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穿越古今的体验

2018-06-08 11:19张嘉
江苏教育研究 2018年11期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社会实践

张嘉

摘要:历史文博课程的独特价值在于,让孩子们通过看、听、摸、做等多感官结合,进行多学科知识的联动,丰富和发展了社会生活经验和艺术审美情趣,并形成以文物器具为线索贯穿古今的思维方式,多角度认识真实世界的哲学思想。基于此,社会实践体验课程的开发围绕资源类别分析、课程设计解析、活动实践评析三个层面,关注文博资源的选择、学科知识的融合、体验情境的设计、多元化的评价方式,结合校内校外力量,让学生体验课程真实、有深度、指向素养的培育,从而拓宽了学生社会化学习新领域,扩大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新价值,亮出了苏州人文化教育新名片。

关键词:历史文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社会实践;体验课程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8)04B-0016-04

文修兼格致、博古亦通今。历史文博课程,让孩子们走进历史博物馆,窥探一个更为广阔的世界。在由一件件古代精美文物构建的广阔时空里,孩子们怀揣敬畏之心,向智慧敬礼,向文明鞠躬。在这里,孩子们将自己的思维和认知放置于中华历史文明的长河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加深对民族与国家、历史与艺术的正确认知和理解,从中寻找到自我认同与归属感,从而建立文化自信。在各类历史文博课程的实践体验中,孩子们通过看、听、摸、做等多感官结合,进行多学科知识的联动,丰富和发展了社会生活经验和艺术审美情趣,并形成以文物器具为线索贯穿古今的思维方式,多角度认识真实世界的哲学思想。这些都成为历史文博课程最独特的价值。

作为苏州市实事项目,开展“家在苏州·e 路成长”未成年人社会实践体验活动,旨在组织未成年人深入体验站开展自主实践,在体验和感悟中认知认同核心价值观,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养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苏州目前有113家体验站,结合体验站特色,分为红色印记、名人先贤、历史文博、艺术品鉴等12个门类,其中历史文博15家,成为体验站课程化建设举足轻重的一部分。

一、资源类别分析

历史文博类体验站,多为历史考古类博物馆,主要包括苏州博物馆、苏州城墙博物馆、苏州碑刻博物馆、苏州市档案馆新馆陈列展、苏州园林档案馆、苏州市方志馆、江苏省农机具博物馆、东吴博物馆、吴江博物馆、太仓博物馆、巴城老街博物馆群等。从课程资源功能性角度来看,历史文博类体验站的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都很丰富,使得历史文博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具备了理论依据和现实可能。具体表现在:

1.各博物馆具有可供学生学习的素材,且来源丰富,是知识、技能、经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培养目标达成的关键因素。如苏州博物馆,馆藏文物四万余件,设有“吴地遗珍”“吴塔国宝”“吴中风雅”“吴门书画”四个常设展厅,特展厅和现代艺术展厅不定期地举办海内外现代艺术品展览,这些馆藏文物、建筑特色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和体验提供了可能性;又如江苏省农机具博物馆,属于专史博物馆,汇集了富有特色的太湖流域耕种及丝纺织业农耕文化的大量实物及图片、文字等,让孩子们在参观、实践、探索的过程中,了解农业生产和农业器具的发明、制造、使用,激发对技艺类知识技能的学习兴趣,产生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意识。

2.各博物馆中人力、物力、财力、场地、媒介、设备和环境等条件性资源充分,直接决定了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如苏州博物馆,除展厅场馆环境外,还设有专门的“教育活动室”供孩子们学习活动,聘有专业教师指导孩子们开展体验活动,体验活动所用素材真材实料;又如巴城老街致力于打造“昆曲”主题小镇,老街现有一级作家杨守松老师的工作室、梅花奖得主俞玖林老师工作室等一系列优质教育资源。这些资源可以让孩子们浸润在昆曲文化中,产生对昆曲的兴趣,了解昆曲的入门知识,并意识到传承昆曲文化的责任。

独特的课程价值,丰富的课程资源,让历史文博类体验站的课程呼之欲出。

二、课程设计解析

历史文博课程内容的设计,遵循综合实践活动经验课程的特质,一方面以课程总目标为纲,研究和确定学生的素质现状,了解他们已经具备或尚需具备哪些知识、技能和素养,分低、中、高三个学段设计课程;另一方面研究各体验场馆各类资源状况,着力体现体验站场馆特色。遵循历史文博场馆的特点,主要课程设计逻辑为:初步感知—深入了解—实践体验—展示评价—情意提升。

具体活动设计,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关注文博资源的选择,力求体现场馆特点,以小案例见大历史

如苏州博物馆这类,馆内藏品丰富,可以由一个经典主题切入,结合场馆布展设计课程,深入体验。如青花瓷,作为苏州博物馆的特色馆藏,让学生在环环相扣的体验活动中,品鉴青花之美,以文物为线索,了解中国陶器到瓷器的演变史。如苏州城墙博物馆这类,场馆成列比较聚焦集中,可以贯穿整馆设计活动,从相关的小案例如城墙年龄、城墙故事、城墙诗词着手,让学生在体验和实践中探究城墙历史,领略苏州古代人民精巧的建筑技术,感悟苏州古城墙传承的文化精神。

2.关注学科知识的融合,力求培养学生素养,学科跨界综合运用

历史文博课程以学生所熟悉的建筑、器皿、服饰、乐戏为基础,在课程开发过程中有意打破学科壁垒,强调多学科知识的交叉运用,有意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以《青花瓷文博课程》为例,内容就涉及语文、历史、物理、美术、劳技等。欣赏和理解青花瓷图案设计是美术史上的课题;陶瓷的演变涉及物理学上的知识,也是见证历史发展的重要依据;而体验青花瓷制作及绘制,是考验学生劳技、美术课上练就的本领……这样的体验课程,是在培养学生跨学科学习的能力,对学生关键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培育,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都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

3.关注体验情境的设计,力求加深代入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课程设计基于学生立场,力求设计真实或仿真实的体验情境,运用博物馆真实场景、博物馆数字技术、线上学习社区等,加深学生的体验。如通过让学生亲手触摸博物馆文物,动手制作陶胚等各种活动,全面调动他们的感官,让学生充分感受陶瓷艺术的独特魅力;通过精彩纷呈的视频,解读文物工艺、内涵;通过模拟各种声光电信号来模拟现实或者虚拟场景,制造出逼真的、具有代入感的场景,增强了文物观赏的全面性、互动性和吸引力。此外,在互联网的平台上、社会实践微信公众号上建立线上学习社区,孩子们可以互相交流,在体驗学习中思考、互动、分享和共进。

4.關注评价方式的多元,力求鼓励多元发展,尊重个性融入共性

每个体验站的课程活动都会结合“任务单”设计相应的评价,力求每个孩子在体验活动中都会得到反馈和成就感。评价主体多元化,如学生自评、组间互评及教师评价,倡导共性又尊重个性;评价方式多元化,如语言激励、打星集章、颁布证书等,贯彻整个活动,集过程性、终结性、表现性评价一体,力求关照学生的各方面发展。如苏州城墙博物馆设计的“博物馆纪念拼图”,要求参观者在完成相应任务并答对问题后,可获得一张拼图代码,全部完成则可以获得完整拼图。这样的任务评价单,体现了站点特色,集各种功能于一身,深受孩子喜爱。

三、活动实践评析

历史文博类课程实施一阶段后,受到广泛认可,参加体验的学生、家长、教师认为这类体验课程真实、有深度、指向素养培育,集文化性、社会性等于一体,凸显了其教育价值和教育魅力。

1.真实——真实情境中的体验

课程设计充分利用博物馆自身设施条件和馆藏文物,创设博物馆学习的真实情境,通过看、听、摸、做、画等各种体验活动,带领学生学习知识、思考探究、实践体验,让学生感受到历史带来的厚重感,并敬畏历史。如在《巴城老街昆曲文化课程》中,教师带领孩子们参观有昆曲历史、名人介绍的“水磨韵”昆曲展馆,欣赏以巴城老街为背景发生地的昆曲主题动漫《粉墨宝贝》,参观《昆曲之路》的作者、一级作家杨守松老师的工作室,再穿上戏服,走上戏台,吟一声水磨腔,最后在昆曲主题文创邮局寄出“昆曲文化明信片”……活动结束后,孩子们意犹未尽地说道:“我们觉得充满了仪式感,体会穿越历史时空、身临其境的无穷乐趣!”

2.深度——全方位有深度的体验

为了让学生的体验更全面,课程设计进行了深度挖掘。如《青花瓷文博课程》整堂体验课的教学设计包括“展厅探秘、宝物揭秘、工艺秘籍、尝试制宝、夸夸宝贝、护宝使命”六项任务。通过每项任务的完成,学生们会在体验中了解到陶至瓷的演化发展历程、陶和瓷的区别、新古青花瓷的鉴别、文物的触摸方式、青花瓷的工艺流程等知识,体验泥料拉坯、设计并绘制青花图案等青花瓷器制作过程,认识青花瓷及文物在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的价值。这样的体验活动,就青花瓷主题来说,全面而深入,而且在知识技能、能力方法、情意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有关照。经历过这样全方位的深度体验,学生感慨:“我觉得自己是个青花瓷小专家了。”

3.素养——指向素养培育的体验

各类课程精心设计体验活动,配合任务单及评价方式,指向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例如在《探寻农机具,感悟农业发展》体验课程中,通过“亲身体验摇柴龙、智力拼图找农具” 的体验,引导学生关注农机具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索能力、认知能力及团结协作的能力等,成为有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的一代新人。再如《青花瓷文博课程》,通过“年代排序、竞猜年代、触摸文物”三项体验,引导学生建立以文物史料来了解历史的思维方式,构建相关知识体系,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力,探究力;通过“夸夸自己制作的宝贝”,让学生在碰撞中反思成长,提高审美力,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思考如何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与创新。这些指向综合素养培育的体验课程设计,让学生在“玩中学,玩中得”,有所习得,多元发展。

杜威认为,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他主张“学校即社会”。陶行知在杜威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他主张“社会即学校”,主张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打通学校和生活的联系,学校应该带着孩子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另一方面,社会应该向学生打开[1]。学生在学校里,获得的教育更多的是科学世界的教育,而走进社会实践体验馆,可以获得生活世界的教育。相对而言,这种真实情境中的教育更具有奠基性。

社会实践体验站课程开发,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为导向设计课程,以丰富的内容,立体的文化,开辟了学生生活化学习的新领域,让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联结,让学生在社会中学习,运用学校内学习的知识、方法,学以致用,迁移运用,成为未成年人快乐学习和成长的摇篮。这样的课程获得学生、家长、社会的一致认可,并体现了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这样的肯定也必将推动更多的学校、教师投入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和建设,有利于课程的长效化实施,彰显出课程的多元化价值。2017年暑假,全市未成年人积极参与历史文博类社会实践体验站的活动,更鲜活地了解苏州的前世今生,更轻松地学习知识、掌握方法,使得这一年“苏州学生的暑假不一般”。苏州博物馆这些公益文化场馆本身是苏州文化、历史的代言,如今在教育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让苏州教育闪耀着人文的光环,让苏州人文化教育成为城市新名片。

参考文献:

[1]程红兵.把社会打开,让孩子进来[J].人民教育, 2017(1):37-38.

责任编辑:李韦

Social Practice Experiencing Curriculum from the Angle of History Cultural Museums

ZHANG Jia

(Suzhou Industrial Park Center for Teacher Development, Suzhou 215027, China)

Abstract: The unique value of history museum curriculum resides in the interaction of various disciplines through childrens observation, listening, feeling and action to enrich and develop their social life experience and artistic aesthetic interest so that they can form their thinking styles of time-traveling from the ancient to the present. Therefore, the developing of such curriculum should revolve around three levels of resource classification, course design analysis, and activity practice assessment to focus on selection of cultural museum resources, integration of disciplinary knowledge, designing of experiencing contexts, and diversified assessments. Meanwhile, combination of in-and-out-of school forces helps students experience the authentic and deep education so that they can expand the new domain of socialized learning, enlarge the new value of comprehensive activity courses and display the new card of Suzhou cultural education.

Key words: history cultural museum; comprehensive activity course; social practice; experiencing Curriculum

猜你喜欢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社会实践
对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思考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对高师教育类课程设置的启示
心理效应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应用策略
拓展语文外延 提升核心素养
高等美术专业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研究分析
自我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结合“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育浅谈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暑期社会实践的探索与思考
医学研究生社会实践模式建立探析
让语文插上综合实践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