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性护理措施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2018-06-07 06:01韩增英
精神医学杂志 2018年1期
关键词:延续性出院疾病

任 静 韩增英

抑郁症属于精神科常见病之一,具有迁延不愈、反复发作等特点。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抑郁症的发生率高达3%~5%,其中复发率占37.5%[1]。抑郁症的出现,给患者的身心健康、社会功能与生活质量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目前,服用抗抑郁药物是治疗抑郁症的主要方法,但因该病疗程较长,虽然短期用药可以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但远期预后效果往往差强人意[2]。延续性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方法,它通过一系列的行为确保患者在不同场所(医院、家庭等)及同一照护场所(医院不同科室)受到持续性与协作性的照护,一般情况下是指医院照护延续到家庭照护,以便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保证治疗效果。本研究对55例抑郁症患者实施了延续性护理干预,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滨州市优抚医院收治的抑郁症患者,入组标准:(1)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3]中的相关诊断标准,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分;(2)意识清楚,具有良好的随访性;(3)患者及其家属对本研究方案知情,已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躯体性疾病;(2)认知功能及语言功能障碍;(3)合并恶性肿瘤;(4)合并精神科疾病;(5)存在既往脑器质性疾病;(6)严重并发症;(7)有精神障碍家族史与个人史。共入组患者1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研究组男29例,女26例;年龄20~70岁,平均(36.5±10.8)岁;病程3~46个月,平均(17.8±5.6)个月;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20例,高中18例,初中12例,小学及以下5例;其中复发13例,首发42例。对照组男30例,女25例;年龄20~70岁,平均(36.6±10.5)岁;病程 3~45个月,平均(17.5±5.8)个月;文化水平:大专及以上20例,高中20例,初中10例,小学及以下5例;其中复发12例,首发43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文化程度、疾病发作情况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两组均采取常规抗抑郁药物治疗与出院指导,包括:心理护理、生活指导、健康宣教、用药指导及定期复查等。在此基础上,研究组在患者出院后给予延续性护理干预。

1.2.1.1 建立延续性护理资料 患者出院前,对其基本情况与病情给予综合评估,建立延续性护理资料库,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姓名、年龄、性别、文化水平、职业等)、家庭住址、家属的联系方式、主管医师、责任护士、住院治疗方案、入院/出院诊断等。制作《抑郁症患者家庭健康手册》,向患者进行出院健康指导。出院前1 d,邀请患者及其家属参加健康教育课程,教育内容包括:抑郁症的诱发因素、发生原因、临床症状、保健措施、复发征兆等。同时,鼓励患者在出院后积极参与到社会活动与工作中,并对家属进行认知干预宣教,消除他们对精神疾病的偏见,以便在日常生活中给予患者更多的关爱与照护。

1.2.1.2 延续护理的方式与时间 延续护理的方式包括:网络、电话、家庭访视、组织疾病交流活动等。延续护理的时间为出院后第1~3个月时每半个月1次;4~6个月时每1个月1次。

1.2.1.3 延续性护理内容 (1)药物指导。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个体化用药方案,切忌不可生搬硬套其他人的服药经验,且不可随意增减药量与间断服药。随访时,及时掌握患者的用药情况,并说明用药相关注意事项。此外,向患者家属讲解按时用药的重要性,并说明只有坚持合理、长期用药治疗才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避免疾病复发。(2)家庭氛围干预。对家庭实施认知行为干预,强化其对患者心理与行为方面的理解能力,特别强调在患者犯病时应给予更多的支持与鼓励,而不是批评与指责。向患者家属讲解预防疾病的有效措施,并密切观察用药不良反应与病情的变化,避免其发生自残行为。充分建立起家庭支持体系,督促与鼓励患者按时服药。日常生活中,主动与患者进行谈心与交流,认真听取他们的主诉与想法,保持良好的家庭氛围。(3)生活护理。抑郁症患者往往伴有不思饮食、胃肠功能下降,不想参与日常活动,对一切事物不感兴趣,这使其生活自理能力降低。针对此,随访护理人员应给予耐心的督促与劝导,鼓励他们摄食。鼓励和陪伴患者在白天多参加文体活动,入睡前喝热饮,温水浴等,以促进患者睡眠。由于抑郁症患者情绪低落、缺少自发性、被动、退缩,因此常不注重自己的衣着和个人卫生,家人应给予提供和协助完成。同时,应为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康复环境,且妥善保管其身边的各类危险物品。(4)心理干预。向患者讲解积极应对不良情绪对抑郁症进展与预后的影响,鼓励其正视自身的疾病。当遇到特殊的应激性情况时,指导患者学会自我调节的方法,并不断强化自己战胜疾病的信心,增强处理应激事件的能力。工作与学习之余,鼓励患者多亲近自然,积极参与集体活动,以便转移不良情绪及对疾病的负性关注,排解内心的郁闷。充分调动起患者心中的“正能量”,使其认识到自我价值与能力。及时掌握患者近阶段的心理动态,积极纠正错误的心理认知,调节心理压力。此外,鼓励患者多与朋友、同学、家人进行沟通,充分释放自己的情绪,摆脱不良心理状态。当患者食欲、体质量尚未改善时,突然出现情感活跃,一反常态,此时要警惕,仔细观察患者的言行,警惕其自杀的倾向。(5)动机性访谈。随访期间对患者实施动机性访谈干预,通过引导的方式,鼓励患者讲出自身的想法与感受,即通过愉快、轻松与和谐的氛围,引导患者讲诉用药期间所发生的问题;针对患者提出的问题,以温和的语言引导他们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患者共同探讨应对问题的措施;合理、科学评估解决问题方案的可操作性与可行性,并结合患者自身情况进行调整。整个动机性访谈过程中,切忌简单说教,而应注重引导患者发现与解决问题。

1.2.2 观察指标 随访6个月,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以下指标的变化,本次随访患者共计110例,无失访者,随访有效率为100%。(1)采用功能失调性评定量表(DAS)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功能失调性状况的变化,该量表包括完美化、吸引与排斥、脆弱性、强制性、依赖性、寻求赞许、认知哲学、自主性态度8个因子,采用7级评分法(1~7分),评分越高说明功能失调性状况越重。(2)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5]评估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SF-36量表包括认知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5个方面,12个物理症状,包括:食欲降低、呕吐、疼痛、睡眠紊乱、疲劳、腹泻等,量表评分越高说明功能越佳。

1.2.3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采用SPSS15.0软件处理与分析,所有数据均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用x±s表示,计数资料以n(%)表示,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分别采用t检验与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DAS评分比较 干预后两组DAS各因子分均较干预前降低(P<0.05),研究组DAS各因子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后DAS评分比较(x±s)

2.2 两组干预前后SF-36评分比较 干预后两组SF-36各因子分均较干预前升高(P<0.05),研究组SF-36各因子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后SF-36评分比较(x±s)

3 讨论

抑郁症又称为抑郁障碍,其临床特征表现为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及与处境不相称,消沉的情绪可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严重者有妄想、幻觉等精神症状,甚至厌世,并可伴有自杀行为或企图,属于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6,7]。目前,抗抑郁药物是治疗抑郁症的首选方式,然而该病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加之疗程较长,多数患者需要在院外接受持续性用药治疗与生活护理,所以整体收效不够理想,不仅给患者的身心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也给其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8,9]。因此,全面实施院外护理措施十分必要[10]。

延续性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方法,它将临床护理服务延伸到患者的家庭中,通过院外延续性服务,不断向患者灌输正确的疾病知识,以免随着出院时间的延长而遗忘了健康行为,并从用药知识、日常生活、心理支持、疾病知识教育等不同方面给予全面的指导,进一步保证了患者的康复效果。有学者研究发现,延续性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抑郁症患者出院后的生活态度,继而正视自身疾病,消除或减少焦虑与抑郁情绪[11]。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两组DAS各因子分均较干预前降低(P<0.05),研究组DAS各因子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此结果与上述观点一致,可见延续性护理能够将院内护理延续至院外,保证患者得到全面、规范、整体的照护,进一步保证了疾病的康复效果,纠正自身的功能失调性状况。

家庭是患者的依靠,而家属则是其重要的精神支柱,一个健康的家庭环境对抑郁症患者的预后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12,13]。已有研究发现,针对抑郁症患者家属进行院外延续性指导,能够有效增强患者对不良心理问题的应对能力[14]。延续性护理对抑郁症患者院外用药情况与心理情况进行跟踪式督促与指导,同时联合家庭支持的力量,使患者主动维持治疗,调节不良情绪表现,进一步巩固了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两组SF-36各因子分均较干预前升高(P<0.05),研究组 SF-36各因子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说明,延续性护理可以及时掌握患者各方面的需求,并给予积极的指导与干预,进一步解决了抑郁患者出院后的心理健康问题,使其在熟悉的家庭环境中持续性接受医疗照护,积极改变不良生活行为与态度,保证生活质量[15]。

总之,抑郁症患者采取延续性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促进疾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适于临床应用与推广。

[1] 曹树宇.心理护理联合常规治疗对围绝经期抑郁症患者汉密顿抑郁量表及围绝经期症状评分的影响[J].河北中医,2014,36(3):454-455.

[2] 郑碧琴.开放式管理对抑郁症住院患者康复的研究[J].医院管理论坛,2014,31(3):28-30.

[3] 朴轶峰,李镔.DSM-5精神障碍分类的新特征[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15,15(1):81-83.

[4] 蒋义赛,白军.协同护理对试管婴儿受孕妇女流产后病率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4,35(3):476-479.

[5] 苗琴.健康教育干预对综合医院抑郁症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14,35(3):153-154.

[6] 顾康莹.临床路径管理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18):1665-1667.

[7] 石佩玉,何智,拜争刚.中国老年人群焦虑症伴随基础性疾病研究现状系统评价[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6):4646-4648.

[8] 贾静,强晓玲.综合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6):14-16.

[9] Leontjevas R,Gerritsen DL,Smalbrugge M,et al.A structural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to depression management in nursing-home residents:a multicentre,stepped-wedge cluster-randomised trial[J].Lancet,2013,381(9885):2255.

[10] 徐静泓,吴淑芳,潘卫萍,等.护理干预和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具有血管损害因素抑郁症患者的疗效[J].江苏医药,2014,40(18):2239-2240.

[11] 黄世敬,张颖,陈宇霞.老年抑郁症的干预方法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4):4071-4073.

[12] 杨秋平.情志干预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抑郁症的影响[J].河南中医,2014,34(10):1911-1912.

[13] Dowrick C,Frances A.Medicalising unhappiness:new classification of depression risks more patients being put on drug treatment from which they will not benefit[J].BMJ,2013,22(9):347.

[14] 邓志云,马忠金,王利春,等.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心绞痛合并抑郁症患者的影响[J].河北中医,2014,36(10):1557-1559.

[15] 邱艳丽.心理护理干预联合康复按摩对产后抑郁患者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2):77-79.

猜你喜欢
延续性出院疾病
延续性护理对宫颈癌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进击的疾病
尿碘与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性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易与猪大肠杆菌病混淆的腹泻类疾病鉴别诊断
夏季养生之疾病篇
延续性动词和非延续性动词的用法解读
延伸护理在出院糖尿病患者中的实践研究
第五回 痊愈出院
非延续性动词与延续性动词之间的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