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崇静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产科护理管理中母乳喂养指导路径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7年6月接收的分娩初产妇120例,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行临床常规护理模式、母乳喂养指导路径,对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观察组产妇的母乳喂养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产妇的乳汁充足率较对照组更高,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结论:临床上对分泌期初产妇进行母乳喂养指导路径的效果更加明显,可确保产妇的母乳充足,值得进行推广使用。
【关键词】产科护理;母乳喂养指导路径;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7)11-03--01
前言:母乳喂养是指产妇用乳汁对其婴儿进行喂养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能够使产妇与婴儿进行亲密的接触,既可增加母婴之间的情感交流,同时又能够为婴儿提供充足的营养,从而婴儿成长发育的正常需求,所以临床上更建议产妇进行母乳喂养[1]。但是,多数产妇对母乳喂养缺乏正确的认识,需要临床上予以正确的指导[2]。本文选取我院的分娩初产妇,主要对产妇实施产科护理管理中的母乳喂养指导路径的效果进行探讨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产科在2015年4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分娩初产妇,共计120例,通过随机抽取的方式将所有患者平均分成观察组、对照组,每组60例产妇。观察组产妇年龄23~35岁,平均(29.05±2.05)岁,分娩方式:顺产34例、剖宫产26例,乳头状态:凹陷、扁平35例、皲裂25例;对照组产妇年龄24~38岁,平均(31.07±2.36)岁,分娩方式:顺产36例、剖宫产24例,乳头状态:凹陷、扁平34例、皲裂26例。将两组产妇的临床基本资料进行比较后发现,并无明显统计学上的差异性(P>0.05),可予以比较。
纳入标准:①所有产妇均为初产妇,且具有较高的临床治疗依从性;②本次研究均得到产妇及家属的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3]:①患有严重心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产妇;②患有妊高症产妇;③意识不清、精神疾病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对产妇进行临床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培养护理人员的产科护理意识,对相关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基础专业知识、护理操作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能力,具体实施过程为护理人员在护理期间需告知产妇母乳喂养的重要性,让产妇对母乳喂养知识有所了解,同时护理人员要对产妇进行挤奶与乳头清洁方法的指导,在护理期间若产妇或家属有任何疑问,护理人员应及时、耐心的进行解答。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提出对产妇实施产科护理管理的母乳喂养指导路径,具体护理管理母乳喂养路径主要分为三点,分别为产前健康教育管理、产后健康教育管理以及对产妇心理护理干预管理,其具体实施内容如下:
①产妇产前健康教育:产科相关护理人员均会定期接受医院组织的专业知识培训,除临床护理专业知识及具体护理操作培训外,护理人员还需学习如何对产妇实施产前、产后母乳喂养知识的健康教育指导。在产妇入院时,护理人员需向其进行病房及医院周围环境的介绍,减少产妇对医院的陌生感,告知患者及家属相关的临床护理工作,并让其明确入院期间的日常作息时间。同时,护理人员需对产妇进行乳头清洁指导,让产妇按时进行自身乳头清洁。护理人员应多同产妇进行沟通交流,向产妇进行相关母乳喂养知识的讲解,让产妇加深对母乳喂养的认识,了解母乳喂养对婴儿发育的重要性,若产妇有任何疑问需及时予以解答。
②产后健康教育:在产妇分娩完成2h后,护理人员应在产妇的床边对其进行如何正确同婴儿接触、如何早开奶及吮吸的示范、指导。另外,护理人员需指导患者或家属进行每日乳房按摩,对呈凹陷状乳头进行纠正,并向产妇进行排乳方法指导。护理人员需对产妇的乳房涨奶情况进行观察和了解,对于乳汁淤积的情况要及时进行处理。护理人员应对产妇进行挤奶方法指导,让产妇学会对婴儿的喝奶情况进行判断,对产妇母乳喂养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考察了解。
③产妇心理护理干预:初产妇对母乳喂养无任何经验,在进行母乳喂养时常会出现一些小状况,从而对产妇的情绪造成一定影响,产妇情绪不稳定便会对其乳汁分泌量造成一定的影响,而且部分产妇会担心实施母乳喂养后对身材造成很大影响,所以不愿选择母乳喂养。针对这些情况,护理人员应对产妇实施心理疏导,让产妇分了解到母乳喂养对婴儿的益处,并明确不会对产妇的身体造成影响,消除产妇的心理负担,更好的接受母乳喂养。
实施母乳喂养护理管理措施后,护理人员需对产妇母乳喂养的具体情况进行详细观察、记录,处理分析后作出相应的护理评估,以对患者总体的母乳喂养情况进行了解。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产妇的母乳喂養成功率及乳汁充足率进行观察,分析比较。
母乳量判定标准[4]:①母乳充足:婴儿可对母乳进行顺畅的吸吮,且每日小便的次数>6次;②基本充足:婴儿可舒畅的进行母乳吸吮,但无法进行较长时间睡眠;③母乳不足:婴儿无法顺畅吸吮母乳,常出现吃不饱的情况,夜间常哭闹;④缺乳:产妇在分娩72h后无母乳。
喂养方式:纯母乳喂养、人工喂养及混合喂养。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百分比表示,使用检验;剂量资料()表示,t检验。以P<0.05作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依据。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的乳汁量情况比较
经观察显示,观察组产妇的乳汁量较对照组产妇比较更加充足,比较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性(P<0.05),详见表1。
2.2 两组产妇的母乳喂养成功率比较
观察组中产妇的母乳喂养成功率为75%,对照组为53.33%,观察组明显较对照组更高,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上的差异性(P<0.05),见表2。
3 讨论
对新生儿来说,母乳是最为营养、安全的食物,母乳中富含人体中所需的各种免疫因子,含有的营养更加全面,更有利于婴儿的吸收,对新生儿早期的成长与发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相关临床研究显示,母乳喂养对婴儿的健康成长发育更加有益,能够提高婴儿的智力发育,增强婴儿的身体免疫力,并减少婴儿的猝死率、儿童时期肥胖的可能性等[5]。同时,母乳喂养对产妇也具有较好的影响,产妇可通过母乳喂养的方式增加与婴儿的感情,也对自身的身体恢复十分有益,可有效降低卵巢及与乳腺相关疾病的发病率。
但是,临床发现多数初产妇对母乳喂养相关方面知识的了解较少,在面对母乳喂养时也存在一定的担忧、心理障碍,需临床上予以一定的教育指导,所以,对产妇实施护理管理上的母乳喂养路指导路径十分重要,可提高产妇对母乳喂养的临床认知。同临床常规护理相比,母乳喂养指导路径对产妇接受母乳喂养方式的效果更加明显,医院相关护理人员在接受医院专门的母乳喂养护理管理专业知识培训后,可对患者进行产前健康知识教育、产后护理指导,对患者的乳房进行护理指导,告知产妇如何进行母乳喂养,通过临床系统的护理指导方式来帮助产妇减轻心理负担,转变心态,愿意接受母乳喂养,提高其纯母乳喂养率[6]。本文以我院选取的分娩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分组比较后产科护理管理中实施母乳喂养指导路径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显示,母乳喂养指导路径组产妇的母乳喂养成功率及乳汁充足率均明显较常规护理组更高(P<0.05),由此可见临床上实施产科护理管理母乳喂养指导路径对产妇进行母乳喂养指导的效果更加明显。在临床上,母乳喂养属于一项较为复杂的生理过程,产妇在进行母乳喂养时,会收到较多因素的干扰,这些因素都会对产妇的情绪及心理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从而对其乳汁的分泌量造成影响。所以,临床上护理人员对产妇进行母乳喂养相关知识讲解,对产妇进行母乳喂养的相关技巧指导,以及在生理、心理上对产妇实施临床护理,能够更好的帮助产妇稳定自身的情绪,更加习惯“母亲”的角色,有利于产妇母乳喂养的顺利进行。另外,护理人员通过对产妇乳房与乳腺管的按摩指导,再加上婴儿对母乳的吸吮,有利于产妇乳腺管的疏通,更好的进行泌乳。对于实施剖宫产分娩的产妇,其身体的损伤程度较顺产分娩的产妇更大,可能会产生乳汁抑制的情况,更需得到临床母乳喂养的有效指导。
综上所述,对产科分娩初产妇实施产科护理管理上的母乳喂养指导路径,能够增加产妇的乳汁量、母乳喂养的成功率,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杨巧英, 林安静. 产科护理管理中母乳喂养指导路径分析[J]. 新疆医学, 2017, 47(3):332-333.
朱爱玲. 母乳喂养指导路径应用在产科护理管理中的效果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5(84):157-158.
王爱军. 母乳喂養指导路径在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5(2):147-147.
徐英, 李霞, 李枝菊. 母乳喂养指导路径教育在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 2015, 25(13):5-6.
孙善琼. 分析母乳喂养路径教育在产科护理管理中的效果[J]. 特别健康:下, 2014(2):244-244.
刘佳. 母乳喂养指导路径在产科护理管理中的效果分析[J]. 中国卫生产业, 2017, 14(9):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