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文献编目规则国际化对我国中文文献编目规则修订的启示

2018-06-06 08:42
图书馆论坛 2018年6期
关键词:普鲁士编目德语

赵 娜

0 导言

随着网络技术高速发展以及国际编目原则的日益统一,文献编目工作日趋国际化,对各国图书馆而言,传统的编目规则与文献组织标准难以适应网络信息环境,因此纷纷寻求改变。在编目规则方面逐步推进国际化进程,德国就是其中一个比较典型的国家。作为非英语国家,德国有着独特的编目实践传统,无论是在内容规则还是目录格式方面,都采取与英美国家截然不同的做法。纵观德国文献编目规则国际化历程,可以划分为对峙、发展和融合3个阶段。在普鲁士编目体系形成之初,德国采用的是具有德国特色的《普鲁士图书馆字顺目录与普鲁士联合目录编目规则》(Instruktion frdie alphabetischen Katalog derpreussischen Bibliotheken und frden preussischen Gesam tkatalog,PI)(以下简称《普鲁士规则》),与英美编目体系割席分坐,对峙了近半个世纪之久。1961年巴黎国际编目原则会议之后,德国初敞心扉,开始与国际化的编目原则与标准接轨,并向英美编目体系伸出橄榄枝,接受巴黎《原则声明》的思想,接纳英美编目体系的做法,并采取折中方法,在《普鲁士规则》的基础上制定《字顺目录编目条例》(Rege ln fr die Alphabetische Katalogisierung,RAK),开启了漫长的编目规则国际化演变之路。2010年,随着《资源描述与检索》(Resource Description and Access,RDA)问世,德国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热情,制定《德语国家地区政策声明》(Anw endungsrichtlinien fr den deutsch sprachigen Raum,D-A-CH AWR),并率先实施RDA编目,从而使德语地区的编目工作彻底走上国际一体化道路。

1 割席分坐——《普鲁士规则》的问世

为满足普鲁士编制联合目录需要,1899年《普鲁士规则》问世。1908年,第二版出版,从这一年开始普鲁士编目体系和英美编目体系初步形成,德国编目与英美编目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对峙,其遵循各自不同的编目规则,相互之间处于疏离状态。《普鲁士规则》由两大部分共241条组成,第一大部分“字顺卡片目录中书名款目的处理”有29条。第二大部分“字顺目录中书名款目的排列”分为四小部分,共212条[1]。《普鲁士规则》的具体结构和内容见表1[2]。

表1 《普鲁士规则》的内容框架部分章节内容

《普鲁士规则》是德国编目史上较为统一和完整的编目规则,为当时普鲁士各图书馆制定了较详细的编目规则和统一的编目实践标准,推进了德国编目向一体化、标准化演变的进程。随着《普鲁士规则》在欧洲大部分地区的广泛应用,最终促使了普鲁士编目体系的形成。但是,随着出版业的发展,文献资源类型也变得日益丰富,仅适用于印刷型资源的《普鲁士规则》越来越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显现出越来越多的弊端。

2 初敞心扉——《字顺目录编目条例》的诞生

60年代至90年代初期,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以及《国际标准书目著录》的出现,各国图书馆从传统的手工编目向计算机编目转变,编目不再局限于某一国家或地区范围内,过去“各自为政”的编目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为了便于书目数据的共享与交换,急需具有国际统一标准化的编目规则,因此,各国图书馆纷纷走出国门,着手推进编目规则国际化的进程,这一时期也是德国编目规则开始向国际化迈进的阶段。1976年《字顺目录编目条例》在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首次出版,随后1977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也采用了该条例,自此,德国开始了RAK编目规则的时代。《字顺目录编目条例》由九大部分共823条以及五个附录和一个索引组成,RAK的具体结构和内容见表2[3]。

表2 《字顺目录编目条例》的内容框架

与《普鲁士规则》相比,《字顺目录编目条例》是德国编目规则向国际一体化转变的开始,国际化色彩明显。首先,它是在巴黎《原则声明》《国际标准书目著录》倡导的国际编目标准化和规范化精神下产生的,因此在规则的设置方面,《字顺目录编目条例》接受了巴黎《原则声明》中关于目录的功能、结构的定义,遵循了巴黎《原则声明》中关于款目、标目以及主要款目、附加款目的规定,改变了《普鲁士规则》中以题名为主的编目传统,转而按照主附标目制制定编目的规则[4]。其次,《字顺目录编目条例》向国际化的编目规则迈进的重要一步就是接受了团体标目这个概念,将《原则声明》第九条规定的几种以团体作为款目标目的情况落实到了相应的规则当中,这样就消除了英美编目体系和普鲁士编目体系之间的主要分歧[5]。再次,与《普鲁士规则》仅适用于印刷型文献相比,《字顺目录编目条例》满足了出版业快速发展的需求,所涵盖的文献类型更加多样,不仅适用于印刷型文献,还适用于非书资料等实体型文献。但是,随着数字化信息资源的迅猛发展以及国际化共享编目时代的到来,RAK的弊端也日益凸显。为了弥补RAK的不足,适应编目国际化的新形势,德国在RDA问世后积极制定《德语国家地区政策声明》并率先实施了RDA编目。

3 水乳之合——RDA编目时代的开启

进入21世纪,随着信息全球化时代的到来,编目也随之进入到了网络时代,资源的国际化共享成为图书馆界发展的主旋律,在这种情形下,各国编目机构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国际通用的统一的规则与标准,由此RDA应运而生[6]。RDA问世后很多国家纷纷采用了该规则,随着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英语国家先后宣布实施RDA编目,德国也对RDA张开怀抱,积极推动对RDA的研究与实施。2012年德国积极加入联合指导委员会(Joint Steering Comm ittee,JSC),2013年RDA德语翻译顺利完成。为了更好地实施RDA编目,2004年12月起德国决定实施MARC21代替MAB2计划,MAB是德国自主研发的机读目录格式,是M aschinelles Austauschform at fr Bibliotheken的缩写,直译为“图书馆自动化交换格式”。截止到2013年12月31日,德国MAB2机读目录格式数据的转换工作顺利完成。此次转换工作,为RDA在德国乃至德语国家地区所有相关机构的顺利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14年1月《德语国家地区政策声明》编制完成,并于同年8月更新于RDA工具套件[7]。从2015年10月1日起德国正式采用RDA编目,至此,在RDA的助推下,德国在编目规则方面完全走出了欧洲,走向了世界,最终完成了编目规则的国际化演变过程。

《德语国家地区政策声明》是由导言、正文部分和附录部分组成,在结构上与RDA保持一致,并按照RDA条款的编号顺序进行排列。但是D-A-CH AWR并没有为RDA所有的章节制定本地政策,除导言外,在RDA十个部分共37章和13个附录中,去掉九个待补充的章节,并为其中22章和7个附录提供了解释说明和本地的编目实践做法;D-A-CH AWR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RDA相关章节的更新和修订而变化。D-A-CH AWR的具体内容见表3[8]。

与《普鲁士规则》和《字顺目录编目条例》相比,《德语国家地区政策声明》在结构上按照最新的国际编目规则——RDA的内容结构设置,在内容上与RDA总的原则保持一致,在规则设置上体现了前所未有的国际先进的编目思想。在《德语国家地区政策声明》问世后不久,德语地区的编目工作于2015年10月1日起实施RDA,至此,德国文献编目规则实现向国际一体化的演变。

4 德国文献编目规则国际化对我国中文文献编目规则修订的启示

4.1 我国中文文献编目规则面临的挑战

与德国文献编目规则的发展历史相似,我国中文文献编目规则也经历了从产生到发展再到面临国际化考验的过程。纵观我国中文文献编目规则的发展历史,从孔子删定典籍,到刘向、刘歆父子编纂的《七略》,再到唐初的《隋书·经籍志》,古人一步步的实践与进步为我国文献编目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即便如此,我国文献编目一直没有产生专门的编目规则,直到1929年我国诞生了第一部自编的中文图书编目条例——《中文图书编目条例草案》。之后随着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中文图书提要卡片著录条例》问世。1974年,更名为《中文图书著录条例》,后又更名为《中文普通图书统一著录条例》。20世纪80年代,受到《国际标准书目著录》(ISBD)以及《英美编目条例》(AACR2)的影响,为了能与国际通行的标准接轨,《中国文献编目规则》问世。21世纪初,为了解决新技术对信息组织带来的新问题,《中国文献编目规则》被修订为《中国文献编目规则(第二版)》,并一直沿用至今[9]。

表3 《德语国家地区政策声明》的部分内容框架

然而,随着数字资源的大量涌入,《中国文献编目规则》(第二版)也越来越不能满足数字时代资源著录与检索的新要求,已经到了必须要尽快修订的关键阶段。2010年,国际上一部全新的、能够在数字世界通行的编目标准—RDA问世。RDA的出现,加快了世界各国文献编目工作向国际一体化转变的步伐,目前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德国、瑞典和芬兰等国家已经制定了RDA本地实施政策,并实施或准备实施RDA编目[10]。面对这种编目国际化的大环境,我国中文文献编目也向RDA转变,是我国中文文献编目规则的必经之路。

4.2 对我国中文文献编目规则修订的启示

纵观德国文献编目规则的发展历程,我国与德国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我国与德国都属于非英语国家,两国的编目语言都不是英语,而英美国家的编目规则也不适用于我国和德国,因此两国都采用了独特的编目规则,我国采用的是《中国文献编目规则》,德国采用的是《字顺目录编目条例》,两部编目规则虽然都受到巴黎《原则声明》、ISBD的著录标准以及《英美编目条例》的影响,但也根据各自的编目传统作了个性化的规定。在机读目录格式方面,我国与德国使用的都不是英美国家常用的MARC21格式,我国中文编目采用的是CNMARC格式,德国采用的是自主研发的MAB格式。综上所述,我国与德国无论是在编目的内容规则还是在格式规则方面都有着独特方式,所以在面临向RDA转变的过程中,我国也势必会遇到一些与德国相似的问题,因此,鉴于我国中文编目的特殊性,结合德国编目规则国际化进程的研究,总结德国的经验,笔者对我国中文编目实施RDA提出四点建议。

(1)改变编目思想,根据RDA制定我国中文文献资源本地政策。德国在实施RDA编目的过程中,首先不是对原有的《字顺目录编目条例》进行再次修订,而是完全放弃使用《字顺目录编目条例》,转而根据RDA的结构内容制定出新的《德语国家地区政策声明》,这么做的根本意义在于编目理念的转变。众所周知,RDA是一部颠覆了以往传统编目规则结构设置的全新的编目规则,它按照《书目记录的功能需求》(FunctionalRequirem ents for Bibliographic Records,FRBR)所规定的实体、属性和关系的概念模型制定内容规则,而不是按照以往根据资源类型和著录项目进行内容规则的制定,因此,完全按照RDA的结构内容制定本地政策本身就是摒弃了以往传统的编目理念和思想,形成了全新的编目思维。因此,我国中文编目在准备实施RDA的过程中,也要改变编目思想,不能单纯的对《中国文献编目规则》进行修订,而应该根据RDA的内容结构制定出我国中文文献资源本地政策,因为《中国文献编目规则》的编目理念和适用范围已经不能满足数字时代的编目需求,所以无论对《中国文献编目规则》作出多么大的改动,都不能适应编目时代的发展,因此,面对全面实施RDA编目的国际浪潮,我国中文文献编目的首要任务就是制定出中文文献资源本地政策。

(2)在国际化规则的前提下保留本国的编目特色。德国在编目规则国际化的进程中,采取了国际标准与本国国情相结合的方式,并没有盲目的与国际规则追求一致,而是在大原则与国际保持一致的前提下保留了自己的特色。德国在制定《德国国家地区政策声明》时并没有完全照搬RDA的规则,而是在RDA规定的可选择的附加、可选择的省略以及交替规则中选择适合德国编目的规则,在不违背RDA一般性规则的前提下,制定了特殊的细则和具体操作方法。比如:①在语言和文字方面,德国沿袭了传统的编目习惯,编目语言选择德语,特定元素按获取数据信息源上的语言和文字转录,其他元素则用德语予以记录。RDA之所以能够成为全世界通用的编目规则,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RDA不再致力于为英美国家服务,它的目标就是“去英美化”,因此,在影响编目原则应用的主要因素之一“语言和文字”方面,RDA作出了可以选择性的规定,即按照创建数据的机构的首选语言和文字记录,所以,即便我国中文编目实施了RDA,我们依然可以保留我国中文的特色,就像德国一样,按照自己民族的语言和文字的特色,在语言和文字方面作出中文的相关规定。②在一般资料标识方面,德国在《字顺目录编目条例》中没有关于一般资料标识的相关规则,在实施RDA编目之后,德国完全接受了RDA的相关规定,增加了内容类型、媒介类型和载体类型,并提供了德语的相关受控术语表。RDA增加内容类型、媒体类型和载体类型的目的是要在著录的最开始表示资源内容表达的基本形式以及用以承载该内容的载体类型,有助于用户迅速地了解资源的形式与类型,快速分辨所查资源,准确地获取资源。与德国不同,我国中文编目的规则中一般资料标识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而目前最新的ISBD 2011统一版和RDA已经不再使用一般资料标识,所以未来我国中文编目在制定RDA本地政策时,针对中文一般资料标识向内容类型、媒体类型和载体类型的映射以及相关中文受控术语表的制定,是需要着重考虑的方面。③在描述“关系”方面,德国也并不是完全照搬RDA的规则,目前在德国的书目数据中体现最为明显的是作品与责任者之间的关系,即在个人、家族和团体的检索点后增加了相关的关系说明语,用于说明相关责任方式。然而在我国的中文编目的实践中,个人和团体名称检索点后一直记录着该名称对著作所负的责任说明,所以在制定我国中文资源RDA本地政策的时候,应结合我国中文编目的实践,适当调整RDA中“关系”的部分,对于有的部分适当改动或不予改动,对于没有的方面则适当的予以增加[11]。

(3)机读目录格式的转变。编目规则与目录格式的关系是十分紧密的,编目规则与目录格式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关系。编目规则的修订也会催生目录格式相应的变化。在德国实施RDA编目之前,有很重要的一步措施就是将MAB机读目录格式转换成了MARC21机读目录格式,先是在目录格式方面实现了国际一体化的转变。目录格式的国际化对于德国而言减少了开发和维护本国编目系统的成本,还可以无障碍地使用别国优质的书目数据资源,加快馆藏资源建设,同时还可以实现国际合作编目,有助于国际间书目数据的交换与共享。与德国相似,我国的中文编目采用的是CNMARC,所以,在计划实施RDA的同时,我国中文编目是否也可以先转换成国际上比较通行的机读目录格式,先在目录格式方面实现国际化,为文献编目规则的国际化做好硬件方面的准备。

(4)建立全国统一的组织协调机构。德国编目规则国际化进程的顺利实施得益于德国图书馆标准委员会这一机构,该机构统领全局,负责协调和分配各分支机构的工作,比如RDA德语版的翻译、测试、德语国家本地政策的制定、培训等等[12]。图书馆标准委员会这一机构避免了德国国家图书馆、各州图书馆、高校图书馆以及公共图书馆之间各自为政、难以实施各种决策和措施的局面的出现,也协调了德国与其他德语国家的交流与合作,为德语地区编目规则向国际化的顺利转型提供了保障,与德国相似,我国也存在多种图书馆体系的情况,因此,在我国进行编目规则的改革过程中势必会出现各自为政、不能协同一致的情况,所以成立一个专门负责改革的权威机构或委员会是很有必要的。

5 结语

本文以德国文献编目规则的国际化进程为切入点,介绍了德国文献编目规则的发展历程,根据研究德国编目规则国际化进程所受到的一些启发,在此基础上,借鉴了德国实施RDA的经验,并结合我国中文编目的现状以及所面临的挑战,针对我国中文文献编目规则的修订提出了一些思考与拙见。虽然,我国与德国在编目实践传统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是由于文化历史背景不同、民族特色不同,国情也不同,所以,我国只能在某些方面借鉴德国一些好的做法,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我国中文编目特色的RDA政策,最终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编目国际化道路。

[1][5]高红.编目思想史[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

[2]Instruktionen für die alphabetischen Kataloge der preussischen Bibliotheken,2.Ausg.in der Fassung vom 10.August 1908 (Berlin,1908) [M].Berlin:Nehrend&Co.,1909.

[3]Bibliotheksverband der Deutsche Demokratische Republik, Komm ission für Katalogfragen.Regeln für die Alphabetische Katalogisierung[M].Leipzig:Bibliographisches Institut Leipzig,1989.

[4]吴丽坤,殷洁.文献编目理论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3.

[6]罗翀.RDA全视角解读[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5.

[7][12]李菡.浅析德国国家图书馆编目工作国际化[M]//国家图书馆外文采编部.交流与创新——外文文献资源建设与组织学术论文集.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6:177-182.

[8]D-A-CH AWR für 1.7.1 Allgemeine Richtlinien zum übertragen[EB/OL].[2017-08-23].http://access.rdatoolkit.org/nlgpschp1_nlgps19-3849.htm l.

[9]张秀兰,潘丹.我国文献编目规则的历史沿革[J].图书馆论坛,2016(10):32-40.

[10]RDA Toolkit Resource[EB/OL].[2017-09-14].http://access.rdatoolkit.org/.

[11]张秀兰,薄丽辉.基于RDA的我国编目规则修订建议[J].图书馆学研究,2015(24):43-66.

猜你喜欢
普鲁士编目德语
试析图书馆编目的边缘化与编目馆员的转型
国家图书馆藏四种古籍编目志疑
德语学习中英语的干扰性问题及其在德语基础教学中的意义
德国1/5小学生不会德语
Eva Luedi Kong: Journey to the East
普鲁士18世纪对华贸易银币初探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编目工作问题探讨
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编目工作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契机探讨
丹麦小店流行取“难听的”德语名
普鲁士军事改革家沙恩霍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