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蕊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河南 洛阳 471000)
宫颈癌(cervical carcinoma)是一种较常见的妇科肿瘤,罹患率在我国妇科癌肿中位居首位,且近些年有逐年上升、趋于年轻化发病的倾向[1]。相关数据资料统计,目前我国每年新增宫颈癌的病例在13万左右,是发展中国家的1/3[2]。外科手术对早期宫颈癌的治疗有重要作用,但对于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则多以放化疗为首选方案,但近20年来,5年存活率并无明显的提高[3]。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是基于三维适形照射提出的一种新放射技术,靶区照射剂量较常规放疗高,能够明显提升瘤体空置率,同时避免增加周围组织受量,能够尽量防止对正常组织的损害,因而在治疗宫颈癌方面优势相对明显。本研究采取IMRT同步紫杉醇+顺铂(TP)化疗方案治疗宫颈癌,旨在进一步探讨IMRT同步化疗对宫颈癌的疗效及安全性。归纳如下。
选择2010年6月- 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65例宫颈癌(ⅡA~ⅣA期)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入院后经手术病理、影像技术等证实为宫颈癌;②疾病分期ⅡA~ⅣA期;③预计存活期≥6个月;④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存在放化疗禁忌证;②伴肝肾功能、心脑血管重症;③年龄<18岁或>80岁;④昏迷及精神障碍;⑤无法全程配合研究或已参与其他试验。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两组,Ⅰ组31例,年龄28~71岁,平均年龄(52.3±6.8)岁;包括鳞癌25例,腺癌4例,其他2例;Ⅱ组34例,年龄29~73岁,平均年龄(53.1±7.2)岁;包括鳞癌27例,腺癌4例,其他3例。两组性别、年龄及肿瘤类型等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两组均接受TP方案同步化疗,静脉滴注量各取紫杉醇(70 mg/m2)和顺铂(40 mg/m2),前者 d1,持续3 h,后者d1,qwd,共治疗4次。在此基础上,两组各采取下述放疗方案治疗:
Ⅰ组接受常规放疗治疗,使用BJ-6B、VARIAN 23EX型医用直线加速器,X线辐射量为6 MV,以盆腔增强CT扫描结果为依据,于模拟定位机下设计照射野,前后对穿野照射,每周5次,每次照射1.8~2 Gy,持续治疗4~5周,总照射量为45~50 Gy。
Ⅱ组接受IMRT治疗,给予热塑网膜固定,治疗前1 h将膀胱排空,给予泛影葡胺10~20 mL+温水800~1 000 mL服用并憋尿,行增强CT扫描,层厚设为5 mm,检查从T10下缘开始,逐步扫描至股骨上端,由工作站处理获得图像。根据瘤体灶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设计临床靶区(CTV)。其中OAR表示放疗危及器官,GTV表示大体宫颈肿瘤体积,GTVnd表示转移淋巴结,PGTV、PGTVnd分别表示GTV、GTVnd外放10 mm,CTV于宫颈部位、子宫体的外放均为15 mm,其他部位外放7 mm,以此为计划照射靶区(PTV)。PTV照射量为45 Gy,PGTV、PGTVnd照射量分别为50 Gy和50~55 Gy;对宫旁受累者,补充10 Gy照射量。共面照射野有5~7个,PTV由>95%照射量线包绕,每次常规照射量分割1.8~2 Gy,qd,每周共照射5次。采用192Ir高剂量率进行腔内后装治疗,于照射完成后实施,A点剂量500 cGy/次,2~3次/周,共治疗5~6次(约25~30 Gy),总量应超过80 Gy。
实体瘤近期疗效评价标准:①完全缓解(CR)。治疗后所有已知病灶持续超过4周未检出;②部分缓解(PR)。治疗后瘤体最大直径和较前减少超过30%,且持续4周;③稳定(SD)。治疗后瘤体最大直径和较前减少不足30%或增加不足20%,无新病灶出现;④进展(PD)。治疗后瘤体最大直径和较前增加超过20%,或有新病灶出现。
总有效率=(CR例数+PR例数)/总例数×100%。
毒副反应:以美国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RTOG)标准为参照,分4个级别评价。
长期疗效:通过随访调查,统计患者的3年、5年存活率及局部控制率。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Ⅰ、Ⅱ组患者的近期总有效率分别为96.8%和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Ⅰ、Ⅱ组的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3.5%和97.1%,3年存活率分别为96.8%和9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5年局部控制率、存活率比较,Ⅱ组分别为91.2%和94.1%,显著高于Ⅰ组的67.7%和7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Ⅱ组的3~4级骨髓抑制发生率为8.8%,3~4级放射性膀胱炎发生率为11.8%,3~4级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为8.8%,与Ⅰ组的35.5%,38.7%和38.7%比较,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近期治疗效果比较
表2 两组局部控制率及存活率比较
表3 两组毒副反应情况比较
早期宫颈癌采取标准外科手术或放射治疗,能够明显延长存活期,5年存活率较高,但对于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尤其是ⅢB~Ⅳ期宫颈癌患者,单纯放疗的5年存活率仅在10%~45%左右[4]。
近年来,欧美国家提倡针对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实施放化疗联合方案治疗已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可。放、化疗共同实施可发挥协同或疗效相加的效果,能够在缩小原发瘤体灶的同时,较彻底地清除隐匿性微病灶,从而降低局部复发风险,延长患者的存活期。但多项随机对照试验证据显示,以顺铂为基础的常规同步放化疗对患者5年存活率的提升仍较有限[6-8]。本研究中,Ⅰ组按此方案放化疗,患者的近期总治愈率达到96.8%,但5年存活率仅为71.0%,与上述资料观点基本一致。
IMRT是近年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的一种三维适形放疗技术,对中、晚期宫颈癌的治疗有重要作用。相关资料显示,IMRT与常规放疗相比的最大优势在于能够提供一个理想剂量分布[9],IMRT的适形照射量能够高度集中于盆腔复发风险区域,同时减少对骨髓、结直肠及膀胱等正常组织的照射量,因而发生急性及迟发性毒副反应的概率明显降低[10]。而以铂类为主的化疗方案是目前公认治疗各类癌症的一种标准方案,其安全系数较高,经静脉给药后能够通过全身作用杀死癌细胞,对于IMRT有增敏的效果,能够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孙帅等[11]研究表示IMRT同步化疗能够取得较好的局部控制率,患者发生毒副反应的概率较低、程度普遍较轻。杨雪等[12]同样证实这一观点。本研究在IMRT治疗的同时,对宫颈癌患者实施TP方案同步化疗,证实该方案能够使宫颈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受益,并且整体效果较常规放化疗理想。研究结果显示,Ⅰ、Ⅱ组治疗后均可取得较理想的近期疗效,总治愈率分别达到96.8%和100%,且3年局部控制率、存活率基本相当,但5年存活率及局部控制率方面,Ⅱ组均显著提高,观察期间发生3~4级毒副反应的概率则明显下降,说明IMRT联合TP方案同步化疗对宫颈癌的治疗是可行的,在预防严重骨髓抑制、放射性膀胱炎等毒副反应的发生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符合上述研究观点。
综上所述,IMRT同步化学药物TP方案治疗具有确切的近期疗效,毒副反应相对常规放化疗轻微,且长期疗效较理想,有利于提高5年局部控制率,延长患者的存活期,可作为今后临床治疗宫颈癌的一种推荐治疗方案。
[1]梁惠,吴宁波,余希文.宫颈癌术后调强放射治疗联合同步化疗的效果评价[J].实用临床医学,2013,14(5):4-7.
[2]唐滟,袁亚维.宫颈癌调强放射治疗同步化学药物治疗疗效及毒副反应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5,25(36):68-72.
[3]陈玲娟,宋颖秋,伍钢,等.奈达铂同步调强放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研究[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2,17(7):644-647.
[4]白雪莲,武云,刘波,等.调强放疗联合单药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临床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6):170-171.
[5]戴丹菁,喻世华,魏敏,等.调强适形放疗同步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观察[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6(10):2811-2813.
[6]吴瑞杰,李婷.调强配合后装放射治疗同步化疗方案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观察[J].中国处方药,2016,14(8):80-81.
[7]张秀珍,孙萍,周敏,等.宫颈癌术后调强放疗同步化疗的临床分析[J].现代肿瘤医学,2013,21(9):2070-2073.
[8]谢忆山,唐甜,李长虎,等.宫颈癌术后奈达铂同步调强放疗的临床研究[J].安徽医学,2013,34(12):1813-1815.
[9]罗文苹,莫玉珍,李桂生.调强放疗同期顺铂或奈达铂化疗对局部晚期宫颈癌疗效影响[J].当代医学,2015,21(20):15-16.
[10]刘美莲,赵博,白雪,等.宫颈癌术后调强放射治疗配合同期化疗的临床观察[J].华夏医学,2014,27(5):4-8.
[11]孙帅,张福泉,胡克,等.宫颈癌术后调强放疗同期化疗临床分析[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13,22(1):13-16.
[12]杨雪,附舰,康艳霞,等.调强适形放射治疗联合每周紫杉醇+卡铂方案在宫颈癌术前同步放化疗的临床观察[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3,20(9):1027-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