锐生,陈荷清.社会哲学导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刘文俊.浅谈课堂上师生交往的特点[J].武钢职工大学学报,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