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策力 邓发远
·编者按·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作为价值观的教育,无法抽象进行,而应该诉诸具体、客观和真实的价值行为。近年来为推进立德树人的贯彻落实,国家先后出台了《教育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等多项文件,要求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科学定位德育目标,合理设计德育内容、途径、方法,使德育层层深入、有机衔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2018年本刊开设“立德树人”专栏,旨在展示各地区、学校在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课程改革、落实德育有效性方面的顶层设计、行动路径、典型人物与实践案例,并提供一个交流借鉴的平台。
谢家湾小学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学校在践行“六年影响一生” 的办学理念过程中,系统实施“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主题学校文化,以“做改良世界的中国人”为培养目标,在“一切有积极影响的元素都是课程”的课程视野之下,建构“小梅花”课程体系。创新德育课程化、德育活动化,丰富德育资源,增强德育实践,旨在促进每个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在当前的德育教育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说教德育”“口头德育”居多,德育工作缺少活力,实效性低。如何让学校德育不只停留在以说教为主的德育认知上,而真正融入学生的生活,转化为学生的德行?
带着这样的思考,在课程整合的大背景下,谢家湾小学从2011年开始将校外社会实践活动课程化实施,最大程度整合各方面资源,以体验、参与为主的德育实践来培养学生的德行。
3~6年级校外社会实践活动课程体系——以实践育德行
社会实践活动课程每学期开展1次,为期1天(6个学时),旨在通过实践育德,一方面学生集体走出校园,带着已有的知识、能力、品德、经验、价值观主动积极体验、参与,同时通过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接触生活,融入社会,强化道德实践、情感培育和行为习惯养成,全面深入提高道德素养。
以三年级职业体验校外社会实践活动为例——“回到自身”的体悟与成长
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需要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将课内与课外、学习与实践、系统知识与现实生活进行链接,在生活中育德,在实践中育德。考虑到职业教育在孩子未来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对孩子价值取向的影响,学校在三年级学生中开展了职业体验课程的实践活动。
(一)活动前期准备
在前期准备工作中,学校德育处召集班主任老师开展专项教研,研究活动德育价值、活动目标、活动注意事项等。之后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活动前期知识铺垫:班主任召集学生开展讨论形成班级的实施活动方案,学生选看高年级参加校外社会实践活动的视频和照片,初步了解校外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并对活动中的文明举动做相应的了解;教师引导学生浏览网站,通过丰富的网络资源了解即将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朵朵讲坛”的形式充分整合校外的家长资源,邀请飞行员爸爸走进课堂,为学生讲解飞行员工作的一天,以及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飞行员,也为学生介绍航空知识;邀请建筑工程师爸爸为学生介绍工程师的工作职责以及桥梁建筑;邀请银行工作人员妈妈为学生介绍银行中不同岗位的不同工作内容,并教学生如何理财;邀请全职妈妈为学生介绍每天工作的内容和价值。家长来自不同的工作岗位,拥有不同的专业知识,内容丰富的“朵朵讲坛”不仅让学生对“职业”这一概念有了更丰富的了解和更深刻的认识,也为学生带来更加开阔的视野。
(二)活动实施过程
经过前期的充分准备,学生对不同的职业有了不同的体会和理解,初步了解了父母的职业,拥有了自己的职业梦想。学生在活动中拟定了目标:了解和体验不同职业;知道父母的职业,体会父母工作的辛苦,学会感恩;尊重不同职业,尊重不同人群;树立职业梦想;培养社会知识、社交能力、生存能力、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等综合技能。
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带着如下思考参与活动:(1)我要做什么?明确活动任务。(2)我要怎么做?小组分工,了解活动规则。(3)我怎样才能做好?选择项目进行体验,遇到困难寻求工作人员、老师、同伴的帮助,老师中途会进行访谈、调查、指导。(4)我有什么经验?集中小结。(5)我能成功吗?自由组合,选择5种以上的项目进行体验,可以选择爸爸妈妈等亲人职业进行体验,了解其工作的辛苦,学会感恩。同时,在活动实施中,充分考虑到德育实践,如在公众场合的学生言行举止、乘车吃饭遵守规则、行动的计划性等。这些德育契机会体现在班级共同拟定的“注意事项”当中:排队有序;不在车厢内喧哗、嚼口香糖;说好普通话;自备垃圾袋,不乱丢乱扔;用餐文明;活动中守纪守时……
学生廖海荞说:“我想去体验特种兵,我想保护我们的祖国,我去体验了练队列、行军礼、站军姿,一切行动都听指挥,我觉得军人有点苦,虽然我没有吃一点零食,但是这样的训练很有意思,我知道了做任何事情不要拖拉,集体活动时遵守纪律很重要。”学生张芷涵说:“集体去与个人去不一样,和同学们一起去,大家更好交流想法,更有趣一些,我当小组长,大家互相帮助,每个人发挥着自己的力量,我们感受到了集体和团队的力量,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特别是午餐时,我们小组安静有序,没留下一点垃圾。”
(三)实践育德小结
在当天回校后进行常规德育小结,及时点评当天活动行为。之后以年级或者班级为单位陆续开展以下活动:(1)“朵朵讲坛”——畅谈“我的梦想”。(2)以“我的梦想”为主题进行班级(年级)绘画比赛。(3)填写职业愿景卡。(4)完善班级博客,收集班级图片素材等。(5)开展“争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好少年”等系列活动。
学生陈河旭体验了电工、快递员、高尔夫球运动员、主持人等几种职业后在他的“职业愿景卡”中认真地写下了“电工”这个职业。他感受到对这一职业的兴趣以及职业本身的奉献精神。他在日记中写到:“我们组十名小电工先排好队,老师介绍了测电笔的使用方法,绝缘服的功能,还给了我们手电筒、电线和灯泡,告诉我们这是工作中需要使用到的物品。介绍完毕,老师问:‘谁先来?我迫不及待地跑上去,‘我先来!因为激动,我都差点撞到了老师身上。”学生李屹豪在活动中感受到医生对病人的帮助,他希望成为一名治病救人的医生,帮助更多人。
校外社会实践活动育德功能——学生整体精神面貌的正发展
校外社会实践活动课程旨在将德育认知内化为德育实践,提升德育实效性。从认识、了解到体验、实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活动内容特点,不断提高对学生要求,加强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性,丰富学生对自身、社会、国家、世界的认识,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学生终身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在校外社会实践活动课程化实施过程中,谢家湾小学学生逐渐呈现了身心健康、自信大方、积极乐观、与人为善等群体特质,视野开阔、知行合一、悦纳自己、关心他人、融入团队、遵守规则等良好素养。课程育德效果显著,学生都获得了积极的价值认同,整体的精神面貌积极正向发展。
学生最终要成为社会人,他们的所有道德行为都要通过社会实践的检验。在学校育德中建构这样的课程,让孩子置身于一种真实的社会实践体验中,走出校园,回归内心,在情境中认识德育常规,在行为上树立规范,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言行一致、校内外表现一致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