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意迎合成妙音

2018-06-02 17:14郑桔燕
教师·中 2018年4期
关键词:合唱教学初中音乐

摘 要:合唱是一种集体演唱多声部声乐作品的音乐表现形式,也是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作者以人教版初中音乐教材为例,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具体探讨音乐课堂如何更好地开展合唱教学活动这一问题,以期从多角度找到切实可行的合唱教学策略,为初中音乐教师合唱教学提供借鉴创新形式。

关键词:初中音乐;合唱教学;曲意

中图分类号:J615.1;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7-12-06

作者简介:郑桔燕(1985—),浙江丽水人,浙江省缙云县新碧初级中学教师。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加强初中音乐合唱教学的重要性日益突出,音乐教师如何做好合唱教学工作成为了研究的焦点。笔者认为,教师应该从学生合唱兴趣的激发入手,积极引导启发学生欣赏优秀合唱作品,不断创新合唱形式,在持之以恒的训练中不断增强合唱技能。

一、创新形式,增强技能

在合唱训练中,让学生的音乐听觉贯穿于合唱教学的活动之中,培养学生灵敏的乐感,这对于学生合唱兴趣的提高大有裨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合唱教学中抓住提升兴趣的精髓,全心投入是提高合唱教学的重中之重。合唱的美在于它是和声和人声的完美结合,它以其和谐丰满的和声、整齐柔美的音色、深刻感人的意境,将人们带入了一个高尚的精神境界。

例如,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平缓和急促且具有冲力的两种节奏效果,在学习三连音时,我们可以借用生活语言让学生感受音乐节奏,如“南泥湾”、陕北秧歌舞《挑花篮》的插曲。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采用陕北秧歌的形式,让学生来体会歌曲中的情绪,熟悉其热情欢快的节奏等。教师可以在具体的教学中加入打击乐器,对学生进行创新引导,也可以让一部分学生进行伴奏、另一部分学生来演唱,从而让学生感受音乐语言,掌握音乐节奏。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歌曲教学过程中,根据歌词内容通过幻灯片展示南泥湾“往年”和“如今”不一般的對比情况,通过联系现实生活,用生活语言引导学生学习理解音乐知识,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聆听音乐,提高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如果没有给予学生一定的合唱技巧,其在参与的自信心上就会不足,久而久之,就会出现恶性循环;相反,学生的自信心越发充足,教学也就相对简单。所以,通过有效的途径与手段对学生加以培养,使学生尽可能掌握合唱的艺术技巧,更利于我们的后期教学目标的实现。

例如,在教学《黄河大合唱》这首经典的合唱歌曲时,教师先让学生对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进行欣赏,一边聆听一边根据音乐的快慢、强弱慢慢打拍,以此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速度和力度变化,增进对作品内涵的理解。学生对作品有了基本的理解后,教师再与学生一起通过合唱的形式进行训练。为了强化音乐的表现力,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用深情而和谐的声音去演唱这个作品。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对音乐力度、速度和演唱形式的自主设计,让学生融入歌曲的情景之中。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让学生听辨、模唱、听记的方式训练学生合唱过程中的听觉能力,由此,在激起他们内心共鸣的同时,达到激发提升他们合唱兴趣的目的。

三、团队合作,注重整体

教师要学会把自己的声音融入到集体中,在演唱过程中,每个人不可或缺,一个人的音调或者音准失误会影响整体的发挥效果,相互配合才能达到浑然一体。合唱教学可以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对学生的日常生活会产生重要影响:培养学生注意力的集中,使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分享、学会合作、学会服从;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以教学初中音乐课《进行曲》单元为例,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在教授这样的歌曲之时,一定要明确告诉学生要在合唱时一定要注重协调团结,不能各自为政,突出歌曲的整体性。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示范,提示学生逐字逐句地准确表达,在唱到某一些具体歌词时教师也可以停顿下来,让学生来理解歌词中的深意,从而启发他们用心去歌唱,以做到以声传情。

在教学和艺术表现中,合唱是团队成员之间互相配合、互相协作的表现艺术,对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加强团队协作、热爱美好生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合唱作为一门艺术,是学生听觉、演唱、协作等各种音乐能力的一种体现,在小学、初中和高中音乐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重视在音乐课堂中的合唱教学,需要我们每一个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努力。我们要应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正确掌握学生学习合唱的规律,让他们从音乐本身的旋律中感受合唱艺术的美,感受生活中的美,最终达到育人的艺术目标。

参考文献:

[1]杨立梅.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与匈牙利音乐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2]马革顺.合唱学新编[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合唱教学初中音乐
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
节奏训练在初中音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试论师生互动教学在初中音乐课堂的应用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