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茂红
在教育实践中,不同的老师,往往有不同的策略。首先要分清的是,这里的“法”并非法律意义上的法纪、法规,而是教育范畴内的校规、班规等。由于班级的各不相同,有的适合“情”为先,有的却适合“法”为先。在面对学生成长的问题时,有两点必须明确:法与情可优先考虑其一,但法不可总是凌驾于情之上,情亦不可总是凌驾于法之上;教育中的法与情的终极目标是一致的,就是教育好学生。
案例一
一般而言,班主任在处理学生事情时,忌讳一碗水端不平,对学生要尽量做到平等对待,一视同仁。可下面这个教育案例反其道行之,效果也十分好。王老师偏向于以“情”治班,同样是四个学生上课的时候用手机,王老师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方法,一个是轻轻摊开手,学生默默地交上手机,就顺利地处理了问题;一个是给了一个缓冲,让学生下课上交了手机;一个是请家长出面协助处理;一个却是对学生网开一面,让学生自己收起来就算处理好了。四位同学四种处理方法,是因为王老师在全面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结合各位学生的特点来处理问题。这样的处理也不是完美无缺的,争议较多的是对名叫子豪的学生网开一面的处理,这样的处理一旦让其他学生知道,就难免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其他同学就会想,为什么对有的同学的处理是上交,有的同学的处理是费尽周折的上交,而对这名同学却是就此放过的处理?不是“彼严此松”“厚此薄彼”么?对此,王老师选择了开诚布公:“因为子豪的家里最近出了点事,他是在用手机回复信息。我在与子豪的家长联系后确认是事实,所以才特殊处理。”
案例二
李老师偏向于以“法”治班,倡导全班学生一起制定班规,班规面前人人平等。李老师所带班是住读班,带班之初发现多数学生晚上不按时入睡,白天昏昏欲睡。为了调整学生的生物钟,李老师与全班同学商量制定了这样的班规:同学们相互监督按时睡觉,如果有一个同学不守规则,课外活动时全班同学都将被罚跑步。当然这一班规有不尽合理的地方,一人不睡觉,为什么全班人受罚呢?然而就是这样的班规,却也有其合理性。首先,它是全班学生讨论通过的,它把班级所有学生作为一個整体,任何学生都无限地融于集体之中,大家都做到了,才是一种全面的成功,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这对于一个班风涣散的班级来说至关重要,它可以提振奋全体成员的精气神。事实证明,这项举措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反思
上述两个案例,不能说哪一个老师的就是对的,哪一个老师就是错的,也不能说哪一个老师有理,哪一个老师无理。考虑到“情”,就是对学生的关爱;考虑到“法”,就是纪律的要求。学生的成长需要“法”与“情”共舞,“爱”与“律”统一。
首先,“法”中有“情”。在处理学生发生的具体问题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具体情况,易于让学生接受,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爱,在情感上与老师相融。其次,师生共立规则。班级是学生成长的小环境,班级事务的处理需要确立一些基本的准则,这些基本的准则不应是老师个人单独地制定出来,然后要求学生遵守,而应是班主任老师与所有同学共同参与讨论制定。再次,规则面前人人平等。规则一旦制定了,所有的人都要遵照执行,比如上课不迟到,就不仅是要求学生,同样的是要求教师也要做到。其身正,不令而行啊!第四,校纪班规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根据需要不断修正。比如,以前的班规中没有关于学生使用手机的规定,现在就需要增加相关规定。班级中或许还要根据班级的情况增设一些特殊要求,比如,学生容易迷恋网络游戏,班规规定禁止学生上网,如一定要上网,须有家长或老师等长辈监督才行,这可能就是一条非常措施。
面对学生成长路上的各种问题,“法”与“情”可以共舞,“爱”与“律”可以共生。
作者单位:江苏省兴化市唐刘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