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祛痹汤合四妙散对风湿热郁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免疫指标的影响

2018-06-06 08:20赵皓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18年5期
关键词:风湿性关节炎西医关节

赵皓

(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河南 驻马店 463000)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以慢性、对称性关节组织炎症病变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率较高,约为0.3%~0.5%[1]。中医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属“痹证”范畴,按中医辨证分型,主要有肝肾阴虚型、气血亏虚型、风湿热郁型、风寒湿阻型、痰瘀互结型,其中以风湿热郁型最为多见,常见症状有发热、皮肤红肿、活动受限等,遇热症状加重。临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多以缓解症状为主,难以根治,西医治疗本病的药物较多,但毒副反应大,而中医辨证施治具有良好优势[2]。本研究对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36例风湿热郁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采取西医联合自拟祛痹汤合四妙散治疗,取得一定效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风湿热郁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无失访及脱落情况。纳入标准:西医诊断参照美国风湿病协会在1987年修订的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标准[3]:①有3个及以上关节肿胀,持续6周以上;②有对称性关节肿胀,且持续6周以上;③腕部、近指、掌指关节肿胀,持续6周以上;④类风湿因子阳性;⑤有皮下结节;⑥手关节X线摄片改变;⑦晨僵时间至少1 h,至少符合以上5条,则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诊断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中相关标准,按中医辨证分型属风湿热郁型:主症有关节红肿、发热、晨僵、活动受限,次症有便干尿赤、心烦、口渴、舌质红、苔黄、脉弦数。排除标准:①关节畸形者;②合并心、脑、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者;③近期服用过免疫抑制剂者;④治疗依从性较差者;⑤妊娠妇女。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男13例,女23例,年龄28~65岁,平均年龄(47.2±2.3)岁;病程1~10年,平均病程(4.6±1.1)年。观察组男14例,女22例,年龄29~65岁,平均年龄(47.9±2.4)岁;病程1~11年,平均病程(4.8±1.2)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服用美洛昔康片(江苏亚邦爱普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0108)7.5 mg,qd;同时服用甲氨蝶呤片(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0644)7.5 mg,qwd。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自拟祛痹汤合四妙散治疗,方中:薏苡仁25 g,黄柏12 g,连翘12 g,威灵仙15 g,白芍15 g,金钱草10 g,防风10 g,防己10 g,忍冬藤12 g,白花蛇10 g,桑枝12 g,败酱草10 g,紫花地丁10 g,地龙10 g,甘草6 g,加减治疗:关节肿痛严重者加全蝎6 g,延胡索10 g,湿甚者加苍术10 g,泽泻10 g;热甚者加丹皮12 g,石膏25 g;晨僵者加蜈蚣1条、穿山甲6 g。1剂/d,加水煎煮取汁,分早晚2次服用。两组均治疗3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晨僵时间、关节疼痛、关节肿胀等症状改善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0~10分)测定患者治疗前后关节疼痛评分。同时测定两组治疗前后免疫指标变化,包括类风湿因子(RF)及红细胞沉降率(ESR)。

疗效判定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显效:关节红肿、发热、晨僵等症状消失,能正常活动,理化指标正常;有效:关节肿痛有所减轻,关节活动有所改善,理化指标恢复正常;无效:上述症状及理化指标无明显变化,

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选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晨僵时间缩短,关节疼痛明显减轻,关节肿胀情况显著缓解(P<0.05)。见表1、表2。

2.2 两组治疗前后免疫指标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RF、ESR水平明显下降(P<0.05)。见表3。

2.3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表2 两组关节肿胀缓解情况比较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免疫指标比较

表4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表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相关研究表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生多与免疫功能紊乱、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内分泌失调等有关,其中免疫功能紊乱是本病的主要发病机制[5-6]。该病多发生于女性,以30~50岁人群多见,早期表现为关节红肿、发热、运动障碍,晚期多表现为骨质疏松、关节畸形、肌萎缩等,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西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通常采取非甾体消炎药、糖皮质激素、抗风湿性药等,但效果欠佳,且毒副反应大。目前,临床主张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在中医属“痹证”范畴,在《素问》中记载:“风、寒、湿、热气体侵入人体交杂而合为痹,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湿气甚者为热痹”。阐明痹证多由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痹阻经络,气血不畅而导致关节、筋骨发生疼痛、肿胀、灼热、晨僵症状[7-8]。在急性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以热邪侵袭,或郁久化热者最为常见,常见症状有身热烦渴、关节肿痛、灼热、便秘尿赤等,按中医辨证分型多属风湿热郁型。故治疗本病的关键在于祛风除湿,通痹止痛[9-10]。本研究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采取自拟祛痹汤合四妙散治疗,方中以薏苡仁、威灵仙、黄柏、忍冬藤为君药,具有清热解毒、祛风除痹、通利关节的作用,以白芍、连翘、白花蛇、防己、防风、桑枝为臣药,具有祛风湿、通经止痛的作用;以金钱草、紫花地丁、败酱草、地龙为辅药,具有清热息风的作用,甘草调和诸药,共奏祛风除湿,通痹止痛之功效[11-12]。现代药理研究表明[13-15],威灵仙具有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白芍可抑制细胞神经纤维P物质的合成和释放,抑制体内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合成及分泌,阻滞关节滑膜炎症的持续,从而起到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本研究显示,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后,其晨僵时间明显缩短,关节疼痛、肿胀症状个数明显减少,且治疗总有效率提高,这与张永文等[16]报道结果相似。由此说明,对类风湿性关节炎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生,尤其是急性活动期,其免疫球蛋白水平有不同程度升高。其中RF是一种变性免疫球蛋白G(IgG)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RF阳性患者多伴有关节外炎性病变,如血管炎、皮下炎等,可反映机体免疫功能状况。ESR是急性炎症蛋白的主要指标,可间接反映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中免疫球蛋白的浓度。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治疗后RF、ESR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郭炜等[17]报道结果相似。由此说明,采取西医联合自拟祛痹汤合四妙散治疗,可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本研究也显示,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与郭齐等[18]报道结果相似。自拟祛痹汤合四妙散是一种中药制剂,安全有效,能有效避免西医治疗所带来的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生,按中医辨证多属风湿热郁型,故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自拟祛痹汤合四妙散治疗,不仅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同时改善患者免疫功能,且用药安全,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1]Srivastava S,Patel S,Singh D,et al.Rationalized Insights on Causes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in the Elderly and Women:Special Emphasis on Treatment Strategies[J].Crit Rev Ther Drug Carrier Syst,2017,34(2):97-147.

[2]朱震,张世勤,汪悦,等.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证素分布[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6):531-534.

[3]符海.慢性风湿性关节炎新的诊断标准(美国风湿病协会1987年修订)[J].临床荟萃,1991,7(3):129.

[4]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99-104.

[5]Frommer KW, Vasile M, Müller-Ladner U, et al.The Adipokine Omentin in Late-stage Rheumatoid Arthritis and Endstage Osteoarthritis[J].J Rheumatol,2017,44(4):539-541.

[6]张爱池,韩淑凯.膝骨关节炎汤合活血消肿方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80例[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10):1803-1804.

[7]周献伟,李洋.克痹通络汤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肝肾阴虚证患者54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15,56(8):686-689.

[8]Rao RT, Pierre KK, Schlesinger N, et al. The Potential of Circadian Realignment in Rheumatoid Arthritis[J].Crit Rev Biomed Eng,2016;44(3):177-191.

[9]傅景霞.腕关节超声检查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分型中的应用[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4(1):61-62.

[10]刘晓艳,吕明.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病机特点之探析[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1,45(3):19-21.

[11]王宝新,李鑫,谷捷,等.湖南地区类风湿性关节炎主要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6,34(1):88-90.

[12]鲁丽,吴洋,陈艳林,等.类风湿关节炎中医主要证候分析[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6(6):491-493.

[13]杜启明,张燕,杨杰.身痛逐瘀汤合二妙散联合西药治疗瘀热阻滞型痛风性关节炎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31):3457-3459.

[14]刘明岭,沈鹰.中药熏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5):1466-1471.

[15]张淑芹,刘翠文,范志涛,等.四妙勇安汤合失笑散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流动力学和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 2013,22(4):552-553.

[16]张永文,张晓立,程艳.中医分型论治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畸形[J].河南中医,2016,36(7):1294-1296.

[17]郭炜,刘春芳,林娜.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血管新生与中医药[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10):308-312.

[18]郭齐,白晶,王蕊,等.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治法探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3):418-420.

猜你喜欢
风湿性关节炎西医关节
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生全血细胞减少不良反应分析
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
膝盖有异响 警惕“关节鼠”
关节突关节比在退行性腰椎滑脱中的应用价值
左振素诊治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思路与特点
两手
张竹君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西医
小切口下重建喙锁肩锁韧带及前上关节囊复合体治疗陈旧性肩锁关节脱位
颈椎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治体会
miRNA-140、MMP-3在OA关节滑液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