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云
重症病房患者常常会因为神经肌肉功能紊乱,导致产生并发症ICU获得性衰弱[1]。ICU获得性衰弱的临床症状就是四肢瘫痪或者轻瘫、肌萎缩、反应减弱以及脱机困难等等,一般发生于患者机械通气后的几个小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预后治疗[2]。随着医学科技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护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早期护理干预就是一种ICU护理手法,逐渐受到了广泛应用,可以有效预防以及降低获得性衰弱的发生几率,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可以得到明显提高[3]。本次研究分析早期主动干预对ICU患者肌力和ICU获得性衰弱发病率的影响,选取60例进行资料回顾,具体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进行资料回顾,将其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n=30)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40~50岁,平均年龄(45.65±1.28)岁,其中有6例患者高血压脑出血,8例患者外伤脑出血。观察组(n=30)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41~50岁,平均年龄(45.38±1.23)岁,其中有5例患者高血压脑出血,7例患者外伤脑出血。利用统计学软件对比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①所有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均为24~72 h;②入院检查时巴氏评分(BI)均大于或等于70分;③所有患者均无肝、肾、脑、心严重器官性疾病;④所有患者均无其他因素引起的四肢陈旧性功能障碍以及神经肌肉病变[4];⑤所有患者对本次研究均知情,并同意参加本次研究;⑥已得到本院医学伦理研究委员会批准。
1.3 方法 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例如常规的对症治疗以及营养支持,帮助患者进行四肢活动以及训练四肢功能等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早期主动干预,在患者入院72 h内进行,在护理前护理人员必须将患者的病史资料详细查阅,然后与患者进行交流,了解患者的肌力、病情以及神志的具体情况,再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早期主动干预护理计划[4];反射减弱的患者应进行机械通气,在通气治疗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为患者进行适当的四肢训练,按照顺序为各个部位进行训练,每个部位训练至少10次。患者只能保持平卧时,护理人员也要对患者进行指导肢体功能训练,保证患者的体位合理,每隔2个小时要为患者进行一次翻身,防止局部长时间受压出现压疮;若患者意识较为正常,应指导患者进行互动训练,患者若为仰卧位,应适当帮助患者进行辅助训练,然后再开始主动训练,患者对以上运动适应之后,可以适当指导患者进行直行坐姿运动[5]。患者可以保持直立坐姿平衡之后,便可给予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帮助患者进行下床运动训练,运动量不可太大,应逐渐增加,然后指导患者进行行走之前的步态训练,训练到患者可以完全行走。护理人员应将早期主动干预训练贯穿于患者的整个住院治疗的过程,待患者完全出院或已经恢复日常生活能力后便可以停止[6-7]。护理人员在护理的过程中应严密监控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病情变化,对有并发症的患者给予相应的治疗,患者病情较为平稳后再进行护理干预。
1.4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肌力状况进行分析,利用MRI-score评分法进行比较,将患者肌力状况分为6个级别(0~5级),其中0级为①零;1级为②微弱;2级为③差;3级为④稳定;4级为⑤良好;5级为⑥正常。与此同时,也比较两组患者出ICU时获得性衰弱的发生情况,若患者ICU时期MRI-score评分小于或等于48分时即可证明患者为ICU获得性衰弱。
1.5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0.0统计学处理软件处理研究中相关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MRI-score评分变化比较 对照组与观察组护理前MRI-scor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对照组与观察组MRI-score评分均明显低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MRI-score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MRI-score评分变化比较(x±s)Table 1 Comparison of MRI-score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nursing in two groups of patients(x±s)
2.2 两组患者出ICU时获得性衰弱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患者出现获得性衰弱为53.33%,观察组出现获得性衰弱为6.67%,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近几年,医疗水平不断提高,ICU病房的危重症患者也能得到有效的治疗,患者的生存率也得到了明显提高,但是患者的ICU获得性衰弱发生率仍然不断上升[8],因此,引起了医学界的相当重视。患者在得到ICU获得性衰弱后[9],常常会出现四肢肌力下降的现象,最先出现下降的为下肢,较容易感觉到劳累以及呼吸疲劳等[10],甚至会引起患者的深腱反射消失或者四肢瘫痪等等,患者因为病情较为严重,因此获得性衰弱的发生率也更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预后的治疗都会受到严重影响[11]。肌力降低会严重影响ICU患者的预后治疗,若患者出现肌力下降将很难恢复正常,甚至会拖延很多年,甚至部分患者还会出现永久性肌力异常的现象[12]。早期主动干预是一种较为新式的护理模式,主要针对患者早期进行护理,帮助患者进行肌肉训练干预,让患者的早期萎缩以及肌力降低能够得到缓解,训练过程应保持循序渐进,切不可操之过急,逐渐恢复患者的肌力,护理人员对于只能卧床的患者,要给予适当的按摩,按摩要求不能少于10次,并且要对每个部位都进行按摩,同时还要每隔2个小时为患者进行1次翻身,改变患者的体位,避免患者局部长期受压而导致压疮,待患者病情较为平稳时,再指导患者进行直立坐姿的训练,让患者可以完全独立直立坐姿的时候再给予患者下床运动的训练,训练的强度以及过程均要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保证患者的病情允许,训练应贯穿患者的整个住院过程,直到患者出院或可以独立行走为止。有关研究显示,ICU获得性患者若能接受早期干预效果,便能有效减少患病几率,干预时间越早效果越好。本研究显示,对照组与观察组护理前MRI-score评分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对照组与观察组MRI-score评分均明显低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MRI-score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出现获得性衰弱为53.33%,观察组出现获得性衰弱为6.67%,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未出现获得性衰弱46.67%,观察组未出现获得性衰弱93.3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结果与林少虹等[1]相似,说明研究结果具有参考意义,也证明了给予患者早期主动干预可以减少患者ICU获得性衰弱的发病几率,或者的肌力状态也能有效得到改善。
表2 两组患者出ICU时获得性衰弱发生情况比较[n(%)]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acquired asthenia i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ICU[n(%)]
综上所述,给予ICU患者早期主动干预可以有效降低ICU获得性衰弱的发生几率,患者的肌力也能得到明显改善,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 林少虹,何露娟,刘智行.早期主动干预对ICU患者肌力和ICU获得性衰弱发病率的影响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25):3239-3241.
[2] 沈巧芬,丁彦淳,韩净,等.早期主动干预对ICU患者肌力和ICU获得性衰弱发病率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10):1334-1336.
[3] 吴海珍,周洁.早期多元化护理干预对ICU获得性衰弱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7,31(2):251-253.
[4] 李俊花.早期主动性护理干预对重症监护室大手术后患者肌力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31):2373-2375.
[5] 刘华丽.C0PD机械通气患者早期活动预防ICU获得性衰弱与护理体会[J].医药卫生:引文版,2016(4):212-213.
[6] 黄梅英,林兰,林艳萍,等.指压穴位刺激配合肢体功能锻炼预防ICU获得性衰弱的效果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13):1664-1666.
[7] 胡健,黄仲俊,尚卫明,等.电针穴位刺激结合关节松动训练对ICU患者独立功能状态的影响[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19(3):86-89.
[8] 王俊平,程书华,龚丽.重症监护室护士对ICU获得性衰弱知识掌握情况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6,16(9):1278-1280.
[9] 董大伟,冯波,段艳丽,等.南京市4所三级医院ICU护士对ICU获得性衰弱认知度的调查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16,16(10):723-725.
[10]胡宏.无创呼吸机在急诊ICU急性心衰合并呼吸衰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当代医学,2015,21(21):23-24.
[11]杨艳芳.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用于ICU患者镇静效果的系统评价[J].当代医学,2015,21(18):124-125.
[12]黄燕,池韵清.ICU患者压疮护理管理中集束化护理策略的应用探析[J].当代医学,2015,21(7):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